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农田质量对于粮食生产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农田污染的相关防治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安全以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农田污染主要特征为农田污染物成分复杂,农田污染程度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农田污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导致相关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不断下降。文章以四川省为例,探究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目前四川省农田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水体以及土壤受工业废水污染严重,畜牧业废弃物污染等。农田污染导致可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该文针对四川省农田污染现状提出农田污染综合立体防控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生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当中的比例等措施减少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农田保护以及粮食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以及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家之友》2004,(10):50-51
化学农药以其见效快、防治谱广、性质稳定、便于贮运、价格低廉等优点,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及消灭卫生害虫、疾病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大量使用农药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杀伤天敌和病虫草害产生抗药性等负作用,导致了农药残留(以下简称农残)增加、地力减退及农产品  相似文献   

3.
据悉,已占我国农药总产量12%的生物农药以及其他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技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环境保护上,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大面积使用昆虫性激素防治虫害,我国部分菜果产区的化学农药使用减少了.10%~30%;以频振式杀虫灯为主的物理诱杀害虫的技术已在我国31个省的水稻、棉花、玉米、蔬菜的农田和果园开始得到大面积推广,主要害虫为害率大大下降;植物源农药在菜、果、茶、棉等生产基地的推广应用和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在蝗区的大面积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4.
马联 《农家之友》2009,(17):63-63
一遍净(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属氯化烟碱类吡虫啉农药杀虫剂,它杀虫谱广,作用方式独特。为推广该农药在防治农作物害虫上应用.笔者做了大量的示范试验.一遍净对水稻害虫、蔬菜害虫及其它农作物如花生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离不开农药的使用来应急控害、力挽狂澜。然而农药并非是唯一手段,近年来,随着农业绿色变革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大力推进,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代表的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这些非化学防治措施充分调动自然生态的力量和传统农法的智慧,综合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长久控害的效果,对维护农田生态环境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蚜虫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种类多,发生代数亦多。繁殖快.危害重。它吸食作物汁液,使植株衰弱枯萎,且是多种病毒病传播媒介。在农业生产中为控制其为害.使用化学农药已成为重要手段。然而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农药的使用会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因此,选用无公害防治措施控制蚜虫危害十分必要。现介绍一些蚜虫无公害防治方法,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经济》2014,(11):15-15
植物病毒是农作物的一类重要病害,危害大,难防治,每年因植物病毒引起的损失可达200亿美元。目前农业生产中对付植物病毒的方法主要是施用抗病毒农药,而这些农药大部分都是国外生产的化学合成农药,具有高残留、污染环境等不良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蚜虫是农作物主要害虫之一,种类多,发生代数亦多,繁殖快,为害重。它吸食作物汁液,使植株衰弱枯萎,且是多种病毒病传播媒介。在农业生产中为控制其为害,使用化学农药已成为重要手段。然而,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农药的使用会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人们健康。因此,选用绿色防治措施控制蚜虫为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离不开农药的使用来应急控害、力挽狂澜。然而农药并非是唯一手段,近年来,随着农业绿色变革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大力推进,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代表的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这些非化学防治措施充分调动自然生态的力量和传统农法的智慧,综合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长久控害的效果,对维护农田生态环境亦大有裨益。本期我们就来看看,在实践中可以运用哪些绿色植保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瓢虫吃蚜虫,是植物的好帮手,但农民希望瓢虫能"安居乐业"不要乱飞。日本农业研究机构经研究,成功培育出不会飞的瓢虫。这些被称为"生物农药"的瓢虫已在日本销售。蚜虫是毁坏农作物的一种常见害虫,如果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时间长了蚜虫也会产生耐药性。而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利用瓢虫消灭蚜虫既能降低化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几年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农民对农田投资力度也大大提高。作物病虫害也日趋加重,化学防治凭借着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农民朋友甚至将化学防治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唯一手段。特别是近十年,需求量逐年上升,以水稻病虫为主的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流行,化学农药(本文统称农药)在短期内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份额,其控制蔓延为害力度也超过了其他防治方式,起到了重要保护生产的作用。但是,随着农药使用频率及使用份量的逐年加大,不仅造成了农副产品价值低廉,而且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而且造成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影响人畜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春耕时节农民朋友又开始购买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了。那么,怎样才能买到真药、好药,保证今年庄稼有个好收成,增加收入呢?我们请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李光英老师给大家谈谈有关农药知识和农药管理的情况。1、什么是农药?农药主要分为哪几类?199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农药管理条例》,这是我国至今为止唯一的一部农药管理的专门行政法规。在这部法规中明确规定: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  相似文献   

13.
植物胚芽素项目介绍一、总论长期以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施用化学农药,效使很多农田主要病虫害产生越来越大抗性,并且造成了农作物药害,残留毒素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研制和开发生物(植物)农药,发展无...  相似文献   

14.
<正>问:蚜虫是农作物主要害虫之一,在农业生产中为使用化学农药已成为重要手段。然而,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因此,请问如何选用绿色防治措施控制蚜虫为害?答:可选用如下绿色防治措施:糖醋液糖醋液配方为酒∶水∶糖∶醋=1∶2∶3∶4。把配好的糖醋液置于上端开口的器皿内,一般于傍晚放于蚜虫大量发生的植物地点,诱杀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防治病虫害的化学农药一般都是有毒的。所谓“高效低毒”农药,只是说这种农药在有效杀死害虫的用量标准下,对人或牲畜动物毒性不大。不能认为标明“低毒”就可以随便乱用。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当前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依然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化学杀虫剂在保护农作物、挽回产量损失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之也带来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杀伤天敌、害虫抗药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昆虫性诱剂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新型杀虫利器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  相似文献   

17.
大米因加工原料稻谷自身携带虫卵的影响,在温度、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极易生虫。与大米加工原料稻谷不同,大米生虫后不能采用目前粮食杀虫最普遍也是最经济的手段磷化氢熏蒸杀虫。为经济、有效、生态防治大米害虫,学者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大米害虫的来源和防治特点,从杀死虫卵技术和阻止虫卵孵化技术两个方面综述了大米害虫防治研究应用进展,并针对包装大米和散装大米两种储藏形式的不同,展望了未来大米害虫防治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农田受污染率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不足5%,上升至目前的19.4%;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并通过大气沉降、洪水冲积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3个路径进入农田,其中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尤其是污水灌溉是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首要路径;不仅化肥会污染农田,有机肥同样也会污染农田。通过调节Cd超标农田土壤的PH值可以降低Cd的活性,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不同作物对Cd的敏感性不同,通过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可以降低危害;治理农田土壤污染,首要工作是强化农田土壤污染防控,并因情而宜,走综合治理之路。该文首次量化了我国农田土壤污染变化态势,明确提出了化肥在农田土壤污染中的3方面体现,概括出污染物进入农田土壤的3个路径,首次将污水灌溉从过去的严重缺水区域有意识地利用污水灌溉扩展到有意识地利用污水灌溉和无意识地利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两个方面,明确提出了有机肥同样会污染农田的结论,并提出了防治土地污染的3项对策。  相似文献   

19.
如何防治棉花害虫.近几年,棉花害虫越来越严重,农药效果越来越差,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年过度使用化学农药,破坏了农田生态系统,大量杀伤害虫天敌,削弱了自然控制能力。同时,使棉铃虫、棉蚜虫等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对棉花害虫要立足于生物防治和诱杀防治,保...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棉花生产中次要害虫危害的上升引起了人们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经济影响可持续的争论,一些人认为次要害虫的危害将会逐渐抵消转基因生物技术所带来的收益。本文以Bt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为例,利用长期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了Bt抗虫棉商业化种植10年来农户防治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的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次要害虫用药量与Bt抗虫棉采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过去10年,农户用于控制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确实在增加;但是,次要害虫用药量的增加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采用Bt抗虫棉防治棉铃虫所致,气候因素是次要害虫用药量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