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Jarrow的囤积逼空模型为基础,推导出在不存在做空机制的中国股票市场中囤积逼空策略是不可行的,但投机者仍然可以通过收购股票至一定的持股率,并将股价推至某一高位後突然抛出来获取操纵利润,操纵利润与股票交易成本负相关。因此,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可以通过提高交易成本来遏制操纵股市的行为。另外,投机者可以通过发布虚假信息或者重大事件公告(如收购、重组等)来降低操纵风险。增加操纵收益。本文研究表明,价格对所披露的信息越是敏感,投机者操纵股价的难度越小;市场申的噪音交易者越多,股价被操纵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信息质量是管制股市操纵行为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股价操纵与公司治理之间应存在密切关系。笔者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操纵案例,选取对照样本组并运用二项逻辑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表明,被操纵的公司不但在信息披露方面呈现出异常行为,而且在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等公司治理方面也出现了异常。这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与股价操纵行为存在着紧密联系。其启示是,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是遏制股价操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股价操纵与公司治理之间应存在密切关系。笔者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操纵案例,选取对照样本组并运用二项逻辑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表明,被操纵的公司不但在信息披露方面呈现出异常行为,而且在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等公司治理方面也出现了异常。这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与股价操纵行为存在着紧密联系。其启示是,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是遏制股价操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与股价操纵--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标准事件研究法,对样本公司的虚假财务报告公布前后,股价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和日换手率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利用信息优势,通过发布虚假财务信息,推动股价上涨以达到操纵股价的动机;另外利用虚假的表内数字信息,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操纵股价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仅以表外信息欺诈的公司中未发现股价操纵的痕迹。以上结果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尤其需要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以减少利用虚假表内信息操纵股价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6.
7.
以2000-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澄清公告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虚假信息是否影响股价波动进行分析后发现:(1)虚假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加剧了股价波动,期间还存在明显的信息操纵现象;(2)流通市值较小的股票受虚假信息的影响更大,也更容易成为虚假信息的攻击对象;(3)利好的虚假信息对股价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利空的虚假信息。如果上市公司能选择合理时机对虚假信息进行澄清,将会有效减少庄家信息操纵的超额收益,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05年~2009年期间,中国证券市场发行的55只权证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权证发行的股价效应。通过计算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积超额收益率,以及相对应假设检验统计量,文章结论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权证发行存在显著的股价效应。权证发行对整体样本和上海样本的股价存在显著的负效应,而对深圳样本的股价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型的价格操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型价格操纵问题。我们推广了Mei、Wu和Zhou(2005)的模型,研究在市场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交易型价格操纵发生的条件。我们的主要结果有:(1)非充分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和有限套利的制约是交易型价格操纵获利的重要原因,投机者套利能力越弱,操纵者的价格操纵越容易获利;(2)当市场中投机者的总禀赋大于0时,即使不允许卖空,价格操纵者依然可以操纵价格来获得利润;(3)如果市场监管者无法杜绝操纵者通过对敲等手段来拉抬股价,则在市场中引入卖空机制反而可以减小股价对基本面的偏离程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操纵者操纵股价的空间;(4)在股价被操纵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建仓期和抛盘期;操纵期内换手率更高、股价波动更大;在建仓期,回报率与换手率,换手率与回报波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5)我们利用中国股市的数据检验了我们的结论,发现理论结果和实证数据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分析师利益冲突、乐观偏差与股价崩盘风险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股价崩盘风险\"是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财务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使用2003-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分析师乐观偏差是否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并考察分析师面临的\"利益冲突\"是否会加剧乐观偏差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分析师乐观偏差与上市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之间显著正相关,且此关系在\"牛市\"更为显著;(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机构投资者数量越多,公司存在再融资行为,以及来自前五大佣金收入券商的分析师比例越高,分析师乐观偏差与崩盘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就更为显著,说明\"利益冲突\"会加剧两者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降低我国股价崩盘风险、促进股市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使用以相似度为基础的比较方法对股票短期价格变动进行了分析.首先以特定条件对股票数据进行筛选以进入观测实验,以此模拟股票技术分析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多个离散的小数据片断进行分析的方法.在以20天的小片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股票短期价格行为后,得到不同相似度样本之间差距不显著的结论,说明以短期价格变动相似度为依据的股票价格预测是缺乏实证性的.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决策行为与股价形成及波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行为金融学为主构建了投资者行为与股价形成的解释模型 ,认为决定股价形成的因素很多 ,可能有企业真实价值、投资者对企业真实价值的认可程度、市场制度约束变量、市场资金充裕供求关系变量等 ,这些变量之间可能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 ,仅用表征投资者的变量解释股价形成是不够全面的。文章建立了在股价上升、下降、整理状况下 ,买入者与卖出者预期不一致时的市场变量组合 ,从而从逻辑上说明投资者意见分歧与股价的关系 ,并通过数学模型实证说明投资者意见分歧与股价并非同向单调关系。从市场变量组合还可得出 :投资者意见分歧大小与股价波动一致 ,因此用意见分歧变量解释股价波动更合理 ;投资者意见分歧与交易量变化是非同向的 ,因此以换手率表征投资者意见分歧大小不合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限售股上市流通的股价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袁明:限售股的上市流通带来负的股价效应;样本公司的特征及股票的交易特性显著影响股价效应;在累积超额收益率为正的样本中,累积超额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与区间日均股票换手率、股票每股收益正相关;在累积超额收益率为负的样本中,累积超额收益率与IPO到限售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时间、账面市值比、区间日均成交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文献对于机构投资者与股价波动率研究结果的大相径庭,笔者认为不管是羊群效应模型,还是Fama-Mac-Beth截面回归方法均由于无法考虑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问题而使股价波动率的估计有所偏误。本文将羊群效应和Fama-Mac-Beth截面回归方法结合起来分析股价波动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羊群行为与机构持股比率、规模等变量军存在着相关性。同时,在考虑了羊群行为、换手率等变量后,机构持股比率对股价波动率影响的系数显著变小,不同机构投资者对于股价波动率的影响存在着差异,从而证明了我们所提出的相应命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项强有力的政府监管措施,政府审计的作用及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文章利用2009-2015年审计署实施的中央企业审计事件,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角度,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政府审计的外部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在政府审计实施后,被审计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显著下降.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果依然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审计通过促使被审计公司及时披露负面信息,缓解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此外,政府审计越频繁,其缓解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越强,而且政府审计还存在溢出效应,未被审计中央企业在审计事件发生后的股价崩盘风险也出现下降.文章对于评估和完善中国政府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We provide new evidence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ock and housing wealth effects on consumption. Using a panel VAR approach applied to OECD data, we find evidence that the stock market wealth effect is generally the larger. However, with regard to the evolution of asset wealth effects over time,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housing wealth effect has outweighed the share market wealth effect in the last decade. We further find that asset wealth has asymmetric effects on consumption, with stronger and more persistent effects from positive asset wealth shocks. Our results have important monetary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both stock and real estate markets, and offer timely insights into the desirability of current proposals to reduce house price volatility, such as through macro prudential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17.
A股市场上的“中石油魔咒”现象及其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A股市场上流传甚广的"中石油魔咒"现象,首次从基本面角度进行了解释,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即当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对中石油个股产生利好,但对整体宏观经济却构成利空,因而中石油股票价格上涨,整个股票市场却会下跌。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这种负向溢出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表现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股票市场的打压力度要大于其下跌对股票市场的提升力度。这提醒A股投资者相对于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要更加关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