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城市绿色竞争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竞争的内涵。考虑经济系统输入端的水、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与输出端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构建城市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聚类分析法,实证分析长三角16城市的绿色竞争力水平,识别影响城市绿色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长三角地区的24个地级市为研究标的,深入阐释了技术溢出视角下OFDI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理。采用非径向的方向距离函数(SBM)对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并量化测算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规模,进而将技术创新因素纳入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解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值的传导渠道以及动态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间,长三角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值改善效果明显,且各城市间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动态互动机制;地区能够通过提升对OFDI逆向溢出技术的获取吸收能力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优化当地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而逐步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能增强本地的OFDI逆向溢出的技术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3.
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非常快,长三角地区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近年来,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要素制约,长三角地区在新时期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问题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热泵在建筑中的应用是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太阳能热泵的技术特点,通过对影响太阳能热泵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太阳能热泵有一个全面的综合评价。利用太阳能供暖,不仅可以节省电力,对改变能源结构,有效利用常规能源,对环境保护尤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因经济发展步伐非常快而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近年来,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要素制约,长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1995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评价体系中的13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各指标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程度,并提炼出3个主要影响因子。在计算出主要影响因子的综合值之后,得出了基本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确评估我国各省区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能力,是制定产业规划、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论文以区域产业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全国各省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申君  马振东 《价值工程》2012,31(18):63-64
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社会影响要素研究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社会评价方法上的研究现状,文章通过建立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社会影响要素框架体系,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更为明确的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5个指标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此指标体系对四川省能源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依据四川省20062011年相关数据计算其指标值,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四川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并从能源利用、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得出四川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水平现状的原因和可以进行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后续能源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45位国内能源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的调查,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出了我国21世纪应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后续能源技术,评价结果可以为我国21世纪后续能源战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波 《企业技术开发》2012,(14):108-109,166
在面临能源危机及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作为万科集团在建筑行业的领导地位,极积带头响应国家关于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物上起到示范与先行者的作用,在万科中心大力应用可再生能源与节能技术。文章具体结合深圳万科中心太阳能发电工程,详细阐述太阳能发电工程的设计要素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浅议能源技术系统和能源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阐述了能源审计是能源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对能源审计的意义,审计目的、内容程序等理论要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加深我国经济界、政府和实业界人士对能源审计的了解和重视,切实解决我国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8,(13):3-5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国家发展新形势、新战略要求下的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等内容,以期对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首先,对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进行界定。其次,以郑州城市为案例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最终,分析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现状基础上,评价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建筑的发展思想,即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降低碳排放,并从低碳结构、低碳材料、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管理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充分考虑电力企业发展特点,建立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选取世界主要电力企业各项指标2012-2017年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Critic方法确定指标体系的客观权重,通过TOPSIS法对11家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专利授权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影响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客户服务和非化石能源电量等。虽然国家电网是我国电力企业的领头羊,但与世界先进电力企业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国家电网需针对其在科技创新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薄弱之处进行提高。具体来说,我国电力企业可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把握市场动向等方式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立伟 《上海企业》2006,(12):53-54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其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长三角地区的“同城效应”、“同区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存在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使得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趋缓。然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却发展迅速。由于长三角各地区发展条件、经济状况、自然禀赋不尽相同,导致了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层次也各不相同。由此各地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也应有所差别。一、长三角各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总量分析各区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评价各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一个重要指表12005…  相似文献   

17.
王力 《价值工程》2021,40(28):67-70
为了提高长三角地区的生态质量,促进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本文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别使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运用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区城市的面板数据,全面评估量化了城市层面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发现上海的综合生态效率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②长三角各城市的M指数均大于1,全要素生产率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且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技术进步在其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而为地区生态效率评价具有量化支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力 《价值工程》2021,40(28):67-70
为了提高长三角地区的生态质量,促进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本文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别使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运用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区城市的面板数据,全面评估量化了城市层面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发现上海的综合生态效率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②长三角各城市的M指数均大于1,全要素生产率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且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技术进步在其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而为地区生态效率评价具有量化支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黎恒  樊辉 《价值工程》2019,38(6):15-18
文章构建了包含环境效应在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按能源类型分为三类综合指标,选取规模报酬不变的CCR-DEA模型,测算了2010-2015年全国29个省市以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效水平。研究表明:①2010-2015年间全国的全要素能效提高了0.023,到2015年达到0.706,能效提升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整体能效水平仍有提高潜力;②三大区域的能效水平及节能减排量差距显著,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效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小。最后,分析了各地区能效水平差距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的资源型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一,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被人们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是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而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核心在于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择。文章以内蒙古16家资源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权重,生成内蒙古资源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衡量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