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绿色高校建设中存在参与程度不高、管理机制不完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等问题。高校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师生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管理效能,推进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环境育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项重要的基层自治制度保障,民主监督在自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实现民主监督的价值,就必须考量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制度规范和乡土逻辑特征,重视社会变迁的现实境遇,关注文本规范的实际运作效果。在制度层面规制下,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和民主参与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和惩罚机制,运用切合实际的对策来发挥民主监督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展现大国责任担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探究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制,有助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稳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首先从增长、就业、绿色、成本、风险五个维度系统剖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然后基于这五个维度阐释碳中和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迈向碳中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路径。政策路径为:加速能源转型,以可再生能源助推经济社会低碳发展;激发绿色需求,以绿色消费倒逼零碳生产;拓宽区域合作,以资源对接和多能互补促进互利共赢;创新发展范式,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着复杂的发展问题,经济增长、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目前的困境。因此,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适合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高效、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议题。绿色治理机制是包括政府引导、社会自治、公民参与、法治保障等要素在内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贵州案例的研究,对西部地区实现绿色治理的现状与困境、意义和基础以及运行机制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绿色物流是当前对于商品运输过程中的一项新的要求,即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绿色物流是物流企业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物流企业在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中,都必须加强环境管理,以此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和能源浪费。本文以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为探究重点,提出对应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2022年是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总结三峡工程的建设成就,展望三峡库区的发展前景,对于进一步提升三峡工程效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水利水电库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4月2日,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三峡大学、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联合举办了“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年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三峡工程效益、三峡库区生态屏障构筑、人口变迁与移民生计扶持、污染源及风险源治理、景观生态风险防控、国家公园建设、库区工业布局、绿色金融发展、智慧能源开发、消落带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作为“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环保、科技、水资源综合利用、文化旅游等方面实现了巨大的功能效益,并有效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我国流域安澜、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构筑初具成效,移民扶持政策和农村电商发展有效提升了移民生计,库区人口发展趋势总体向好,建设三峡国家公园的条件与机遇也得天独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未来三峡库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应以生态整治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动力、以协调发展为保障,加快构建三峡库区生态大保护新格局。在生态整治方面,三峡库区应全力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建立和完善污染源及风险源治理体系和机制,积极防控景观生态风险;在绿色发展方面,三峡库区应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算好“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统筹推进绿色发展,并以工业空间布局调整为抓手优化绿色发展格局,以绿色金融发展为重点强化绿色发展支撑,以智慧能源创新体系构建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在协调发展方面,三峡库区需要协调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人口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此外,有学者还建议举办“长江三峡国际论坛”,向世界讲好“三峡故事”。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态工业存在正外部性,为促进生态工业发展,必须考虑其发展机制。激励与监督机制作为外部动力促使工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需要绿色技术保障,这要从绿色技术创新机制中获得,有了技术可行性还必须要有经济可行性,这要从运行机制中谋求,通过运行机制产生经济效益并产生获得更多效益的内部动力。激励与监督机制的外部动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技术保障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内部动力作用共同推动生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21年-2030年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第一阶段,该阶段内以实现高碳行业低碳转型为主要目标,转型金融将在这一阶段发挥关键作用。由于我国转型金融起步较晚,转型金融在我国发展实践不足,为破除这一制约性因素,提出要加快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将绿色金融实践成功经验推广至转型金融发展实践中。本文基于该导向,从理论层面对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的方法论、前提条件、必要性以及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衔接机制构建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吉林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吉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许多生态问题日益显著,生态农业成为了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为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吉林省的农业发展研究大部分都以低碳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为载体,但吉林省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低,农民的生态意识薄弱,最重要的是吉林省的农业资源逐渐短缺、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吉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要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分析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利用好吉林省的地理优势,让吉林的黑土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广西北部湾能耗、环境着手,采用数据分析方法,以行政生态理论为基石,分析现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中的优势和问题以及未来行政发展的模式和面向,并提出构建低碳型、生态化、以和谐为根本的绿色北部湾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北部湾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发展有助于提升资源要素重组能力和提高环境规制效能水平,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引擎。运用2006—2019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技术发展视阈下环境规制驱动高碳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机制,实证分析数字技术对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影响高碳制造业低碳转型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均能够倒逼高碳制造业企业进行绿色创新,促进高碳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推动高碳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增强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高碳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均对高碳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数字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可通过加大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强化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倒逼作用、创新区域高碳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协同机制等政策措施,促进高碳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面临着日益增加的环境和资源压力,绿色增长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其提出受到了广泛关注。要实现亚太地区绿色增长,需转变传统增长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要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绿色增长合作,为其他国家提供实践范例,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研发、承接和转移,并发挥各组织在"绿色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环境资源因素引发的投资风险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突显出来.绿色债券作为金融市场主要融资工具之一,在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绿色债券仍以国内为主,国际市场份额较低.中国绿色债券国际市场发展存在发行规模较小、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产品单一、激励政策力度不强等问题,因此,要解决中国绿色债券国际市场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中国绿色债券国际化空间,以推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绿色矿业”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绿色矿业”发展具有主旨统一性和实践多样性、国家主导性和企业渐进性,需要完善的理论指导、体系构建和政策支持。“绿色矿业”的运行体系是由相关主体(绿色政府、绿色企业、绿色社会、绿色市场)及其功能共同形成的网络结构,各主体多元化、多维度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绿色矿业”的有序发展,最终实现“矿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成果共享”的目标。我国发展“绿色矿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不同的发展模式既有目标的同一性,又有方式的差异性。当前,我国“绿色矿业”发展还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发展格局不协调、协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行业协会及社会的协调支撑作用,并构建和优化“绿色矿业链”和“绿色矿业区域板块网络”,推动“绿色矿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绿色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快绿色经济的建设步伐,持续推进绿色经济模式的研究力度,充分结合科技、法律、行政等有效手段,大力开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绿色经济体系,在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构建生态文明的同时,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全球碳减排事业做出贡献。绿色经济是指在以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大力促进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绿色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的不协调,背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绿色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是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法治为主体依托的发展模式,是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在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注重环保的形势下,我国发慌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其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  相似文献   

18.
强化企业生态创新能力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生态创新能力可分为绿色产品创新能力、绿色工艺创新能力、绿色营销创新能力和组织生态创新能力。绿色产品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加大绿色产品研发投资;强化绿色技术研究;与产业链内其它企业加强合作来实现。绿色工艺创新能力的形成依赖于绿色战略制定;员工绿色创新意识培养;绿色工艺创新支撑平台的建立等。绿色营销创新能力可通过树立生态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构建消费者的环境知识;加强绿色服务创新来提高。努力创造绿色组织文化;强化面向绿色发展的组织学习;及时测量和报告开展生态创新的环境绩效,则有助于组织生态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实践层面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一环,各级政府连年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但是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未减反增,生态质量级别评价为一般,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环境规制程度和财政支出力度加强,环境污染却增加的“绿色悖论”现象。本文基于财政分权的视角,进一步探究财政分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地方政府关于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加之受税收压力与区域竞争的影响,造成了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差异性。地方间政府竞争会弱化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这个结果解释了“绿色悖论”在中国部分地区存在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政策实施的机制存在缺陷、地方财政治理效能不足,造成了“绿色悖论”问题,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后期,建议通过构建合理适度的财政支出分权体制,创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支出机制,推进预算绩效和监督体制改革,提高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20.
浅议我国税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务文化研究刚刚起步,其实质是一个思想、意识的目标体系,强调以人为本,以“自治”为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理想目标是由“他律”走向“自律”,由“他治”转为“自治”。税务部门应该抓住机遇,弘扬税务先进文化,找准税务文化研究的立足点,形成衡量税务文化先进性的标准和共识,以先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税收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发挥先进税收文化的指导推动作用,促进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