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有效促进就业、调节人力资源市场和维护就业公平的有效措施,也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变化和服务对象的新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扩展服务领域,全面提升水平。  相似文献   

2.
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既是政府促进充分就业、优化劳动力配置的经济策略,又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保障民生的重要政策。构建更加健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无论是对降低失业率,还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至关重要。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设经历了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未来中国应优先发展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加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和保障困难群体的就业,借助技术手段加速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尚不充分的状况下,政府加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更迫切的是要把重点工作放在政府的就业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上。通过走访广西A县就业服务机构,对就业服务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找出阻碍城乡就业服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体制、政策和工作实施体系入手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提升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就业服务能力研究——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就业服务能力是提供有效的公益性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的关键。在对北京市公共职介机构调查数据进行频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尽管当前公共职介机构就业服务在某些方面基本能满足劳动者的需求,但在提供职介服务、满足各类劳动者就业需要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宏观管理体制问题是造成公共职介机构就业能力缺陷的症结所在,因此应采取以改革宏观管理体制为核心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卉芳 《时代经贸》2014,(6):395-396
作为拥有7000万人的人口大省,河北省约有劳动力4500万,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服务和地方政策法规建设的重要内容,涉及国计民生。文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梳理分析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政策法规,并强调不仅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还要将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下,政府应当担负起引导、帮助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实现市场化就业的重责,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保持延续性。文章就政府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建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日益重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职能,是新时代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从电子政务的角度对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主要内容,以及应实现的基本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对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玲 《经济师》2011,(1):56-57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必经之路。必须从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职业培训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化就业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权体系入手,推进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12)
经济新常态下,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状况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现状,探讨分析目前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存在问题,并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校企拓展合作空间和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完善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基层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满足农村人才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但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基层就业能力较差,应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职能,开展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就业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对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普遍存在就业服务机制不健全、就业服务通道不畅和就业服务内动力不足的问题,无法很好地满足高质量就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从建立健全就业工作服务机制、铺设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新通道、激发就业工作内动力三个方面着手,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从而提升就业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帮助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4)
就业工作是民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就业服务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公共就业服务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就业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有效举措。文章指出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全国173所本科高校的1176名大三、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提升的途径进行了调查,并就高校就业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实际影响的契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对比.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就业服务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方面途径单调、作用有限.本文从创新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科学、系统的就业服务体系;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指导三个层面对基于大学生就业胜任能力提升的高校就业服务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这对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全国173所本科高校的1176名大三、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提升的途径进行了调查,并就高校就业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实际影响的契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对比。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就业服务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方面途径单调、作用有限。本文从创新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科学、系统的就业服务体系;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指导三个层面对基于大学生就业胜任能力提升的高校就业服务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这对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德日三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中国当前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不断完善中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德国、日本三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借鉴三国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先进经验。指出中国应从法律法规、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培训等方面入手,优化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公共就业中介组织是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提供主体。公共就业服务中介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不同群体的劳动者充分就业。通过对我国公共就业中介组织的定义、现状与发展、功能与作用、信用体系、队伍建设、绩效管理、不同地区求职工作搜寻渠道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公共就业中介组织的基本情况。因此,有利于通过不断完善我国公共就业中介组织,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再就业,实现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双重失灵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过程中,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始终贯穿其中。本文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政府、市场关系的国际考察与历史考察,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按照新公共管理主义的理念再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外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东印 《经济论坛》1994,(12):43-44
管理体制 当前,各国就业的服务管理体制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就业服务机构隶属于劳动行政部门,为劳动部门的一个事业部门,此类国家有英、法、日等;二是独立于劳动部门,但与劳动部门保持着紧密联系,此类代表性国家有德国等。 日本就业服务管理分为中央、地方、基层三个层次:中央在劳动省设职业安定局;地方在都道文化教育县知事下设职业安定课;基层设公共职业安定所。地方的就业服务机构由地方政府领导,并接受上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52009年的公共就业服务数据,运用DEA方法和Mulmquist生产率指数,研究我国不同区域的公共就业服务效率,研究发现:2009年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综合效率较低,大多数省份存在投入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20052009年的公共就业服务数据,运用DEA方法和Mulmquist生产率指数,研究我国不同区域的公共就业服务效率,研究发现:2009年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综合效率较低,大多数省份存在投入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20052009年间我国区域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呈下降态势,只有规模效率有所增加,而技术效率和技术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西省经济高速增长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困难、劳动参与率较低与隐蔽性失业、劳动者素质提高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城镇就业压力较大与矿区职工失业问题凸显、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高与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同时并存,是就业优先保障体制和机制欠缺、就业弹性系数较小、就业管理和就业政策分散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原因所致。要通过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政策、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实施大学生就业工程和公益性就业工程、多途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措施,扩大山西省就业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