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来自四川省科委的信息,“水稻麦秸覆盖种植技术”在成都平原大面积示范成功,这一技术与现有的小麦秸秆还田技术比较,每亩可增产约100公斤。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合作研究,于1997年提出了“水稻麦秸覆盖种植技术”,1999年这项技术被国家科技部门纳入星火计划项目。专家认为,该技术就地大量消化小麦秸秆,培肥土壤,能确保当季水稻丰产,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水稻麦秸覆盖种植技术大面积示范成功  相似文献   

2.
“蓝色革命”“蓝色革命”与“绿色革命”、“白色革命”被称为当代世界农业的三大技术革命。本世纪60年代,利用矮化基因材料,育成了矮秆、耐肥、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使一些国家的粮食得到显著增产。这种种植业上的技术变革被称为“绿色革命”。随着人们又以白色的奶作...  相似文献   

3.
<正>当下的水稻种植中,为提高水稻产量存在过度使用农药防病、过量使用化肥增产,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降低市场竞争力。为了改善这种局面,蓟州区畜牧水产中心渔业技术服务站承担实施“稻+虾+鳖”循环共生种养技术,该技术易于被广大农户采用,  相似文献   

4.
地处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研究团队近日宣布,3年之内能够实现双细胞碳4(C4)水稻的代谢原型。4年前,科研团队组成“国际C4水稻联盟”,希望将玉米中的高效光合作用机制安装进水稻中,提升水稻产量。这个新品种水稻被称为C4水稻。若C4水稻研发成功,它将减少化肥的使用,比传统水稻更适应干旱等恶劣环境,并且可以使水稻增产50%。不过,这离C4水稻真正研发成功还很远,至少需要15年。  相似文献   

5.
在北大荒黑龙江垦区,一提起水稻,人们总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被称为“北大荒水稻之父”的徐一戎。人们说:“没有徐一戎,就没有北大荒的水稻。”  相似文献   

6.
霍山县“温饱工程”是该县在高寒地区推广的一项水稻增产配套技术,措施包括选用良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治理,垄作免耕,化学除草等五项。实施5年来表明,“温饱工程”与非“温饱工程”相比亩增产113公斤,亩增值157.8元,亩总成本减少58.29元,亩用工减少3.5个。人均粮食产量从1991年的230公斤提高到1995年的370公斤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在中华文明古国的广袤土地上,爆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这场革命,突破了经典遗传学中“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理论,开辟了水稻大幅度增产的新途径;这场革命,摘取了“杂交水稻”这颗绿色王国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树立了农业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今天,这场革命仍在继续,在发展……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是这场革命的发起人,并且30年来一直引领着它的滚滚潮流,演绎着绿色革命的科学神话。  相似文献   

8.
一)彭州市地处成都平原与川西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兼有山地、丘陵、平坝等多种地形地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无霜期长,宜种性广,资源丰富,物产众多,素有“天府金彭”、蜀中“膏腴之地”的美誉。除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洋芋...  相似文献   

9.
当“传统农业”遇上“信息技术”,结果会怎样?上海松江五厍镇的朱定村正在经历这场变化:由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田间“个性化”施肥,西瓜产量增加14%~27%、水稻增产9%~13%、小麦增产18%、大麦增产22%。而这仅是“精准农业”在上海起步的一个试点。  相似文献   

10.
<正>“不在校园里上课,整天就泡在田里。”“种的水稻像韭菜,割了长,长了割,种一年能管好几年!”2019年,“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来到云南勐海县勐遮镇曼拉村,成为了村子里一位“居民”。这位“居民”的种种“怪事”,引起了村民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郫县地处成都市近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流灌溉,是川西平原粮食主要产区之一。但是,近几年来,粮食产量一直稳而不高,没有新的突破。1990年,郫县注重科技兴粮,以稻麦两熟产吨粮为目标,有重点地在22个行政村进行建设“吨粮村”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建设“吨粮村”的初步成效按粮经比例系数计算,22个“吨粮田”示范村,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074公斤,比1989年增产158公斤,增长17.2%。其中,小麦平均单产388.8公斤,比1989年增产59.9公斤,增长22.3%;水稻平均亩产576.5公斤,比1989年增产94.5公斤,增长20%。22个村中,有19个村达到和超过了“吨粮村”建设目标。另3个村粮食亦有较大增产,但略低于建设目标。在“吨粮村”的示范带动下,去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6759万公斤,比上年增产2386万公斤,水稻单产突破千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纳米农用863陶瓷功能浸种器,去年被运用到江西省遂川县5000亩水稻示范区后,全年增产粮食25.16万公斤.平均增产幅度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10月23日,江西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来到进贤县,考察农业部“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技术集成”项目在赣实施情况。通过对百亩示范田进行现场实割测产,结果显示:示范方种植的“淦鑫688”水稻亩产达632A7公斤,比周边代表性田块种植的其他水稻每亩增产150.15公斤,增幅达31.15%。  相似文献   

14.
萍乡市杂交水稻制种已由20年前零星分散、自发性的小打小闹发展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管理法制化、经营集约化、育繁推供一体化、从业人员数千人、产值超亿元的新兴产业,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抓科学规划,用政策引导产业启动。自70年代以来,在研究员颜龙安的主持下,市农科所在我国首先育成“珍汕97”不育系,掀开了绿色革命的序幕。1973年“三系”配套,育成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汕优二号”,累计全国推广面积10亿亩,增产稻谷500亿公斤,1980年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在水稻育种专家、高级农艺…  相似文献   

15.
记者从设在山东的中国江北农业技术市场获悉,由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农大108”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今年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新品种进行推广。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穗长20厘米,千粒重300克。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耐旱、耐涝、耐贫瘠能力,抗病力强。1998年济南市历城区仲宫安排夏玉米高产攻关田,亩产708公斤,列第一位。该品种适应性较强,一般管理水平也可达到较高产量,高肥水条件下栽培,增产潜力更大。由于果穗大,不宜过度密植,一…  相似文献   

16.
李鸣 《农家之友》2005,(7):21-21
水稻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稻区均可推广应用。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水稻可提早成熟3-5天,一般比较湿润育秧苗节省水50%,节省种子30%,节省秧田80%。旱育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抗性强,栽后生产快,分蘖早,成穗多,产量高,每亩增产50公斤-80公斤,增产10%-18%。  相似文献   

17.
基于LMDI的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江平原地区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贡献因素,为实现持续稳产高产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基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两个视角,对2003—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23个县域尺度的粮食增产因素进行分解。[结果]从增产格局看,三江平原东部、北部地区增产效果优于西部、南部,且水稻增产最显著,玉米次之,大豆产量呈下降趋势; 从增产总效应看,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均呈现正向效应,但单产效应贡献量不足播种面积效应贡献量的1/3; 从分作物分效应看,播种面积效应与单产效应的贡献量均为水稻>玉米>大豆,大豆播种面积累积效应为负值。[结论]研究区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是以播种面积扩大为主的外延式增产。今后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加强优质高产作物品种的培育、发展精准农业、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才是保障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虾稻共作”模式目前在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突出表现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9.
《农家之友》2010,(15):5-5
记者从在广西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核心基地举行的广西第七届“看禾选种,助农增收”大型科技活动中了解到,旨在为农作物新品种提供展示平台的“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6年来累计推广水稻、玉米良种1.6亿亩,增产粮食54亿公斤。  相似文献   

20.
“天丰素”促进西瓜增产“天丰素”是广东省江门市农药厂引进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它的成分是油菜素内酯,具有生物活性高,用量少,增产效果明显,使用安全等特点。可以用在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最近,经专家试验证明:在西瓜作物上喷施“天丰素”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