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和民族主义始终是建构现代国家必须面对的政治问题。民族与民族主义像是双刃剑,既是一种有效的政治动员工具,同时也蕴含着政治分裂的因子。近代以来,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深嵌于构建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并将继续深刻影响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各方面。在构建现代中国的进程中,民族与民族主义既是整合的动员力量,也是需要审慎面对的冲突之源。本文将以新疆为案例从"权力集中"和"权力渗透"两个面向展现1949年至1966年中国整合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故事,回顾具有社会革命经验的政权通过民族—阶级组合策略整合境内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过程,讨论整合策略的结构特征。本文还试图揭示在社会主义运动背景下的现代国家构建中处理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政治逻辑,并尝试探讨其历史合理性和调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肖滨 《开放时代》2007,(6):21-34
本文从安东尼.吉登斯民族主义的论述出发,凸显民族主义的理念导向问题,并分析了三种不同理念导向下民族主义的不同走向:主权导向下的民族主义既可能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当性,也可能具有扩张本国势力的侵略性。民族建构导向下的民族主义既可以沦为民族同化主义、种族主义,还可以滑向具有分离主义特征的族群民族主义,也可以走向在民族一体与族群多元之间寻求协调的包容型的民族主义。公民权导向的民族主义既可能与自由主义(突出公民的个人自由权)以及民主主义(强调公民的政治民主权)携手,也可能与重视公民美德的共和主义结盟。理性、健康的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理念引导。  相似文献   

3.
王芳 《江南论坛》2021,(7):26-28
无锡,一座具有红色基因的城市.自1925年1月中共无锡第一支部成立起,无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无锡各级中共地下党组织根据形势变化,结合本地实际,适时采取灵活的方针策略,成功开展了统战策反、护厂护商护校护城等斗争,机智英勇地防止了国民党溃逃前的破坏,为完好保护城市和顺利解放无锡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接管无锡和恢复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吕德文 《开放时代》2012,(6):117-129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治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赣南版上镇20世纪9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为例,关注群众路线在基层治理中的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群众路线是矛盾的结合体,行政体系的动员及群众动员,运动式的治理与科层制工作方法都是群众路线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20世纪90年代农村基层治理的困境在于,强大的官僚动员能力与薄弱的分类治理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这最终导致了群众路线无法彻底执行.相对成功的制度建设和并不成功的群众动员,为基层治理转型埋下了伏笔,群众路线的内涵在计划生育转型过程中部分延续了下来.  相似文献   

5.
构建一种理性而包容的并有着独特民族文化价值内涵的民族主义,其必要的前提是中国的新闻媒介进一步自由和开放,只有在对于富有争议的重大事件获取充分而完整的信息的条件下,新闻受众才会从互相冲突的信息里学会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才能开创一种理性而反思的民族主义,而规避狭隘民族主义的爆发与危害.  相似文献   

6.
一、国民党政府财政的总崩溃, 是由于它的财政本质所决定 国民党政权财政是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没落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兴起这一历史时期、代表买办地主阶级及其政权利益的财政。这就产生了与国民党政权有内在联系的财政本质。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加强侵略,1927年蒋介石窃取政权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开始形成,中国民族工业与农村经济处于破产和半破产的状态;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蓬勃发展,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工商业的发展以及财政金融制度的建立,决定了国民党财政必然走上总崩溃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王文圣 《经济导刊》2007,(11):251-252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西方各国对中国实行所谓的"协定关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洋货因此大量涌来,更由于西方各国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规模生产效益,对中国的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乃至刚刚兴起的中国新式民族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开展的并付诸实施的关税改革是中国民族经济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8.
外国在华资本与中国民族企业的关系,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国著名企业史学者高家龙的经典著作《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该书从英美烟公司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这一对相互竞争的中外企业入手,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外国在华企业的关系、经济民族主义与中国民族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等重要理论问题,均提出了独到见解。即:帝国主义侵略、经济民族主义这一对概念比较符合外国在华企业和中国民族企业的行为,对各自的发展和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不过,在每一对关系之中,无法用某一个或几个概念概括其本质特征。这一研究结论,基本回应了学术界关于中外企业的"压迫"论与"平等"论之争。高家龙还否定了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不存在企业家精神的论调,不过他也承认家庭裙带关系和家庭观念对中国企业家精神形成的障碍。总之,该书的问世使中国近代企业史尤其是中外企业关系史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的大企业》也具有了范本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文治 《开放时代》2010,(10):36-59
鄂豫皖苏区富农政策形成与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及革命场域民众动员需要有莫大关系,而不同时期富农政策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又会形成相异的中共与富农博弈情况。总体而言,中共在乡村与富农总的博弈轨迹是,前期中共动员农民,包括联合富农打击能够拉动农民心弦的革命组织敌人豪绅地主、贪官污吏等,后期随着共产国际指导下的中共富农政策转变,同时也为满足民众动员的需要,中共逐渐从联合富农走到联合、动员贫雇农、中农打压富农上面来。因此在整个鄂豫皖苏区革命运动中,中共与富农经历了一个从合作、半合作到富农抗争及全面受控的过程。纵观该革命场域不断“左”倾化的富农政策及其实践造成的中共与富农相异博弈关系,透视出苏维埃乡村革命时期中共民众动员策略并不精细,此时还是一种全赢全输的排他性零和博弈。  相似文献   

10.
吴晓黎 《开放时代》2021,(1):185-205
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叶经历民族解放运动和建立现代国家的非西方地区,民族主义都包含了"民族"与"现代"的双重追求,以及由此而来的内在紧张:既要维护、复兴民族文化,又要改造它以适应现代的价值观和标准.在一个宗教深植的社会如印度,宗教之物与"民族"之物、"传统"之物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民族追求与现代追求的紧张,通常就变成宗教与现代的紧张.为考察这一双重议程在印度的情状,本文将分析一个宗教习俗争议如何在印度的司法、政治和社会的不同场域展开,由此勾勒出在宗教与现代性议题上,印度国家设置的改革通道及其相关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林绪武 《开放时代》2010,(12):89-104
王世杰是新政学系的重要人物,思想属自由主义范畴。抗战时期国民党内对中共问题形成两派意见,王世杰认为不能使用武力对付共产党,应寻求政治途径,国民政府必须改良政治,实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政治制度。为此,他不断游说蒋介石和国民党党内人士,提出政治解决办法,调和国共矛盾,缓和两党关系。正是由于他的坚持和努力,国共之间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谈判,国民党中央全会通过了政治解决中共问题的决议。尽管此主张并未取得具体的、实质性结果,内战未能避免,但为赢得一定的国内和局、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实际作用,这是应该承认的。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股政府改革浪潮,它为政府管理与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许多基本价值与理念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将应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观点,从应然层面定位政府职能,以期获得一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魏朝勇 《开放时代》2004,7(4):34-46
本文先后阐释了陈铨的民族主义的政治正当性,"英雄崇拜"观中的政治诉求,"文学"的民族主义与政治的民族主义之关联;并解读陈铨戏剧作品<野玫瑰>及其批评现象的裂隙.本文认为,从政治到文学、从文学到政治,陈铨的民族主义理想始终如一地由时代的"大政治"寻省国家的"政治统一"及政治生存.无视陈铨民族主义的政治正当,企图把陈铨诬诋为民族的"政治敌人",已然不是一种"政治成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辩证的视角出发,从公民权利、国家主权和民族主义三个维度考察吉登斯对于民族国家的思考:民族国家的多元政治以公民权利为前提,但多元政治的发展又形成了民族国家强大的政治监控能力,政治监控反过来对公民权利造成损害;民族国家建立在主权独立和平等的基础上,在世界民族国家体系中,主权的安全以发展最先进的军事暴力为前提,但军事暴力反过来又成为危及民族国家和人类生存的最危险力量;在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方面,民族国家塑造了不同性质的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又是挑战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最持久力量。  相似文献   

15.
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标志着抗战时期美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合作关系的正式建立.罗斯福总统上台以来,美国逐渐改变对华政策,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介入中日战争.国民政府面对外敌时的保守态度使美方感到失望,以谢伟思、戴维斯、包瑞德等为代表的美国外交人员逐渐将目光投向了中共,提出美国官方应与中共进行广大范围的合作.另一方面,苏联在抗日作战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国共冲突间所产生的微妙作用,使美方更加迫切需要与中共进行合作.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出于自身战略发展需要,主动向美方发出邀请.双方的共同意愿促成了观察组的最终成行.  相似文献   

16.
唐小兵 《开放时代》2008,(6):134-146
构建一种理性而包容的并有着独特民族文化价值内涵的民族主义。其必要的前提是中国的新闻媒介进一步自由和开放。只有在对于富有争议的重大事件获取充分而完整的信息的条件下,新闻受众才会从互相冲突的信息里学会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才能开创一种理性而反思的民族主义,而规避狭隘民族主义的爆发与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三民主义青年团(也称三青团),是国民政府为了整合抗战时期政治力量,融合各党派并且吸引年轻人了解三民主义、调节国民党内部派系之争的政治组织。三青团在成立之初打着团结抗日的旗号,吸引了大批有志的爱国青年加入,使得自身实力迅速壮大。在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候,广大三青团成员在敌后和抗日正面战场上先后采取多种行动支援全民族抗日,有力地增强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抗日信心,也使一部分爱国青年的满腔爱国热忱得以抒发。但是三青团在对待中共的问题上,进行过多次暗杀迫害革命群众的活动。抗战结束后,因为自身实力的壮大,开始参与到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争斗,最终被蒋介石合并到国民党之内。本文主要阐述三青团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族语言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护语言就是在保护民族独立性和文化多样性.论文研究了非洲国家塞舌尔对自己民族语言克里奥尔语的保护.国际上民族主义的高涨和国内政治独立为其提供了基本条件;克里奥尔语语言自身的发展是语言保护的必要条件;语言保护的整体措施是语言保护持续下去的重要条件.塞舌尔民族语言保护的成功对世界上其他民族语言保护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概念建立在民族基础之上,要讨论民族主义,正确民族主义理论边界首当其冲。民族概念的界定包含宗教信仰、地源地貌、政治倾向等多方面内容,并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全面定义民族的概念,是理论界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全球一体化及民族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重拾民族主义理论研究,明晰民族主义理论边界,对民族国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27年,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经济政策和措施,建立和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巩固了政权.本文主要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国国统区的财政状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个方面,概述了当时中国经济的情况,为研究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和特点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