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2015,(13)
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金融审计和金融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金融创新、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协作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金融审计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提出了在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我国如何在金融审计角度下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并指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 ,防范与控制好金融风险 ,对保护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要做到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就必须处理好金融改革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把金融改革的最大步伐限定在能确保金融安全的界限之下 ;处理好金融开放与金融管制的关系 ,搞好国内、国际金融市场间的开放与管制 ;处理好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约束的关系 ,金融越是发展 ,金融监管和约束越要加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述金融约束理论概况的基础上,对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的金融约束实践作了一分析,认为我国在转轨经济时期实施的其实就是金融约束政策。最后对金融约束现阶段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作了探讨,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并不适合实施金融约束政策,而应有步骤地实行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和提高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水平,最终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现实评价:体制转轨时期的金融改革1.我国经济改革正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体制转轨很难在平稳状态下实现,摩擦甚至振荡在所难免。金融体制改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2.八年金融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建立宏观金融调控系统,特别是在专业银行企业化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的现状与改革目标之间还有相当差距。  相似文献   

5.
张瑜 《商场现代化》2007,(18):34-3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后“WTO”时期,鉴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认真思考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之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探讨在金融环境不具备的情况下,外资的进入对我国国有银行业的影响问题,并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监管的高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永昌 《商业研究》2005,(14):125-12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市场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帽子还没有彻底摘掉,这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目前,在财税金融领域加快市场经济转轨存在着突破税制、突破旧财政思路、突破金融监管模式三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1986年英国开启"金融大爆炸"以来,金融消费者保护逐渐成为英国金融监管的重要目标,并因此创建了独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建立了金融督察服务计划、金融服务赔偿计划并使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成为立法的重要内容。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鉴于我国历来都重视通过金融监管而非直接赋予金融消费者相关救济手段实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目的,因此当前我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应努力从英国等国家吸取经验,逐步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实现我国金融乃至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有效金融监管是有效金融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有效金融制度的必要条件.阐述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及其对金融监管的启示,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有效金融监管的措施,对建立有效金融制度和实施有效金融监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中国的金融监管与金融腐败的深层关系,以金融监管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金融腐败的形成要素,探索中国金融监管如何进行金融腐败的预防和遏制.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同军事安全、领土安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金融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保证整个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金融产业安全面临国际环境威胁、国内因素影响以及金融企业自身的因素影响。可通过完善社会法治建设,形成良好的信用约束机制;完善和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处理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完善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企业的内在竞争力,保证我国金融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宋丽萍 《现代商业》2013,(33):31-31
金融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想有效促进金融业的顺利发展,必须要加强金融监管,通过有效的金融监管,提高其经营发展能力。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指出当前我国在金融监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走过30多年的沧桑巨变,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金融经济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金融业基础差、问题多、压力大等诸多问题,也让中国金融监管当局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诸多压力和挑战.实施有效的方针政策解决我国金融业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是实现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通过二十多年的金融改革,我国金融产业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都取得长足发展,但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还相对较低,主要表现为金融创新相对落后.提高金融产业竞争力是确保金融产业安全的重要举措.文章提出,金融业最终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关注自身的发展.首先,要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效率、降低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又要使金融监管合理、合法、适度、有效,切实防止过度投机.其次,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大力发展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虚拟经济.第三,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第四,要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尤其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第五.要注重引进能够在市场、技术、管理上对企业有所帮助的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14.
完善金融监管促进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工业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是金融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兴起便是汽车业与金融业互动的结果.如何加强金融监管,更好促进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更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国内外汽车金融产业现状出发,分析适合中国的汽车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国外金融监管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体现了各主流经济学派在不同时期的统治地位,并与经济金融形势密切相关.上个世纪末开始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管政策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监管理论.  相似文献   

16.
郜春莲 《北方经贸》2004,(12):97-98
金融被称之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它在国民经济中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金融监管制度是金融业稳定发展的保障系统。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深化与发展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 ,金融监管制度创新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从宏观经济角度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创新进行了探讨 ,论述了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从而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创新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肖莹 《商》2012,(7):132-132
金融监管体制是一国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英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和利弊分析,结合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方向和途径。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适合当前金融环境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要完善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价格运行和银行业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为切入,就失衡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而导致的房地产垄断利润及其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金融监管的弱化、风险分担和前瞻性损失预防机制的缺失导致了银行业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支持和风险累积,并透支了全社会的金融稳定.最后,文章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金融监管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金融的脆弱性和金融资本的趋利性本质,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客观存在,决定实施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与金融霸权相结合,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风险丛生,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新制度,成为当前协调全球经济金融新秩序的重要主题.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出发和立足点,要服从和服务于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一个有效率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符合四条原则,才能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中的七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广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时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复杂关系。处于经济转轨期的广州金融经济究竟呈现何种关系,这对于制定广州的金融经济发展战略来说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和VEC模型对广州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检验,发现广州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的、正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