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资本化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土地资本化,通过资本集聚与政府投资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本文利用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土地资本化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资本化是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但这一模式不可持续,未来应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实现自主的土地资本化以推动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约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会受到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有研究是基于要素替代弹性为1的C-D生产函数,该假设并不符合现实经济世界中要素替代弹性各不相同的事实,本文选择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度量可能更符合中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增长阻尼"。计量结果表明,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没有土地资源约束的情形下降低了0.46%,是美国的1.91倍,土地资源"开源"与"节流"同举并重成为保证中国经济继续稳态增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索洛的关于经济增长的模型,通过对美国经济的研究阐述了储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中国作为一个与美国大不相同的经济体,实证分析表明,其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与索洛的结论有出入,具有中国自己的特点.实证分析还表明,中国的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有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中国目前存在的储蓄向有效投资转化环节的低效性决定的.因此,中国需要完善相关体制,加速技术进步,使储蓄-投资渠道保持畅通,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靖学青 《经济问题》2012,(3):4-8,87
以2004~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资源的诅咒"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及其与影响因素关系的新特点。一是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资源的诅咒"假说并不成立;二是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均与经济增长为负相关,主因是中西部地区教育科技水平较低;三是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物质资本投资的地区差异不再是决定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四是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投资增长的直接作用上面,通过间接的传导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包括土地资源的多要素CES生产函数,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刻画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并对其中的重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文章从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土地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人均产出效应以及土地供给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三个不同的视角,运用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土地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是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行业属性,另一方面囿于国家经济的整体状况;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客观经济现实约束下,人均可用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势必使经济增长回归到由资本和有效劳动所决定的稳态增长路径中,因此土地资源在平衡增长路径下是动态无效率的;更多依赖于土地或者其他自然资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尾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大卫·罗默的假说,由于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限制,实际的经济增长将呈下降趋势,即存在因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引起的"尾效"。1978—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尾效"平均每年约为1.2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由于土地资源的消耗,在1978—2005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降低了1.26%。按照这一数据推算下去,到2030年,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将会因为土地资源的"尾效"而降低到目前经济增长率的74%;到2050年,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将会因为土地资源的"尾效"而降低到目前经济增长率的57%。  相似文献   

7.
城市资本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道义  陈仲伯 《经济地理》2003,23(5):645-650
通过对城市经营问题的分析,探索了对城市资源进行资本化经营的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方式。目的是经营好城市资源,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元化建设管理城市的新体制。文中论述了规划效益化、土地配置市场化、设施建设社会化、设施管理企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城市管理规范化等城市资本化经营的主要策略,并就城市资本化经营中应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特色之一是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简称农地资本化)。中国农地资本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利益分配、要素配置与城乡发展"三维失衡"。"三维失衡"需要"三维联动"突破,即构建土地财政税收化、要素产权(地权)均等化与公共服务(民权)均等化的"三维"联动机制,兼顾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使中国农地资本化走上内外平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的经济影响及其后续风险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财政已内生化于经济增长,但作为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一种过渡性的非传统、非正式的政府收入,其自身具有的易波动、不规范、不可持续等特点,使得现行依赖于土地财政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文章分析了土地财政给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变动带来的影响,以及后土地财政时期的潜在风险及应对。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加剧了经济的波动,带来短期内的政府公共支出增加和经济增长,但长期内并不必然促进经济增长,且会导致经济结构日趋不合理。在后土地财政时期,随着土地财政的退出将引发诸多潜在经济风险,如不能提前应对,将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89-200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自然资源丰裕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地区层面检验了"资源诅咒"假设,并对其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丰裕度并不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是通过降低外商直接投资、教育、创新水平间接阻碍经济增长,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最主要的传导机制。另外结果还显示,丰裕的自然资源倾向于增加国内投资,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