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产市场》2010,(Z2):13-13
33月2日,国土资源部发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通知》要求,合理确定村庄宅基地用地布局规模,防止出现新的"城中村";改进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方式。农村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应结合农村居民点布局和结构调整,重点用于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控制自然村落无序扩张。《通知》还强调,严格宅基地面积标准,合理分配宅基地,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居;规范宅  相似文献   

2.
农村宅基地设定抵押权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笔者从工作实践中,深入农村了解到农民急切盼望发展家庭经济,缺少资金,借款无路,渴望用自己房屋和宅基地做为信用担保,向金融机构融资求发展。农村宅基地设定抵押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活跃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农村宅基地经济功能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般分散建房。许多农民将宅基地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即使建了新房,闲置的老宅基地也不愿意交还给村集体统一复耕。大量分散建造的农民住宅以及闲置的宅基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耕地资源,而且也使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开展,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探索农村宅基地集约化利用新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个人贷款越来越多,债务人大多以其私有住房用于抵押贷款,而金融机构也偏爱 采取这种抵押方式,降低贷款风险。殊不知,这种以农村私有住房作抵押的行为是无效的。一、《担保法》第37条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 得抵押。农民个人住房的宅基地均属集体所有,房屋所有人只拥有土地使用权。根据上述法 律规定,此种使用权不得用于抵押。二、农村私有住房用于贷款抵押会损害集体的利益。依照有关规定,农民申请宅基地,使 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无需支付土地使用费。以住房作抵押,虽然是用房子抵押,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农村宅基地改革为背景,探讨了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冲突,分析农民权益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建立农民宅基地权益保护长效机制以及农村宅基地改革方式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我国以"一户一宅"为基本特征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为广大农民不断改善居住条件,维护"住有所居"基本权利提供了保障.但是,在经济社会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条件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一些缺陷和不适应性开始更多显现,其中,较突出的是不少地方农村宅基地使用很难确保公平和达到集约节约利用的要求.论文在对部分地方进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当前存在矛盾与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宅基地能否自由流转和买卖?尽管《物权法》已经对此说“不”.但实际生活中宅基地私下买卖和交易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相关理论界对此问题也各持己见,说法不一。 法学专家孟勤国认为,宅基地是农民的最低生存保障,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只是满足部分强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而李敬峰博士则提出,宅基地大量闲置不利于土地合理利用,应鼓励宅基地自由流转,使农民享受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 无论孰是孰非,作为当前土地管理理论和实践共同面临的一个热点话题,农村宅基地的流转问题备受关注。 “真理越辩越明”。本刊此次推出这两篇观点相左的文章,旨在引发读者共同思考。希望读者踊跃参评。  相似文献   

8.
宅基地是我国八亿农民安身立命之基础,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农业的发展,所以设计一个既符合我国现实农村国情、又具有前瞻性的宅基地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正值我国物权法制定的关键时期,物权法草案对宅基地也先后做出了几种制度设计,但是,这些设计不尽符合农村的现实和发展,需要我们在立法理念和具体制度设计上再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动态发展视域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化、维护农民利益的现实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存在法律规制不完善、监管失灵等问题。为应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定专门的法律,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平台,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盘活农村闲置小院,是解决空心村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当务之急和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宅基地应该参照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模式引导入市,这是当前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如何有效平衡和配置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充分表明了党对农民财产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构建宅基地所有权、资格...  相似文献   

12.
《乡镇论坛》2014,(4):41-41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某县一位农民来信说:近年来.由于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县里减少了农村宅基地的审批。最近听说.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县里允许农村符合条件的家庭申请宅基地.我们村有好几家提出了宅基地申请。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房屋买卖的立法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房屋主要为宅基地上修建的房屋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修建的房屋。宅基地上的房屋主要是指散居的农村房屋,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房屋主要是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房屋。  相似文献   

14.
方宣  王娟 《乡镇论坛》2009,(10):28-28
眼下,农村建房的农户宅基地越垫越高,有的甚至高出路面一两米。据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缺乏统一的排水系统,如果家中宅基地低于路面,遇到雨天,排水问题无法解决,农民就各自为政,将自家的宅基地垫高。久而久之形成相互攀比之风,一家更比一家高。  相似文献   

15.
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宅基地农民私有,且能够自由转让,但是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农民的房屋及宅基地权利开始受到限制,而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直接推动了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转变,公社把农民的宅基地、房屋转为人民公社所有,恶化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面对当时国家极度困难的形势,以及农民群体的要求,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和1963年中共中央文件初步建立了"宅基地所有权属于生产队所有、宅基地归社员长期使用"的宅基地制度,满足了当时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采用的是在有限范围内实现流转的做法,禁止农村居民的住宅和宅基地在城乡之间的转换.这是由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和社会福利性所决定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的宅基地使用权的权限设置和流转方式已不合时宜,应适当放开宅基地使用权,在现有基础上赋予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收益和处分权,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实现宅基地有序合理的流转,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农村宅基地利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提出了加强农村宅基地利用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宅基地的权利主体是农民,是指具备宅基地资格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取得用于建造住宅和生活附属设施的集体土地。主要包括宅基地使用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两项核心权利,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其中,宅基地使用权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申请人必须是农村集体成员,才能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是为保障农民住房权利而设定。因其涉及到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等村庄公共利益,尤其近年来大量分配给农民的宅基地被卷进城市化、工业化的大潮中,作为宅基地核心内容的宅基地使用权及其资源分配,既是内部性的村内活动,又体现出明显的公共性。以管理者视角,在梳理集体土地权能历史演变和北京市具体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产权设置、权利内涵及权能关系等重点与难点问题,试图从还权赋能、完善组织体系和引入市场机制等方面探讨有关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9.
沪郊农村宅基地置换的推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上海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通过的有关文件指出.要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进一步盘活农民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等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要总结宅基地置换试点经验,完成好现有试点工作;在有条件地区,试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办法,有序推进新一轮宅基地置换。  相似文献   

20.
李抗 《国土经济》2008,(19):17-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政策规定:一户只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场所,农村住房又是一户农户最大的财产。然而在农村城镇化、产业工业化不断加快的今天,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逐步转化为“城镇边缘人”的同时,农村大量出现农地抛荒,村庄空心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村住房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隐形的宅基地流转现象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