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并已转变为人口向以大城市为核心、由众多大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密集区集聚的发展新阶段。大都市带建设成为中国向内需主导发展模式转变,发挥大国优势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聚焦点。该文认为,国内在都市连绵区的界定标准上应首先取得共识,这是国内都市带发展规划的前提,针对国内都市连绵区发展中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在梳理并借鉴国际成熟都市带的相关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戴宾 《财经科学》2004,(6):101-103
本文在分析城市群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群分类的标准,认为城市群是一个具有顶层属性、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包括若干典型或非典型的城市群类型.都市圈、城市带、都市连绵区是城市群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个典型或非典型形态的城市群构成城市集群.  相似文献   

3.
基于辐射扩散测度的中国城市群发育格局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采用合适的场强模型对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强度的高值区域识别,是界定城市群空间范围和全国城市群发育格局的重要方法。首先,以区县单元2010年的GDP和人口的几何平均值作为核心城市的结节性指数,采用辐射场能模型计算657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场强,得到全国公里栅格单元的辐射场强累加值;然后,用剖面曲率公式计算地理表面场强曲率,识别曲率高值区域即是辐射场强变化的"拐点"区域,研究确定识别城市群的空间曲率的两个关键阈值分别为60和80;最后将这些"拐点"区域所围成的场强高值区域提取出来即是城市群的空间范围。最终识别出:全国2010年共发育有18个城市群,其中都市连绵区、准都市连绵区和联合都市区的个数分别是3个、6个和9个。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产物,在世界上现已形成一些大型城市群,如美国的西岸都市连绵区、大巴黎地区、大东京都市带等;在我国,城市群也正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有条件的地方逐渐通过建立大型城市群的方式来提升区域竞争力,如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二角”经济区推出营建连接15个城市的基建计划,准备把“长三角”地区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也计划  相似文献   

5.
我省地处环渤海核心,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正在组织编制的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把京津冀都市连绵区界定为“2+8”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和我省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和廊坊,总面积18.34万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8500万,城镇人口3900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强调“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时,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城市群,又称为“都市经济圈”或“都市连绵区”.通常是指由若干城市集聚而成的高密度经济区域.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大运量的高速通道联结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密集区。  相似文献   

7.
从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层性来探讨上海对江、浙县域辐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围绕产业集群之间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的流动和影响展开。最终在实地调研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上海对江、浙等地的经济辐射是以地方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周边地区要想最大限度地分享上海的辐射效能就必须构建起与上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地方产业集群。此外,本文通过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层性研究,从微观实证角度诠释了产业集群的地理边界和都市连绵区发生发展的一些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产业集群是城市集群发展的基础动力 城市带是城市集群的具体形态之一。是城市集群中多个城市首尾相连形成的带状城市连绵区。作为城市集群,其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区域经济不断增长是其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层性来探证上海对江、浙县域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喻桂华 《生产力研究》2005,(7):137-139,153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围绕产业集群之间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的流动和影响展开。最终在实地调研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上海对江、浙等地的经济辐射是以地方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周边地区要想最大限度地分享上海的辐射效能就必须构建起与上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地方产业集群。此外,本文通过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层性研究,从微观实证角度诠释了产业集群的地理边界和都市连绵区发生发展的一些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将迎来一个城市发展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城市群将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构成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基本支撑点,成为城市化的最明显的标志,代表着中国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的走向,对区域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都市连绵带的综合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九林 《经济地理》2008,28(2):235-238
自20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城市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流动由过去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转变为人口向大都市集中,大型大都市呈优先增长态势。同时,大型大都市的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多个大型大都市规模扩大,最后连成一片连,形成了大都市连绵带。作为城市的航母,大都市连绵带在美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域。文章就美国大都市连绵带的定义、形成机制、特征及辐射力进行探讨,以寻求对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区向外迅速扩展,大城市绿色隔离地区不断遭到蚕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亟须对绿色隔离地区的规划建设进行有效控制。运用生态空间效能分析、建设用地蔓延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产业适宜性分析和村庄布点因子分析等方法,以石家庄绿色隔离地区为例,分析其现状特征及问题,从地价差异、收入差距、管理权限等方面揭示其空间演变动因,提出分级分类分区的空间管控、优先保育自然生态、“调一限二兴三”的产业发展,以及集中集聚调整村庄布点的规划策略,以期有益于中国大城市绿色隔离地区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宋红  马勇 《经济地理》2002,22(3):376-378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就型产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缘区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区域,本文在对观光农业发展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观光农业的发展优势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城市空间结构可分为单中心、多中心和网络型三种演变类型。不同类型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同。现阶段,我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正处于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时期,集聚与扩散并存。大城市中心城过分集中给城市交通及生态环境等带来诸多问题,需要加速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疏解大城市中心城过度集中状况,解决中心城发展空间不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城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国务院确定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新定位。在此背景下,制订西安市主导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更显重要。通过对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研究,重点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提出几点建议,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西安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特大城市地域扩展中用地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蓓  李艳娜 《经济地理》2003,23(5):640-644,650
基于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建国后的历史统计资料,分析我国城市地域扩展的类型:迅速发展型,较快扩张型,一般发展型,缓慢发展型。并选用单位土地产出,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幅度以及单位面积增加值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特大城市土地利用中的用地效益问题。最后针对城市的扩展模式与城市的用地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等问题,提出:①土地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②完全市场化的用地机制可以有效保证城市土地整体的效益水平;③我国的城市用地相对于国外而言仍有增长潜力。所以,可选择的政策路径是:①政府不应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②政府应该尽可能获取完整准确的城市统计资料;③土地产权的界定应该明确;④加强基础项目建设,为土地进一步释放潜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大都市经济发展中耕地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发展是必需的,但耕地数量是有限的,而且我国耕地总量和人均量持续下降,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大都市发展中耕地保护问题,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探讨了耕地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莞  谢富纪 《技术经济》2009,28(8):6-10
本文以大都市圈创新系统为背景,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功能,旨在促进大都市圈区域创新活动的协同发展。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大都市圈创新体系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何服务于制造业企业,并结合上海大都市圈的实证数据,描述了中心城市上海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本研究指出,在大都市圈空间层级结构背景下,KIBS的不均衡分布带动了大都市圈各城市创新活动的梯度发展及服务业自身的快速发展,这促使原有的制造业升级,并成为大都市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模式。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做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建设国际化都市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樱 《经济地理》1996,16(2):18-24
现阶段世界经济的发展重点由制造业的生产转向服务领域,国际化都市也随之成为国际贸易、金融和科技、信息的中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作为中国窗口、经济和人口第二大城市,北京拥有全国综合管理中心、科技人才中心、交通通讯枢纽的优势和多层次的城市腹地,并且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第三产业,尤其是国际贸易、产业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只要正确认识首都功能,加强商务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航空港和信息埠,改造制造业,形成京津互补联合,北京就有望率先步入国际化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