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BO即管理层收购,又称经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的企业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自有资金和对外融资购买本企业股份,从而改变本企业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企业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的显著特点是企业管理层持大股。  相似文献   

2.
张行 《魅力中国》2011,(14):24-24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H/S,MBO)作为企业产权改造的一种手段,在国内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被得到应用,通过经理对公司的收购,实现经理人对决策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接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实现了企业产权的整合,本文从管理层收购MBO的视角出发研究企业MBO后产权整合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5,(6):C0001-C0002
——国资委将推出《关于中小企业向管理层转让股权的管理办法》 国资委将推出《关于中小企业向管理层转让股权的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背景情况。在国资委即将推出国有中小企业管理层收购股权的有关件中将不会出现“MBO”字眼。管理层收购股权这种国际通行办法在国资委的件中准确定名为向管理层转让股权管理办法。“MBO”来自西方的概念,意味着管理层将获取企业的控股权。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中国企业产权革命的一种新型方式,理论上有助于企业明晰产权、理清产权关系,并可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但依据中国现阶段MBO的发展状况来看,融资间题是MBO发展过程的主要障碍。融资渠道的不畅导致管理层间接收购目标公司,使其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分离.且控制权超过所有权,最终是管理层成为控制性股东,对公司治理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危害小股东利益,甚至出现管理层盘踞和内部人控制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对管理屑的约束与监督难度。要改变目前MBO融资状况,主要应加快中国的金融制度改革步伐,并借鉴国外MBO的经验,不断创新MBO融资工具,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为MBO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MBOManagement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管理层利用自有资本及高负债融资来买断或控制本公司的股权,进而达到控制、重组公司并获得超常收益的收购行为。MBO属于杠杆收购(Lever-ageBuy-out,简称LBO)的范畴,与一般的LBO不同,MBO收购主体为管理层。1999年,四通公司的MBO拉开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序幕,让许多有志于创业,但受制于所有制禁令、产权不清的企业家切实看到了希望,此后,又有许多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相继进行了MBO,如恒源祥、粤美的、深圳方大、宇通客车等,而且MBO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今年3月12日,财政部对MBO…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收缩,MBO作为一种制度的创新安排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自MBO在我国实行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异议,其中尤以具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MBO为甚。本文首先归纳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实施的动因.其次深入分析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实施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最后提出我国发展管理层收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是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新举措。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的引导,在实际运作中有些国有企业的MBO偏离了改革的初衷,有的甚至暗箱操作,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如何看待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MBO)剑走偏锋之过。本期特稿栏目编发了过文俊《我国MBO的是非曲直及其规范发展》和沈克慧《关于管理层收购的深层次思索》的文章,两位作者从国外到国内,从理论到案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MBO)及其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中,管理层收购(MBO)狂热一时。20世纪末期,MBO在我国也悄然出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几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三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剖析,探究其发生的内在机理,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层收购(MBO)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企业并购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我国的MBO过程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的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但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因此,《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正式实施,将保证我国MBO过程向着规范、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克强 《特区经济》2004,(10):157-158
<正> 近20多年来,在西方欧美国家,管理层收购(MBO)由最初作为一种业务放弃与退出的资产管理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金融技术,并作为一种制度刨新而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外的实践表明,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推动全球性企业重构浪潮、国有民营化运动、激发企业家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也纷纷尝试实行MBO,并逐渐成为与外资并购、民营企业并购相并列的3大公司并购方式之 ,从而为资本市场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 一、管理层收购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管理层收购,即MBO(Management Buy-outs),既是实施管理层持股的一种途径,同时还是西方典型的并购重组方式——杠杆收购LBO(Leveraged Buy-out)的一种特殊形式。杠杆收购(LBO)  相似文献   

11.
MBO的中文意思是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借债方式筹集资金来购买他们所经营公司的股份,以改变公司控制权的一种股权运作方式,其英文全称是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MBO的主要参与者是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他们通常会设立一家新的公司来收购目标公司。在MBO过程中,由于收购所需资金量较大,新公司往住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2005年4月14日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尽管在这部行政规章中,被社会高度关注的MBO这个敏感字眼,已被”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的提法所取而代之。但作为国务院国资委2005年出台的第一部行政规章,明确大型国企产权暂不向管理层转让;同时,明确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可以向管理层转让,但必须符合规定条件。业内人士称,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出台规范中小型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行政规章,意味着一系列监管国企管理层收购举措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郑谊英 《特区经济》2005,(8):274-275
管理层收购,即Management Buy—out(简称为MBO),它是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杆杠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方式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它是对传统公司理念的反叛。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并购的不断深化,管理层收购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悄然掀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通过管理层收购达到控股的上市公司已过100家,  相似文献   

14.
MBO:企业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继雄  丁玉斌 《发展》2002,(10):35-36
MBO的内涵MB0(ManagementBuy-outs),亦即管理层收购,是流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七、八十年代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它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借助外部融资机构收购本企业的股份,改变本企业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及资产结构,完成从单纯的企业管理人员到股东的转变,从而达到重组本企业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首先,MBO的主要投资者是目标企业的经理和管理人员与投资者结成的联盟,他们往往对本企业非常了解,并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经过MBO后,他们的身份完成了由单一的经营者变为所有者与经营者统一。其次,MBO主…  相似文献   

15.
石羽 《辽宁经济》2004,(7):43-43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国外,MBO是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收购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在我国,MBO已上升为一种先进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管理层收购(MBO)在日本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兴起及其制度性原因,并探讨了MBO在日本的发展趋势。从日本经验看,中国走出MBO困局除了规范运作外,关键在于合理定位,同时要发展权益投资机构。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过程中,收购主体通常只能提供10%~20%左右的自有资金,其余要靠外部资金解决.在国外,管理层通常会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来获得收购资金,并且在提供金融支持的合作下进行.而我国由于金融体制的限制,融资渠道不足,再加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支付能力不足,管理层收购融资来源的合法性问题尤为突出.现阶段,我国企业进行MBO时大多采用管理者自筹资金或私募投资为主体的方式,收购的支付工具多为现金.因此,如何规范企业MBO的融资行为、拓宽MBO的融资渠道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MBO)刚刚起步,但已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解决企业产权问题。理论界对我国企业如何发展MBO存在很大争议。一方面,本文对相关的争论进行了理论综述,认为明确中国MBO的实施目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对MBO有一个科学理解;另一方面,本文对MBO的定价原则、融资问题、实施效果和实施环境进行了理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9.
MBO是指管理层控股本公司股票并占当比例股权的行为。公司管理层一般由各职能部门的高级职员组成,收购完成后他们拥有独立企业相当比例甚至全部股权,通常交易规模越小,管理持股比例越高。MBO在20世纪60、70年代初露端倪,80年代异军突起,从美国开始逐渐向其他国家延伸。本试图从恒源祥成功的案例来探讨一些有关MBO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同暗箱操作的海尔MBO相比较,宝钢以公开竞价方式为有意收购本企业的管理层找个战略使用伙伴,可以避免自卖自买,进行暗箱操作低价收购国有股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