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方向则是西南及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2.
成渝经济区与成渝城市集群、成内渝经济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的经济核心,其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由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遂)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组成的成渝城市集群.成内渝经济带是成渝经济区得以形成的关键.成内渝经济带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高层政府的规划组织、成渝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兴建、川南城市群的发育成型.  相似文献   

3.
成渝经济区对外开放的战略构想要有新思维,要从“西部与世界相连”、两个前沿地带、国家新的增长极三个视角审视成渝经济区对外开放战略,要从产业振兴、川渝合作、西部高科技金三角崛起三个途径夯实成渝经济区对外开放基础,要从毗邻区域合作、泛区域合作、国际区域合作三个维度拓展成渝经济区对外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一个国土综合开发区,是从攀枝花到宜昌的长江干支流所流经的沙丘、平坝地区所在的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的空间地域体。长江上游经济带由成渝经济区、三峡库区和长江上游江南地区三部分区域构成,其中成渝经济区是其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是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和21世纪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五个统筹”方针的关键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成渝:天府新区纳入国家级规划备受关注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日前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该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展望到2020年.该规划指出:成都要继续推进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特色农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大都市.规划总体布局是双核五带带动全区.其中2个核心: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加强重庆、成都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双引擎带动发展;5条发展带:沿长江发展带(乐山、宜宾、重庆等地);成绵乐发展带(绵阳、德阳、成都等地);成内渝发展带(成都、资阳、内江等地);成南(遂)渝发展带(成都、遂宁、南充等地);渝广达发展带(重庆主城区、广安、达州等地).  相似文献   

6.
成渝经济区的设立,既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为了加快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文章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必须尽快统一思想和认识;创新制度和机制;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互动;在重大产业布局上协作;在人才培训和交流上互补;充分发挥成都、重庆“双核”的优势,以增强其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近来成渝地区有两件大事成为各界尤其媒体关注的热点。一是《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在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研究招标中一举中标;二是重庆市近百人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蓉,就《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交通、旅游、农业、公安、文化、广播电视等部门的合作签署了协议,统称为“1 6”川渝合作框架协议。两件大事把川渝合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推进城市群发展和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文章用经济联系强度和区域影响断裂点两个分析工具,定量研究成渝经济区的两个核心城市的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协调,得出成渝两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以平均每年约23.45%的速率增加、以及断裂点将出现在距成都109.58~133.57km附近的结论。同时还提出了促进成渝两市的协调发展应注重保持和加强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并重点扶持断裂点附近县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战略联盟有其特殊内涵,本文在分析成渝两地高职教育基础条件、主要经验和发展动力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建成渝经济区高职教育战略联盟的观点。文章认为,组建成渝经济区高职教育联盟应基于长远利益和系统性的规划,应注重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让政府和企业充分参与,推进产学研合作,在具体规划上,应采取梯次推进、局部融合、核心辐射的阶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聚焦北部湾     
广西沿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开放开发。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渝、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之后,中国经济版图的又一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选择成渝经济区内四川15市和重庆31区县两个次级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DEA方法。选用工业配置系数、区位商、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及产业同步弱质性等指标对区域间产业结构冲突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成渝经济区区域间产业结构冲突较大,具体表现为区域间产业分工布局不合理,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产业发展同步弱质,发展效率有待提高。但随着区域间合作的加强,区域间产业结构冲突呈现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21日,“首届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稳致富与流域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论坛由重庆工商大学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联合主办,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成渝经济区城市群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重庆市产业经济研究院、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及“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博士点培养办公室等单位协同承办,吸引了近百名市内外区域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3.
论成渝金融协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渝经济区金融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带,其综合竞争力,基础设施和硬软件环境与东部相比存在着显著差距.要发展两地金融,必须通过观念创新,使区域金融思维得到升华;通过市场创新,建立完善成渝经济区统一的金融市场;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区域内共同的公约制度,实现区域金融的协作;通过机制创新,民间组织的联合,利用组织自身推进作用,加速金融协作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就成渝地区发展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使得成渝地区呈现特有的发展历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探索新时代双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为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重要引领,以及助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当前,成渝城市群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进行政策设计,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落实“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如何尽快构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既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面临的重要现实议题。成渝地区战略互补区的选取对于耦合动力机制、破解现实困局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改进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引力模型、经济联系隶属度与网络空间结构分析成渝地区城市与邻省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发现川渝黔经济一体化对于双城经济圈的支撑作用强于西三角经济区,贵州对于成渝地区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上述结论,从政策机制、产业发展、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是社会最活跃的生产力,要实现"三基地—中心"的发展目标,关键在于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间的信息交流中心。南宁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区域中心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我国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地,中国—东盟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将"三化"协调发展理念融入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之中,最终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评价体系的不足。采用箱线图对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整体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区域差异也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产业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低碳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天然气产业链将会成为未来10年内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阐述了成渝经济区天然气产业链发展现状,总结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化选址问题进行研究。以四个经济区域为选址对象,构建了以人力资源市场、产学研技术支持、地方政府政策、原材料供应情况、交通区位优势、区域生活幸福指数、区域金融机构放贷政策、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区域产业发展饱和度等9个准则的判断矩阵。经过MATLAB软件的计算,得出高新技术产业选址排列的优先顺序:合芜蚌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经济区、浦东新区。最后简分析原因并指出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20.
基于"椭圆城市群"的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应在国家层面关注和川渝合作中,共建成渝改革试验区的繁荣。应用“椭圆城市群”城乡统筹理论,对成渝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新的诠释后发现,对国家“十五”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地带”战略以及“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等要求在成渝地区的落实有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界定和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