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程郁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6):116-123
牟宗三先生将道家思想中言说道体或境界的独特方式正言若反称为诡辞为用,即辩证的诡辞,其作用在于不将所说内容予以实体化和对象化加以固定,而是从作用上活泼泼地展现出来。这一方法首先见于牟先生所揭示的《庄子》对于《老子》之道的发展中,其次则体现在向秀、郭象对《庄子》的注解中,同时也是牟先生用以诠释向秀、郭象注庄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三言"作为我国话本小说的典型代表,其中有大量篇章受到了因果报应观念影响.因果报应思想的掺入,一方面在艺术上使作品流于类型化的弊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也是"三言"精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程慧琴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60-64
20世纪末,人们开始尝试从文学传播和接受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冯梦龙的“三言”。这种研究不再是纯文学研究,而是融合了史学、哲学、文化、经济等多门学科知识探讨作品的传播和接受历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和嬗变特征,还族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探究其深层的文化内涵。鉴于此考察明清时期“三言”的改编现象,探讨嬗变作品的创作规律,揭示“三言”嬗变过程中所蕴涵的文化传播力,对于深入解读“三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言》、《二拍》是明代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真实地反映了明中叶后的社会生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三分之一的篇章描写的是商业活动,反映的是商贾行业的日常生活,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而且,一反传统“重农轻商”思想,重视商业、崇尚理财,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本文从崭新的价值判断和新型的商人形象等两个方面论述《三言》、《二拍》中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指出其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齐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92-194
前人对“三言二拍”中梦意象研究大多侧重于艺术性方面,论著也多从“三言二拍”中梦意象的文化价值出发来论述。本文从“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的类型、叙事手法、艺术功能三方面,来具体分析“三言二拍”中的梦境意象。 相似文献
7.
韩亚楠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4-35,50
《三言二拍》是明代中后期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对商人阶层的描绘对后世文学影响较为深远。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社会剧烈变动,各个阶层迅速分化。与传统文学不同,文本开始表现商人生活,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状态及人际关系、道德观念的变化,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文本中商业伦理、商人形象都有了新的突破,透过文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商人形象新构进程,对于当下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作为传统的"四民之末"的商人,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描写了许多成功的商人形象,艺术的再现了他们超群的商业智慧,他们审时度势,善抓商机,刻意经营,合理投资,勇于竞争,科学决策,凭自己的智慧赢得了商战的胜利.这些智慧,即使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也还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以是否说本分话作为评判诗歌的重要标准,优秀的诗人作诗都是自道己意、说自家话。他认为创作主体只有做到有德者才有言、多读书和直书胸臆,才能创作出其言自足有味的诗作。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注>在注释<说文>时针对一些释语的构成特点,采取了"三字句"这种独特的训释体例.将所谓的"三字句"与"连篆读"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从"三字句"的概况和类型与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以进一步加深对<说文解字注>精神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91-94
在调查高职传统工程制图教学存在弊端与局限性、深入研究人图对话规律基础上,提出三阶梯进协成式教学模式。从综合提高工程识图与制图能力角度出发,分三个阶段全方位设置层层递进的教学内容,将课程分为3+4+3的教学模块,各模块间环环相扣、相互融合且过渡性强,通过多层次的系列实践,培养学生图学思维与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12.
《京华烟云》中的“庄周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声斌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1):48-49
林语堂创作的小说《京华烟云》不论是主人公姚老先生充满智慧的话语,还是姚木兰后来举家迁居到杭 州过起田园式生活的描写,均闪耀着庄周哲学思想的光芒,将小说故事情节与思想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完美 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喜福会》是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首部代表作。本文结合作家的文化身份背景,从作品中母女二人的身份和作品中出现的中国意象的角度指出《喜福会》的文本内容呈现出边缘化的特征,同时体现了"第三空间"成为小说内容载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谢思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Z1)
本文按笔者研究上的排序,将20世纪中国译家提出的"准确、通顺、易懂"标准界定为"信、达、雅"的第三种重构,对此重构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并在中西译学平面予其价值定位,以建设性视角开启其学术生命延续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喻小红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8,(6):116-117
文章结合目前德育教育的实际,针对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德育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如何“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使德育课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8.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一个是推进进城务工农民的市民化;一个是推进城郊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集中化。农民变成真正的市民需要有三个保障条件:一是能在城市二、三产业就业;二是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住宅,家属能在城市居住;三是能够享受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公共服务。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放弃两个权力:一是农村耕地的承包权,一是宅基地的使用权。实现这“三保障、两放弃”的农民才是真正的城市化的农民,实现“三保障、两放弃”后的城市化才是真正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20.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既具有一定的生活真实性和历史深度,又有着较为明显缺陷与不足的作品.一方面,作家忠实自己在土改实践中真实的艺术直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本身的复杂与丰富、农村各阶层人物在历史大变动过程中的思想与心态、宗法制农村社会相互纠葛的复杂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作家在锤炼作品的思想主题和搭建小说的情节框架时,又自觉不自觉地依据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对生活加以符合“政治理性”的剪裁和取舍,将原本丰富的历史运动纳入到理论或政策的阐释模式中,使作品本应具有的作家个人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与洞见有所缺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