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4年,南岸区国土资源局在区委区府的领导和市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年”和市局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发展的基础、是民生之本。而土地是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必须切实保护和持续利用。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建乡建设用地。要管好城市土地开发和工业、房地产用地,形成土地资源利用和发展产业、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田健蓉 《国土经济》2008,(10):20-21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就是各类建设用地量大,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目益尖锐,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任务极其艰巨。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要完成好这一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作为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履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维护农民权益、服务和谐社会的职责,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适时提供国土资源保障.全面做好用地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国土经济》2005,(9S):F0003-F0003
新都区国土资源局主要肩负着全区48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开发和科学利用。本着以“五气”精神、“四事”作风为指导,以服从服务第一要务为中心,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项目年”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市场化配置土地,着力促进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全力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奋力推进新都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泸州市经济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四川省前列,GDP连续5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在这一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实现了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刘体福 《重庆国土房产》2009,(1):F0003-F0003
2008年,万州区国土资源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土地基本国策,围绕市委提出的“万州135目标任务”,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为促进“500亿万州”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是第15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其深远意义更加显现。崇明是上海唯一的一个郊县,土地总面积为1200多平方公里,占上海总面积的近五分之一。应该讲,土地是崇明最大的资源之一。但由于地处岛屿、交通不便等原因,崇明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比较缓慢,与兄弟区的差距较大。随着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崇明、越江通道开工建设等好消息的刺激和生态岛建设的不断深入,崇明这片热土正在逐渐升值。在这一特定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社会和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土地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借此机会,汇报一下我县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上海土地》2010,(2):16-18
闲置土地的危害性十分严重,它不仅使土地资源浪费,影响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稳定,影响到“节约集约用地”和“珍惜每一寸土地”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甚至还会影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然而。自从建设用地采用有偿出让后,闲置土地的处理就没停止过。闲置土地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处理才能使政府、居民、开发商三赢,让闲置的土地重新投入建设,为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作贡献?本文仅从虹口区的调研中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0.
以普世的观点来看,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经济建设,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土地的需求。土地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加之庞大的人口基数,土地资源在我国就显得尤为稀缺。因此,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各种类型的土地违法行为便不断出现,严重违背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25日是第14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这个主题表达了科学发展观与土地资源的密切关系。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统筹”、“五坚持”,就是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霞 《上海土地》2005,(2):31-34
土地是稀缺、不可再生的资源,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浪潮不断高涨背景下,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城市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建设用地以批租的形式有偿、有期限使用(除法律规定可划拨的部分除外),从理论上来说,应是基于土地的有效利用。随着部分土地出让期限的逐渐临近,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的续期问题日益成了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龙关,在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和土地资源日趋紧迫的形势下,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地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地利用好土地,成为新时期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管理的重点。本人根据工作实际,结合闵行区土地利用规划的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作出的统领全局、着眼长远、发展未来和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发出了全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部署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完成好新时代赋予国土资源管理战线这一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其次,作为国土资源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履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维护农民权益、服务和谐社会的职责,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体现在保护基本农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构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于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税收政策是国家鼓励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分析和借鉴西方国家税制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文化处于一般和较低发展水平的农村,怎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农村组织资源、经济资源、人才资源有效整合,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富有成效?通过对山东省莒南县相沟乡三义农村社区这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崔德文 《活力》2005,(11):7-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全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鸡西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本市实际,在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土地资源要参与经济宏观调控。北京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结合首都的实际,在士地资源要参与经济宏观调控方向采取了实行国有建设用地计划供应、加大土地一级开发和收购储备、住宅用地供应参与住房结构调整和稳定房价、加强土地管理各项基础工作等措施,在土地调控方面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加上大量外资的涌入,建设项目占用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多,耕地资源有限、后备资源匮乏的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迫切需解决的难题,也就是说,既要基本满足各类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又要珍惜和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本试就探索解决这对矛盾,谈淡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土经济》2008,(3):11-14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是我国目前的客观国情。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就是用地量大,保护与保障矛盾突出。客观需求强劲的同时,土地浪费现象也很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