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翟锋 《上海企业》2013,(1):67-69
在一国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制度是内部人或者集中控制类型时,对中小股东保护——而非增强管理责任问题就成为一个公司治理的首要命题。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与公司治理1、股权结构股权结构直接决定控制权结构。在中国股权高度集中的结构下,"所有"与"控制"不分离,反而更加集中,控股股东就可能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对中小股东进行剥削。"在一国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制度是内部人或者集中控制类型时,对中小股东保护——而非增强管理责  相似文献   

2.
现行《公司法》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内容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比例.对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迫切现实需求是《公司法》再次修订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不仅说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问题的确已经受到了立法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同时也表明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正在向一个完善高效、富有可执行性的制度逐步发展但与此同时应当看到现行《公司法》在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资本市场屡屡发生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这一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公司捐赠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公司良好形象的树立和长远发展的要求,与中小股东的权益是一致的。由于控制股东在公司捐赠决策中拥有话语权和决定性影响,公司捐赠决策符合控制股东利益,中小股东权益显得微乎其微,目前法律还缺少对公司捐赠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有效规制,实践中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公司捐赠不应以牺牲中小股东权益为代价,在公司进行捐赠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应加强法律对公司捐赠的有效约束,防止中小股东权益受到不应有的侵害。  相似文献   

4.
叶子 《现代企业》2022,(1):113-1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体制的高度开放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经济飞速发展,日益爆发出了强劲的实力.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之一,平稳健康发展不但关乎到了公司内部股东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会影响到公司外部环境的稳定.《公司法》在我国是一部规范公司行为的法律,其可以为中小股东维护自身利益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现状 (一)大股东利用其控制力排挤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大股东所持股份比较大,如:1.大股东可能会在公司增资时以特别优惠的价格得到新的股份进而扩大股份拥有额,增加对公司的影响;2.大股东将自己的“代言人”安排进入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甚至直接进入管理层;3.恶意增加公司注册资本,使小股东无力认购新股,从而削减他们的股份;4.通过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本,  相似文献   

6.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主要目标,与此同时,中小股东搭便车现象也普遍存在。因此,公司治理机制需要在中小股东保护与激励之间保持平衡。本文拟结合相关公司治理理论,探讨政府通过法律、政策和监管手段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公司法》(以下简称新法)于2005年10月27日十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这次修改引进、建立和发展了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我国现实需要的先进的公司法理念.具有实质的制度和规则方面的突破和创新。新法完善了公司设立和公司资本制度方面的规定.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规定.充实了公司职工权益保护的规定.健全了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和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石子印 《企业经济》2007,(6):177-179
大股东对公司管理层监管的同时会产生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解决思路不应该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和我国的国情,他没有积极性去做这件事情,即时做也会产生诸多问题,只能是情况更加复杂。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和落实法律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曾真 《中外企业家》2009,(22):92-94
从公司治理的层面出发,提出了股东权益保护程度衡量标准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统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权益的保护状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股东权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效应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沪深两市A股的样本数据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相关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10.
尽管我国公司立法与证券立法有了较大发展,实践中仍然有大量的小股东权益受到占优势地位的大股东的侵害,本文通过对近期备受关注的格林格尔案的分析,探求实践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公司治理面临着代理型治理与剥夺型治理并存的问题,我国目前设立的独立董事制度尚未完全具备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条件。从长远看,需要建立一套与独立董事相呼应的运行机制,创建独立董事制度功能释放的基础条件和环境,通过独立  相似文献   

12.
一、公司治理结构概述公司治理结构.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而截至目前为止,世界各国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国内有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等译法。虽译法多样,但人们对公司治理机制产生的背景原因、公司治理结构要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正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有两类:第一类是Berle and Mean(s1932)提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随着股权激励制度等的创新和完善,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缓解;第二类以LLSV(1999)的研究为代表,其研究表明在股权相对集中的公司存在各个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在股权高度集中的现代企业里这一问题甚至已经成为制约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公司治理面临着代理型治理与剥夺型治理并存的问题,我国目前设立的独立董事制度尚未完全具备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条件。从长远看,需要建立一套与独立董事相呼应的运行机制,创建独立董事制度功能释放的基础条件和环境,通过独立董事与其他制度的有机衔接与互补,逐渐解决我国公司治理中内部人控制及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的发展,投资者利益保护开始逐渐成为了现代公司治理理论核心问题。当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时,资本市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机制较为缺乏,同时对大股东的约束力又不够,大股东就很可能采取转移价格、关联交易、剥离资产、侵占资金等方法来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中小股东虽然股权较少,但是在资本市场上数量巨大,所以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由于我国特殊的体制问题,大部分企业的股权结构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这为对投资者利益保护做出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基于此,本文认为股权结构的改善对于投资者利益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子杰 《企业研究》2006,(10):74-75
我国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公司法》,新增和修订了如一人有限公司、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降低注册资本法定最低限额、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股东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机制、鼓励投资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和修订,无不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公司治理方面的立法实践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这些举措,既顺应了世界各国加强公司立法的潮流,也切合了我国高速发展变化的公司运作的实际治理需要。为探讨这部新《公司法》中一些重要内容的新增和修订对我国公司结构治理的完善和有益的作用,笔者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协调公司管理层、董事会、股东(流通股股东及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规范公司运营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公司目标的制定、实施措施的落实以及效果监控的体系结构;二是公司管理层及董事会提供恰当的激励措施使其充分利用资源,追求公司及股东利益最大化,并实施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18.
一人公司是各国公司法普遍承认的一种公司形式,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修订后正式确立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地位.然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在存续过程中,由于其股东的唯一性和产权结构的单一化,很容易产生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现象,使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我国《公司法》从公司制度的设计上采取有力措施对一人公司进行规制,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