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开始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原则等信息,实现了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交流,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不少色彩,但它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分析网络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的挑战,为今后更好地应用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二十三次互联网报告显示,高达76%的在校大学生上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有效性、针对性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动出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愈发显得紧迫和重要,是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本文拟就高校如何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方法研究和实效分析,以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能山 《经济师》2007,(12):131-132
网络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的载体,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重要载体。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既有助于高校网络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增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要加强和完善网络的法律、管理与技术对策;要整合资源,提高网络利用率;要努力形成一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曲长海 《经济师》2010,(9):115-116
在信息化校园中,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透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的分析,指出了新时期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探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以求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通过网络对大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和网络安全问题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众多机遇和挑战。网络口碑在商业领域中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意愿发挥着重要作用,试图探究网络口碑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特点,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将网络资讯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有效载体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即通过网络媒体手段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需要我们全面分析和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不足,趋利避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本文从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和缺憾两方面分析其特点,以便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回避、弥补其缺憾。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以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拓展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登溢 《经济师》2003,(4):107-108
网络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一把“双刃剑” ,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文章结合大学生接受网络信息的特点分析了当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占领网络领域思想教育的新阵地 ,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何评 《经济师》2011,(3):113-116
"90后"大学生在生活、性格、恋爱情感、家庭、友情、择业就业、对国家社会和政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特征,既有积极、正面的,也有消极、负面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应树立目的方向、德育为先、人本关爱、求真务实、民主平等、典型激励、参与渗透等先进教育理念,还应做当代大学生的知心朋友,着力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素质,注重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加强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加强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相结合,才能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促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以其独特的优点和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广泛利用微博平台,拓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就成为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亟待研究和探讨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裴伟明 《大陆桥视野》2012,(14):148-148,151
在新的时期和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观念呈现新的特点,网络信息化校园革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状况积极向上,但少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低下。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灵魂,针对这些新特点,高校应积极完善和拓展校园管理、校园活动和校园传媒等载体,加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李德平  汪晓莺 《经济师》2006,(8):122-122,12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日益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分析原因,认清网络的育人功能,对于高等学校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探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努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时期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席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4,(32):110-111
高度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特征之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一日千里,并不断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大学生是网络世界的主体和主要受众,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学习和生活方式等,在网络氛围的长期影响下,已逐渐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社会的某些特质。所以,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坚持创新的原则,并通过适当的途径,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艳军  周丽娜 《经济研究导刊》2013,(10):290-290,298
尽管目前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是不匹配的,高职大学生在网络信息、精神文化、社会竞争等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分析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就如何有效加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3,(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模式,可以从静态、动态和内在组合方面去分析。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与作为客体的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你说我听、你教我学的单一灌输的教育环境,而是一个庞大的网络虚拟空间,是一个更为广阔而复杂的教育环境。文章提出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仰;创新"两课"教学内容和形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建设,丰富和强化教育与服务功能等加强主渠道建设的措施,以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络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刽,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得的机遇,也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研究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对策,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校园各个领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重要作用日益突显。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对其存在的问题作客观、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8,(5)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将线下育人与线上育人结合起来,探索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新模式。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育人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理念观念相对片面、体制机制建设滞后、教育主体和资源缺乏协同等诸多问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同时,加速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树立新理念、占领新阵地、拓展新领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