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审计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着三个基本的市场主体——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委托人,即审计理论中的审计关系人,三相互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依据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原理,可以采取强化市场机制、落实承诺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完善监督体系等措施来有效约束信息优势方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分 管理审计理论浅议 一、管理审计的定义 在我国,内部管理审计是指对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所进行的审计,是通过采用相应的方法,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及过程进行独立的、客观的、综合的审查与评价。通过这种审计活动,为领导提供准确的管理方面的信息,利于领导在决策时规避风险,优化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4.
徐红 《新疆审计》2004,(G00):76-77
管理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为审计内容,对其组织机构、计划、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内控制度的合法性、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等进行审核,从而评价其管理素质的审计行为。管理审计是层次要求更高,范围更广的现代审计。管理审计是审计学与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审计制度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管理审计是一个新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正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5.
6.
刘艳秋 《企业研究》2012,(18):79-8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电力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内部监督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是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许多电力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对改善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在内部审计的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8.
审计目标是审计运行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它决定着整个审计运行的发展方向和方式 ,是审计运行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反映着审计运行过程中的内在的、客观的规律 ,是审计运行的动力源泉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则。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 ,研究审计目标问题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审计目标 ,以及它在整个审计理论结构中处于什么地位。一、审计目标的涵义(一 )决定审计目标的因素分析目标对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是极其有意义的。在构造一种服务职能的理论体系中 ,首要程序是建立职能的目标 ,审计当然不会例外。目标一般可释义为“想…  相似文献   

9.
陈苏广  陈景 《价值工程》2006,25(1):54-56
审计质量事关会计事物所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强和提高审计的质量管理是会计事物所的重要工作。本文将质量管理方面的理论运用到注册会计师审计中。一方面运用质量管理中的朱兰三步曲,将审计工作的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审计的质量策划、审计的质量控制、审计的质量改进;另一方面,利用影响产品生产过程的5M1E理论,将影响审计质量控制的因素进行了重新划分,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两个关键影响因素。通过以上分析,使抽象的审计服务更加具体化,指出了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审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在人是“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只有审计程序合理及过程规范,才有审计结果的理性可言。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有限理性”理论的运用,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审计实务的程序理性和审计专业判断的理性,以保证审计结果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李家龙 《价值工程》2014,(16):197-198
激励理论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该理论的运用能够对管理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最终达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统一的管理目的。通过分析激励理论的原理,探讨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一、审计模糊控制的含义 审计模糊控制就是以更宏观的角度去把握审计活动中某一对象所处的状忿,来确定自己的控制规则与力度,以期达到螯体上把握的效果。它不限于在微小的细节中去探求一种精确的量化结果,而是针对那些复杂的控制对象,以人工控制经验为规则,对复杂控制对象实施控制,以期达到最佳的调控效果。随着现代模糊控制理论的建立和模糊控制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方兴未艾的模糊控制技术热潮。笔者认为,模糊控制在审计领域亦应加以探索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证券市场的舞弊丑闻层出不穷,对证券市场及整个独立审计行业均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结合新审计准则第1141号、美国舞弊审计准则、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研究成果,针对国内外上市公司舞弊的现状,指出了传统舞弊审计的缺陷,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供应链的自组织性和控制协调机制,提出了供应链系统状态分析,揭示了供应链如何实现自身系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分析性复核程序在编制审计方案阶段的应用 编制审计方案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揭示其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从而作为制订科学的审计方案的指导,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现行的审计工作程序从审前调查、拟订审计实施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实施现场审计、撰写审计报告到做出审计处理决定等,对审计人员来说已不陌生,但如何在审计的全过程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还需在审计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工程造价审计基本是以审减额为主,促进工程管理的作用并不突出,因而要创新实践,从审计程序上、审计内容上、审计形式上有所突破,扭转目前工程造价审计的局面,更好地发挥基建审计促进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审计假设的研究,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适合于各种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的通和审计假设;二是适合于特定审计对象和特种审计场合的特种审计假设;三是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具体审计假设。通用审计假设有:审计必要性假设;审计对象可证实性假设;错误、弊端存在性假设;会计人员行为衡量标准假设;无反证判定假设。特种审计假设有:审计主体假设;审计方法假设;审计 证据假设。具体审计假设有:对某些具体问题性质的假设;对某些具体问题产生原因及影响的假设;对一些作案手段的假设;对一些案件涉及的范围及有关人员责任的假设;对某些具体项目审计成本、审计效益及审计风险的假设等。围绕着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审计假设的运用,具有如下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审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尝试应用证据理论建立审计教学质量评价模型,为审计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克服了定性评价主观性过强的缺陷,具有良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评价审计教学质量的一种实用工具,并且能有利于发现审计教学瓶颈,提高审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由直接的行政管理转变为更多地实行间接管理和宏观控制,企业逐步地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促进了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新旧体制交替、经济运行机制转轨变型的过程中,由于与承包制相配套的企业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和不完善,致使企业中存在着种种不合理行为;如追求近期利益,拚设备,拚资源,拚劳力,忽视投入的短期行为,在分配上,搞起效益分配,滥发钱物,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地追求职工收入的最大化;在经营上,弄虚作假,忽视产品质量,粗制滥造,为了追求效益而不择手段,“红绿灯”的理论,“擦边球”的策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应运而生;违背国家政策法规和财经纪律等,凡此种种,搞乱了经济秩序, 恶化了经济环境,因此,如何约束和规范企业的行为,国家采用什么方式有效地监督企业,使企业行为合理化,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