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于2011年5月18-2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同期举办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在商务部的支持下,本届海交会由国台办、中国贸促会、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和福建省政府主办,福州市政府承办。本届海交会面积达3万平方米,来自中国台湾的312家企业参展,设立ECFA早收清单产品展示区、台湾食品产业展区、台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前景及对策构想方舟(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1995年春节,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台湾问题八点建议。这个讲话在台湾引起较为强烈反响。两岸的经贸交流合作有了新的进展。把握这个机遇,开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  相似文献   

3.
近年,闽台经贸往来持续升温,为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去年台湾的"反服贸运动"对闽台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必须持续推动闽台经贸往来,以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1980年开始,台湾对大陆的转口贸易连年顺差,而且顺差额越来越大。造成海峡两岸转口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有三:1.大陆政府与台湾当局对两岸的经贸往来所持的态度不同;2.两岸转口贸易的商品结构不同;3.台商到内地投资设厂的热潮带动了台湾对大陆转口贸易的发展。今后,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将会继续发展,经贸交往将趋于公开化,两岸实现直接贸易也将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的签署生效,开启了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制度化的新时期,海峡两岸经贸发展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进一步扩大.ECFA时代如何进一步提升检验检疫服务海峡两岸经贸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笔者提出几点思考. 一、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现状 大陆一直对两岸农产品贸易持鼓励与开放政策,尤其是2005年以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台湾农业的政策措施,对台湾部分农产品采取单方面的零关税进口政策,准予台湾产22种水果检验检疫准入,对其中15种水果给予零关税进口;准予台湾产11种蔬菜检验检疫准入,并实行零关税;对台湾籍渔船打捞的部分远洋、近海水产品和在台湾地区养殖的部分水产品共计8个品种实行零关税.  相似文献   

6.
陈金昌  朱晓群 《中国品牌》2013,(12):109-109
11月18日,由农业部、国台办、国家林业局、中国贸促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在福建漳州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的12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台湾参展商近300家)共同展示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加工品1.3万多种。  相似文献   

7.
2007年是反台独的关键年。现阶段我们把反对和遏制“台独”,作为最紧迫、最现实、最重要的任务,同时,我们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把争取台湾民心作为我们各项对台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未来台湾问题的走向要看台湾的民意,如何争取台湾的民心将是中央对台政策的关键。要更多更好地进行两岸四地(祖国大陆内地、台湾、香港、澳门)民间及海外华人华侨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两岸之间的教育、学术、文化、艺术、体育、旅游、工商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大陆对台政策思维要更趋灵活,争取台湾民心,要从促进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加强海峡两岸中华文化交流、加强海峡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开始。得台湾民心者得台湾天下。  相似文献   

8.
5月22日落幕的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展出了首批直航福建的零关税台湾农产品。这是在国台办宣布对台湾地区18种农产品进入祖国大陆给予零关税政策以后,福州市为促成台湾农产品零关税直航大陆的“破冰之旅”。持“不谈独立,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泛蓝立场的连战和宋楚瑜率台湾地区政党代表团在5月份相继访问祖国大陆。本刊就两岸的经贸走向等问题采访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专门研究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的知名专家张传国博士。  相似文献   

9.
汇聚八方民意,两岸共谋福祉。6月16日至22日,第四届海峡论坛在福建省隆重举办。本届海峡论坛继续坚持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共安排大会活动、界别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贸交流等5大板块20多项活动,通过厦门主会场和各设区市分会场的形式将各个活动分布在全省各地市。活动期间,泉州市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泉州首届创意产业节、第六届闽台对渡文化节、第二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纪念活动、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和台湾县市推介会活动等8项活动,为此次海峡论坛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0.
王勤 《国际经贸探索》1994,10(3):67-70,77
本文分别阐述了港台、大陆与香港以及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关系,指出,近年香港与台湾之间的经贸往来频繁,并呈现出以贸易为主,金融跟进、多方发展的势头;香港与大陆之间的资本流动日趋扩大,尤其是港资迅速北移而使粤港经济一体化,大陆与香港分别成为彼此主要的贸易伙伴,而且,香港在海峡两岸交往以及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发生经贸关系起着桥梁作用;海峡两岸的间接贸易不断扩大,台商赴大陆投资形式成热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日趋密切;其中,发展最为快速而影响深远的,当推海峡两岸的经贸发展。海峡两岸的经贸互动是近些年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台湾对东南亚经贸战略的调整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国际贸易问题》1998,(12):51-53,50
自去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台湾当局调整了对东南亚的经贸战略,推出了第二次“南向政策”。在金融危机和“南向政策”的影响下,台湾与东南亚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引人关注。一、台湾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现状历史上,台湾与东南亚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早在50年代...  相似文献   

13.
中华征信所是台湾最具权威的资信事业机构,是世界资信联合会的会员之一,已经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业务。随着海峡两岸投资贸易的发展,台湾中华征信所作为经贸事业的服务机构,愈加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海峡两岸工商界提供评估信息的参考资料。目前,他们已与有关机构合作,开办了双向资信调查的委托服务,推动了我国资信事业的发展。资信工作作为我国一项新兴而又有待发展的事业,需要海峡两岸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本栏将围绕资信主题,逐期介绍我国资信工作现状与实务,同时欢迎经贸人员以及广大读者来函咨询,与我们共同办好资信专栏。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为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大陆与台湾经济的互补性使两岸贸易依存度越来越大 ,区域整合是两岸经贸发展最终趋势。因此 ,在WTO的框架下只有不断地加强两岸之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才能达成共同繁荣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厦门市工商局因应厦门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主动作为,积极培植台湾居民个体户。我们抓住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日益深化与人员往来日益频繁的大好时机,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升格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敢于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16.
梁颖 《进出口经理人》2011,(6):I0008-I0008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贸活动日趋频繁.赴中国台湾参加展览会成为很多出口企业的新选择。而每年,台湾对外贸易发展协会都组织20多个优质展览会,其中,台北国际计算机展、自行车展已跃居全球同类型展览前列。  相似文献   

17.
从1994年举办第一届鲁台经贸洽谈会至今,鲁台会在潍坊已经举办了13届。如今,鲁台会已经被列为山东省的四大经贸活动之一,成为北方最大的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平台。鲁台会充分发挥了对台商台资的"磁吸"效应,潍坊排在了山东省利用台资的"第一方阵"。13届鲁台会更成为一座架设在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由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和昆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4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于10月21日至23日在昆山举行。作为昆山金秋经贸招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论坛从2000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围绕“昆台经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系列主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不断深化,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2010年,两岸正式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进入新阶段。台湾是广西重要的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ECFA助推了桂台经贸发展进程。基于阐述桂台贸易发展现状,分析ECFA对桂台贸易的影响以及在ECFA框架下桂台贸易面临的挑战,以此提出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贸易结构;发挥区位优势,深化桂台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桂台经贸交流;扩大桂台服务贸易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年强 《光彩》2014,(2):20-23
正台湾中小企业社团组织职能定位都较为明确,服务内容广泛,尤其是在为会员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方面成效明显,得到了会员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台湾龙口食品有限公司是台湾岛内的一家知名食品企业。自1949年成立以来,他们一直努力追求食品的天然与安全,2006年更是推出了有机食品。他们经营的"龙口粉丝"在岛内拥趸者众,甚至连当地很多政经名人也是其"粉丝"。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扩大,这家公司也有意把经营触角伸向祖国大陆,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但是,"龙口粉丝"作为中国的传统特产,早在2002年就已经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这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