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研究欧洲文化史的学者们把"feudal"译成"封建",自然有其道理,但是由于feudal在欧洲文化中的意义和"封建"一词在中国的语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事实上已造成了多方面误解和不应发生的联想.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这点,但是由于"文革"以来关于社会形态五个阶段的说法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后直接投资可能造成的失业问题成为了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主要障碍。然而,以中国在欧洲投资的体量而言,由于当前中国投资所占份额非常少,远不足以对欧洲构成实质性的影响。欧洲当前严峻的失业状况,有其深层的历史、经济及制度的根源,是欧洲自身的问题,与中国企业的投资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欧洲失业是当前欧洲环境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它的确影响到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策略选择。其主要表现为,中国企业不能直接复制国际企业(包括欧洲跨国企业在内)危机前进行国际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必须谨慎甚至放弃"转移价值链"的投资策略,进而采用"延展价值链"的投资策略,从而包容欧洲失业所造成的对外来资本的诉求,创造中国与欧洲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秦汉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大都肯定中国封建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是战国以后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远非欧洲中世纪所能比拟,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使得许多研究者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肯定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如何解释商品经济相当发展的事实?承认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又如何解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前些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曾经就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我认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对“自然经济”本质特征的理解,而且关系到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重新认识,很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本文拟就秦汉社会的情况对有…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下的租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史学界对近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首先是在封建地主制经济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关系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很多学者认为封建地主制经济不等于自然经济,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它们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从封建土地所有者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考察,封建经济与自然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从封建经济单位的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运行过程来考察,封建经济与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国际关系基准时间的"再问题化",作者旨在分析目前西方正统的基准时间是如何被中国学者所接受以及在接受这套话语之前中国学者对国际关系史的理解是否还曾存在或使用其他基准时间。通过对近代中国国际关系史与国际关系理论著作中关于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和转折点的叙述进行分析,作者发现:首先,在民国学人的观念中很少以欧洲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这表明"威斯特伐利亚情结"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叙述中并非一直存在,而是一个历史建构的过程。其次,近代欧洲出现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构成了近代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多元的国际关系基准时间,反映出近代中国学者所形成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国际政治史观。最后,作者所运用的基准时间视角和史学史方法有助于反思欧洲中心主义的国际关系史书写在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渐形成的,并为当代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建立以中国或非西方为本位的国际关系史叙述带来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6.
宫崎市定"宋朝近世论"是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部分学者以其为基础探讨宋代的问题。与此同时,思想史学者批判这一理论是欧洲近代化言说的亚洲版。那么,该理论与欧洲近代之间究竟有何关联?本文从宫崎的时代区分论入手,探讨其理论框架的特点以及"宋朝近世论"提出的意义为何。迄今为止的历史理论,都是预设一个"他者",然后将其相对化,借此强调自身言说的正当性,但这种思路正是欧洲中心观的反映。宫崎的中国史论基于世界史的立场,重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与其他地域的文化交流,而诞生于宋代的中国近世文化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在这里没有相对化的"他者",有的是覆盖地域间文化距离的文化传播和相互影响。在这种重视地域平等和交流的史观之下,中国历史的逻辑把握也就有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旧西藏是一个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在长达数百年政教合一的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西藏劳动人民由于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更谈不上任何人权问题.和平解放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政治上的真正平等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争取人权、不断改善人权状况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旧西藏是一个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在长达数百年政教合一的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西藏劳动人民由于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更谈不上任何人权问题.和平解放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政治上的真正平等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争取人权、不断改善人权状况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宫崎市定"宋朝近世论"是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部分学者以其为基础探讨宋代的问题。与此同时,思想史学者批判这一理论是欧洲近代化言说的亚洲版。那么,该理论与欧洲近代之间究竟有何关联?本文从宫崎的时代区分论入手,探讨其理论框架的特点以及"宋朝近世论"提出的意义为何。迄今为止的历史理论,都是预设一个"他者",然后将其相对化,借此强调自身言说的正当性,但这种思路正是欧洲中心观的反映。宫崎的中国史论基于世界史的立场,重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与其他地域的文化交流,而诞生于宋代的中国近世文化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在这里没有相对化的"他者",有的是覆盖地域间文化距离的文化传播和相互影响。在这种重视地域平等和交流的史观之下,中国历史的逻辑把握也就有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G20戛纳峰会在闹哄哄"嘴架"中落下帷幕,欧洲在为希腊、意大利问题伤神,奥巴马也因"占领华尔街"运动风起云涌而疲于应付。但是,来自中国的声音是清晰的,胡锦涛主席的讲话,表达出非同凡响的中国经济立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西方学者把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较早实现工业化归之于欧洲文化的特殊性和优越性 ,而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是处在停滞落后状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发生的一些变化则是由西方文明的冲击引起的。这就是所谓“欧洲中心论”和“冲击—回应”模式。① 近二三十年 ,在美国兴起了一种反对欧洲中心论的思潮 ,在欧洲和日本也有响应 ,并渐形成巨流。其中主要的著作有 :1 98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P A 柯文教授出版《在中国发现历史》②,严厉批判了冲击—回应模式和把传统与现代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 ,认为人们夸大了帝国主义侵略的作用 ,鸦片…  相似文献   

12.
正若要真正理解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对欧洲和世界的重大意义,就需要回顾古老的丝绸之路历史。2000多年前,绵延数千公里的丝绸之路曾经把中国和欧洲联系在一起,堪称第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合作通道,留下互利共赢的美好记忆。波兰也曾是这条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波兰人不仅通过这条丝绸之路购买产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还分享了中国人高度发达的文明成就。遗憾的是,由于中世纪后期欧洲大陆的冲突与战争,这条代表着人类文明最高成就的合作之路被中断。  相似文献   

13.
欧洲国家经过启蒙运动后,把人从宗教神权的束地解放了出来,平民百姓发现了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像贝多芬的交响乐,就反映出了这种对人类自身力的讴歌。正是在这种观念和思想指导之下,一场开发新大陆的轰轰烈烈的工业运动开始了。由于消灭了封建帝王一的独家私有制,财富在社会中扩散分化,众多的平民百姓获得了资产。又由于打破了封建贵族的尊卑贵贱等级制,大家都有了同一平等的社会地位。于是一种合作开发、共同获益的公司文化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品出口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很多学者将中国出口的强势增长与人民币汇率低估联系起来,认为后者是导致前者的主要原因.但是中国商品出口强劲是否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具有相关性是个仍需探讨的问题.通过分析1990到2007年的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商品出口的实际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知中国商品出口的迅猛增长并不主要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城镇集体经济组织,又称"联社",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集体劳动群众自发产生的生产组织形式的联合体。六十多年来,在"上接政府,下为企业"的过程中,联社的职能得到了新的提升。但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以及我国法律对社会团体法人定义的不全面,造成城镇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的缺失。笔者从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试图从理论层面来分析和思考城镇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问题,目的是想让更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基层联社工作者对此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企业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尽管中国从明末清初即已经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雄厚的封建势力和强大的小农经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管理上的连滞效应,使得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呈现出停滞状态。直到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军舰打  相似文献   

17.
《白银资本》、《大分流》中译本出版以后,引起了我国史学界广泛的注意和讨论。本文作者在阅读这些著作和参加几次讨论会后,对“欧洲中心论”和“中国中心论”以及相关的方法论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本文认为弗兰克对“欧洲中心论”的批评是切中肯綮的。但“欧洲中心论”在西方学者中的影响是复杂的,应当具体分析。至于他把马克思的学说也指为“欧洲中心论”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本文还认为柯文的“中国中心观”与弗兰克的“中国中心论”不同,前者只是一种观察和研究中国历史的视角取向,而后者则认为:“直到19世纪之前‘中央之国’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某种中心”,这种观点如同天方夜谭。最后,本文认为弗兰克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正辜教授认为,相对来说中国内地打欧洲牌是比较困难的,欧洲目前处于强烈的转型过程中,必须要明白欧洲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他看来,欧洲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需要资本,欧洲大多数的企业和政府目前财政都比较紧张,中国的企业在顺应着"一带一路"的大势走出去以后,很多都具有很雄厚的资本,他们可以走到欧洲去收购一些当地的中小企业。这种企业不是那么贵,但是往往拥有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成立耕地开垦公司,公司进入山区开垦耕地,以解决由于城市占地所造成的耕地减少问题。为避免因开垦而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需要把山区坡地的开垦方式由"修梯田"改为"造平地"。  相似文献   

20.
近代是人性启蒙和觉醒的时代。出于救亡图存的需要,在中国近代,从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到革命派再到五四运动时期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都把再铸中国人作为挽救中国的出路和希望。为此,他们奋力疾呼人的自由、自立和自主,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的"三纲五常"。这不仅动摇了君和父的权威,而且直接威胁到了夫权的地位,露出了中国历史上妇女解放的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