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消费品市场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消费品市场波动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率曲线和经济增长率曲线、消费品市场波动与经济波动的比较分析,得知消费品市场波动和经济波动是互相作用的,并且消费品市场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正越来越强,必须加强对消费品市场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外包作为一种组织和治理的方式,已经成为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外包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利用中国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带有Driscoll-Kraay标准误的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等稳健性回归之后,发现外包对经济波动的效应显著为正,并且可以通过出口和进口两种渠道造成经济波动。进一步,本文发现小企业、外资企业和低技术行业的比重越高,外包造成的经济波动就越大。此外,本文还发现外包冲击造成经济波动的机制表现为,主要是通过增加既有企业生产和就业的波动性——密度边际波动——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增加企业数的波动性——扩展边际波动——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7—2009年的月度数据,买用H—P滤波法分析了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出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为突出,但在经济增长恢复和带动机制上,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外包作为一种组织和治理的方式,已经成为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外包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利用中国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带有Driscoll-Kraay标准误的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等稳健性回归之后,发现外包对经济波动的效应显著为正,并且可以通过出口和进口两种渠道造成经济波动.进一步,本文发现小企业、外资企业和低技术行业的比重越高,外包造成的经济波动就越大.此外,本文还发现外包冲击造成经济波动的机制表现为,主要是通过增加既有企业生产和就业的波动性-密度边际波动-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增加企业数的波动性-扩展边际波动-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减损效应: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单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GARCH和TARCH-M模型分析了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长期增长水平的影响.得出: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不仅提高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水平,而且也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波动风险;中国经济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减损效应,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同时,与Stilianos et al.(2004)的分析结论相一致,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减损效应在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对称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对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引入报酬递增和市场饱和点,采用D-S模型方法,分析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回答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无法解释技术倒退的困境,通过缩短技术和产品创新周期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波动的幅度。笔者的分析表明:技术冲击和市场饱和点引起的需求约束,有助于理解耐用品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引起的中国近三十年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7.
制度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是制度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已有研究认为制度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运用跨国数据考察了政治制度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但鲜有文献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本文用樊纲等人构建的市场化指数来表示我国的经济制度,运用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制度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化水平越高,经济波动越小;市场化水平提高1%,经济波动减少0.184%。本文认为,加强市场化建设是熨平经济波动、改善社会福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7-2009年的月度数据,采用H-P滤波法分析了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出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为突出,但在经济增长恢复和带动机制上,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对经济波动的一种新解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 ,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威胁 ,科学解释经济波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BC理论或方法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解释经济波动最具前沿的一种理论或方法 ,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方向。但存在明显缺陷。本文在修正RBC模型的基础上 ,首次建立模仿行为理论模型重新解释经济波动 ,并就中国政府在防止和治理经济波动的作用进行了独特的解释 ,认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示范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制度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是制度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已有研究认为制度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运用跨国数据考察了政治制度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但鲜有文献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本文用樊纲等人构建的市场化指数来表示我国的经济制度,运用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制度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化水平越高,经济波动越小;市场化水平提高1%,经济波动减少0184%。本文认为,加强市场化建设是熨平经济波动、改善社会福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生活中日益表现出来频繁的经济波动以及非确定的经济发展周期,给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应对不断增强的不确定性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波动对经济活动的消极影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波动给予各种不同的解释和说明,进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政策与管理方法,逆向政策选择成为一种必要的应对措施。本文在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下,从效用的饱和性角度来说明经济波动的内在机制以及逆向政策选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经济波动是经济分工网络出现局部失衡以及这一局部失衡引起网络内部的结构性失衡,并最终演化成全局失衡后各分工部门又通过自我行动调节恢复平衡的一个动态的市场过程。本文简单地探讨了出现局部失衡的原因以及这些局部失衡引致结构性失衡和全局失衡的传递机制。基于此,我们分析了政府的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得出政府可以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也可以是保持经济稳定和抑制经济波动的重要力量。政府宏观政策的效果受到政府获取认知经济状态信息的效率、以及政府决策形成和执行效率的影响。最后,我们利用中国大陆地区1978-2013年的面板数据做了一系列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相关,其中短期政策与波动正相关,长期政策与波动负相关,这些相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显著的,且财政政策显著性的表现优于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3.
胡红安 《生产力研究》2007,1(5):147-150
文章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波动成因的不同经济波动理论;论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波动和对中国经济波动研究的不同观点,分析了不同的理论存在的差异。文章认为国民经济宏观运行是复杂的系统,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经济波动理论都是从某一角度的分析,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从系统分析的观点看,不同理论的解释,又都是局部的、片面的;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已有的经济波动理论,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探索中国经济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下,受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波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经济研究》2017,(12):76-90
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由"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的科技发展战略。本文扩展了Aghion等人的建模思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0年中国省际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和2011—2014年中国省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研究了经济波动对技术进步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及金融发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经济波动通过机会成本效应和预期收益效应两种机制对技术进步模式产生影响,不同类型的经济波动和不同持续时间长度的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发展通过影响预期收益效应进而影响经济波动与技术进步模式的关系;如果技术差距不同,金融发展对预期收益效应的影响也会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2010年前后为我国技术进步模式由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折点;金融发展对经济波动与技术进步模式关系的影响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性和空间(区域)上的差异性。本文认为可以借助本轮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经济波动加剧,同时结合金融资源对自主创新偏向性支持的手段来促进技术进步模式由以技术引进为主型向以自主创新为主型的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对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在减弱经济波动的同时促进了经济长期增长,而对外开放度提高增加了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表现为1996年前影响不显著,1996年后有正向影响。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但1996年前和1996年后影响不同,分别是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提高有助于减弱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并且当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这一影响转而为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存货与经济波动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里 ,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存货波动。本文利用动态建模法对我国的存货投资与经济波动进行了计量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 :二者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微观机制滞后。  相似文献   

17.
国内经济波动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实证检验对两次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的主要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次贷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幅度明显加剧,但不能将其归咎于外部冲击的影响。投资波幅增大是解释经济波动加剧的最主要原因,其根源则在于宏观调控政策对本次危机的反应过度敏感。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52~2011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与生产总值数据,分别采用Moore指数和HP滤波方法测量就业结构变动和经济波动,在此基础上构建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法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中国就业结构变动和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贡献较大,而经济波动对就业结构影响相对较弱。在实证分析结果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来降低就业结构大幅度变动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房价和股价波动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又如何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这是很多人都感兴趣却又让人迷惑的问题。本文运用相关性检验、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1998-2010年间中国房价、股价、居民消费和经济波动的特征及根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互动研究。结果发现,四者关系复杂,各变量均呈现出一定的顺周期特性且互相关联,房价和股价波动会早于经济波动和消费波动,这说明房地产和股票确实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研究还发现,房价和股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和经济波动冲击的影响力度不大,而居民消费与房价波动和经济波动之间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且,房价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更为复杂,可通过消费和股价波动两个传导途径间接作用于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20.
黄赜琳  朱保华 《经济研究》2015,(3):4-17,114
本文构建了财政税收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引入财政收支冲击的RBC模型能够解释70%以上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政府支出冲击加剧中国实体经济波动,而税收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显著。(2)降低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税率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资本和劳动的供给增加,降低劳动收入税率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增长,降低资本收入税率则起到抑制作用,调整劳动收入税率的政策效果更强。(3)资本收入税率与社会福利呈正相关和非对称性,劳动收入税率与社会福利呈负相关和非对称性,技术冲击和财政冲击的共同作用使得结构性税收调整政策的福利效应具有非对称性,两种税率的同向变动对社会福利具有放大作用,两者的反向变动对社会福利具有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