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矛盾突出的实际出发,建立“以煤补农”的政策机制,鼓励煤炭企业支持和参与所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将新农村建设中的“以煤补农”机制和“环境经济”紧密结合,分析了山西省煤炭煤业发展和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性,提出实施“以煤补农”机制的基本思路。对山西省寻求一种社会的公平发展;增强农业基本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可持续性;遵循环境一经济系统发展规律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鹿洼煤矿“一矿一区”发展模式的基本概况 “一矿一区”模式是以煤矿为平台拓展经营领域、以项目为载体兴办工业园区的模式,是煤炭企业依托矿区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非煤产业,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形成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鹿洼煤矿位于济宁市鱼台县,比邻京杭大运河,地质储量1.48亿吨,煤种主要为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2000年4月矿井正式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原煤61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上缴税金2.8亿元.金威工业园区是依托鹿洼煤矿,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施项目带动而建立的煤-电-港-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一体的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3.
近日,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利用本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建立“以煤补农”的政策机制,鼓励煤炭企业支持和参与所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农地非农化的动因及配置效率、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土地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评述,认为现有研究在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问题上缺乏发展的观点和全局的视角,这样可能会带来“顾此失彼”的后果。本文认为需要从经济发展、利益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以及土地的多功能用途等角度进一步深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农地非农化问题。比较各种类型的已经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处理农地非农化的措施,可以帮助找到适合我国工业化处理农地非农化问题的办法:土地尽快规模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建立“都市圈”集约利用土地;采取农地分类分区管制;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6.
农地入市是中国城乡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收益分配机制又是农地入市的焦点。深圳的农地入市实践具有典型性,城市更新模式和土地整备利益统筹(整村统筹)模式作为两种农地入市模式,分别体现了“个体利益优先”和“公共利益优先”两种利益分配思路。然而,两种模式在实践中分别会引致“市场失灵”风险和“低效治理”困境。以社会公平为视角,从初始分配公正和结果公正的角度剖析农地入市对发展包容性的影响,可以看到农地入市应该坚持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原则,通过“指标统筹调控”,建立农地入市的区域协调机制;坚持公共利益导向,衔接征地制度的收益分配标准,以更好盘活集体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7.
农地非农化的增值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红玲 《中国经贸》2009,(8):148-149
20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农地非农化的规模和速度都在急剧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问题也相继产生,各种问题的焦点都集中于农地非农化的增值收益的分配上。如何实现增值利益的分配问题以妥善解决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与和谐的社会,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本文的写作关键。本文将通过对农地非农化的增值收益的形成原因和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现存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民市民化的实现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现实模式主要有3种:小城镇发展模式、“城中村”发展模式、农民工市民化模式。世界上则以英国为代表的强制性非农化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迁移的非农化转移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跳跃式转移”和“农村非农化转移”相结合的非农化模式,最有代表性。21世纪,中国农民市民化的最佳模式应该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既是一个城乡融合的理想模式,也是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地征收成本低廉,征地占地趋势明显,致使农地非农化规模扩大,农地的质量与面积均呈下降趋势。本文基于农地产权价值,以成都市为例对农地征收补偿进行了初步的测算。结果显示,成都市农地产权价值约为944元/m2。近年来,成都市加大了对征地补偿的投入,但基于农地产权价值测算结果仍明显高于目前实施的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0.
土地用途管制是我国土地管理体系构架中的一个重要基石,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农地的非农化和农地农用进行严格管制,即通过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农用地的管理。本文以深圳为例,分析现行的农用地管理制度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介绍深圳实施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的做法,以探索适应于高度城市化地区农用地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我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动力。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转变,农村城镇化的动力基础日益坚实,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依然存在着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组织不规范等深层次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和制约着农村城镇化的快迅健康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卓亚 《特区经济》2011,(12):182-184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运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被日益提上了日程。我国地大物博、农产品资源丰富,对农产品进行地理标志保护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国外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实行专门立法保护或商标法保护两种模式,我国现阶段由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三部门分别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保护,造成资源浪费,给申请者和消费者带来困惑。我国应建立地理标志保护协调机制,从长远角度来看制定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法。  相似文献   

13.
蔡文著 《改革》2012,(1):86-92
"以工补农"不能单纯地从同情"三农"态度出发研究"单向的以工补农",而应从深入剖析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业和农业互动关系出发,积极探索"双向的以工补农"机制。从工业化过程中工农互动机制中寻找到一个"以工补农"机制的新视角,通过构建基于工业化的"农业剩余转化"模型,重点分析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剩余转化和农业深化发展动态关系的"以工补农"机制。在工业化过程中,要根据工农关系不同阶段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工农互动关系调节方法,即不同的"以工补农"策略,促进工业和农业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下我国煤炭定价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艳  张洪波 《改革与战略》2010,26(6):34-35,41
煤炭是我国目前的主要能源,煤炭行业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煤炭的价格走向牵动各方的利益,煤炭的定价机制也受到各方关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探讨我国煤炭行业的定价机制的改革,抓住机遇,实施改革,理顺煤炭的定价机制,以促进煤炭及相关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文章分析当前我国煤炭定价机制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外主要产煤国的先进理念,提出我国煤炭定价机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农业正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现代农业要求土地集约和规模经营,进行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集约和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农地流转模式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土地问题上的一贯方针。借鉴别国模式,结合我国实践,进行模式创新,可以多方位促进农地流转健康发展。农地信托流转模式既是土地制度的创新,又是经营体制的创新,符合新时期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有利于土地资源资本化,形成多元、长期的农业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发展的制度性难点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穆瑞丽 《改革与战略》2010,26(10):78-80,86
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许多制度性的难点,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文章阐述了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土地供求、农业保护和政府权责等制度性难点,分析了影响农村发展的行政、财政和农业补贴等体制性障碍,提出了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粮食安全与土地流转的关系,改革农业经营体制和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等农村制度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为了真正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充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资产,使农村土地由潜在的社会财富升华为统筹城乡发展。文章认为,借鉴成渝改革试验区的实践,从农村土地问题的原因及寻求的解决途径来看,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应确立的总体思路是:做实产权主体,稳定、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放开、搞活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湘西民族地区概况和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消费需求、生态农业资源禀赋差异、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以及网络演化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并对湘西民族地区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的培育提出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发展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发展安徽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其次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第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第四是提高安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推进本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途径有: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品,全面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大力实施农产品流通工程;尽快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