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状况和原因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状况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摆脱了以前那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畸形发展,服务业水平低下”的局面,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1978—2000年,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及其各个产业都呈快速发展态势,GDP年均增长9.5%。第一产业比重自改革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保持上升趋势,此后基本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自改革初期到80年代末呈逐年下降趋势,1991年止降转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自改革初期到1992年基本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较为稳定,变化不大。从就业来分析,22年间,全社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96年成功实施经济“软着陆”后,“经济过剩”现象进一步凸现,商品供过于求的现象尤其明显,这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加速阶段所应表现的经济特征很不相称,也与国外工业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相悖。本文对我国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这种过度供求非均衡现象,试作对策性探讨。一、中国买方市场过早来临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失衡我国自1997年起进入买方市场,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加速了买方市场的形成,这种因消费不足导致的需求不足的状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买方市场状态进一步巩固。据2000年国内贸…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 1.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进行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国内集中资源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跨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及资源和能源消耗型产业向外转移,使得国内传统优势产业如钢铁、纺织、服装、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资本外流和劳动力成本提高而逐渐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变为主要的进口竞争性产业。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国内很多人对高新技术产业变得兴趣盎然,而对传统产业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兴趣。由此引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传统产业究竟何去何从?本刊记者就此问题,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魏杰教授首先表示,目前国内有一种倾向,似乎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而我们也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尽快淘汰传统产业部门。但实际上,我国在较长的时间内还不能放弃传统产业部门,传统产业部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是极为重要的。魏杰教授为…  相似文献   

5.
以2002年至2012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服务业为例分析了集聚经济的空间演变及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基于散点图研究发现长三角服务业集聚经济存在空间相关性;基于条件散点图研究发现集聚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地方化经济的区域差异较小,城市化经济的区域差异较大;基于静态面板回归分析发现地方化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城市化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则显著为负;基于动态面板回归分析发现地方化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影响依然为正,但有所减弱,而城市化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6.
7.
五、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一)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宏观管理体制.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质量安全,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在促进质量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加大政府质量综合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投入,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强化质量工作基础建设,提升质量监管部门的履职能力,逐步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功能区以及产业集中的乡镇建立质量监管和技术服务机构.广泛开展质量强省(区、市)活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较快发展,形成了所谓中国发展奇迹,关键是得益于五大红利,即体制转换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结构红利、后发展红利和县级政府间竞争发展模式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