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全面实现广袤农村小康的难题之一在于成功转移富余劳动力。要解决此难题,必须改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提高转移劳动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当前,针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已逐渐开展并日趋受到重视,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笔以为,推进农村先进单位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投融资体制和教育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伊冬曼 《农业经济》2004,(12):38-39
随着我国建设小康进程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显得突出。直接体现在农民收入上,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抑制了整个市场的消费。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227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36万人,每年还新增20多万人。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已经转移的有136万人,其中跨区域流动的很少,出省及出  相似文献   

3.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很小,一般在10%以下,有的国家不到3%。而在工业化的初期,这些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虽然较高,但并未像现在发展中国家那样存在大规模的富余劳动力,个别国家甚至还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例如美国)。从整体上看,这些国家非农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是同步的。但这些国家受本国经济、历史、文化、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模式仍各具特色。英国圈地式的强制性转移模式英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始于15世纪末,止于19世纪中叶。从转移模式看,英国选择的是圈地运…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城乡协调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城乡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积极统筹城乡就业,积极引导、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省农村已有1411万人得到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4%,劳务输出总量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南京市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6个方面的形势,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做法:一是构建工作网络,二是拓展转移途径,三是引导劳务转移,四是提高农民素质,五是畅通输出渠道,六是整合城乡资源,七是加强宣传等7个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陈太明 《农业经济》2004,(10):44-45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不是由物质资本或物质资源的多寡来决定,而是由人力资本所决定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农村人力投资及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重视不够,最终导致了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随着耕地的进一步减少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象将持续下去,并将成为威胁我国经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但是近期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行重新思考。本文主要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视角分析和探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县现有耕地面积50万亩,总人口42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农村劳动力15万人,至2007年底,通过多种渠道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占农村劳力的30%,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人均劳务收入6000元,为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2288元的2.6倍。近年来,在全县城镇新增人口中,85%以上是打工挣钱后迁到城里定居的农村居民。全县打工能人在外地办厂当老板的有10余人,外出人员回乡创办小企业、小加工厂的有200余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改革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正对农村社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峨山县自发性、民间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来已久,而有组织的规模化转移则始于本世纪初。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由此引发的农村“劳务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人口老龄化、人才流失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今后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民数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因此 ,要想富裕农民 ,就必须减少农民。在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诸多制约因素明显的情况下 ,必须寻找有效途径和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主要途径之一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乡镇工业蓬勃兴起,使一大批隐蔽于农业内部的富余劳动力实现了显性非农化转移,其转移速度以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上海农村为最快。1980~1990年,上海农村的农业劳动力比重由67.2%下降至30.3%,其绝对数则减少了114.5万人。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王永作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规模农业的关键。为了探讨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问题,笔者于1987年,在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选择了10个村,100个农户,在中国社科院“农...  相似文献   

16.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加快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发展面广、量大、门槛低、收效快、示范带动效应强的劳务经济,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昆明区划后,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就西山区来讲,大量土地被占用和征用,失地农民增加,人增地减的矛盾日益突出,富余人员较多,农村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而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有所下降。山区和坝区、坝区和城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农民增收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成为当前西山区“三农”工作的核心。因此,笔者就西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输出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农民生活水平较低,要致富,就必须转移富余劳动力,解决好培训质量,就业渠道,保障合法利益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