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允价值计量一直是国内外会计界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现实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公允价值计量就成为了我国会计计量改革方向的必然.那么,什么是公允价值计量,为什么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现状及在使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都应当值得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提出了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要保证会计要素、金额的可靠性。除基本准则外,21项具体准则都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公允价值概念不仅在金融衍生工具计量方面得以全面使用,而且扩展到了其他一般资产、负债的计量领域。  相似文献   

3.
钟骏华 《会计师》2013,(19):3-5
本文主要探讨公允价值的计量的应用,首先简要概述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与问题;然后,阐述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发展进程,举例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当中的具体应用,讨论公允价值估价方法的确定,阐述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的应用;最后,指出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  相似文献   

4.
周炬 《金融会计》2007,(9):19-22
公允价值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衍生金融工具特点出发,探讨公允价值成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必然性和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客观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在本质上是强调对资产客观价值的计量.在资产计价究竟是价值还是价格的问题上,价值计量与价格反映并不矛盾.从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以来,资产计价就是价值计量,而价值计量的结果是价格.对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是资产的现行市价.公允价值会计的真正创意有两点:一是资产计价必须坚持客观价值计量,价格要能真正反映资产客观价值;二是资产计价必须立足于现在时点,坚持动态的反映观.公允价值会计是会计反映从静止观点向运动观点转变的开始,是科学的会计反映观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刘英明  赵萍 《会计师》2013,(10):3-5
本文主要探讨公允价值的计量的应用,首先简要概述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与问题;然后,阐述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发展进程,举例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当中的具体应用,讨论公允价值估价方法的确定,阐述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的应用;最后,指出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  相似文献   

7.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5年2月发表了第七辑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震动了国内外会计界.有学者认为公允价值将导致会计计量的一场大革命。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在现在以及未来的会计计量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本文从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实际应用性出发,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我国的运用及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规定;探讨了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方法,并提出了更好地实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争议:计量可靠性与顺周期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允价值增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报告使用者获取更透明和及时的信息,近年来在会计实践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反对者一直质疑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本次金融危机以来,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又被广泛批评。本文区分了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计量,结合金融危机以来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的修改,澄清是公允价值计量而非公允价值原则本身存在可靠性问题,分析了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指出金融危机本质上是经济问题而非会计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君 《现代会计》2006,(3):9-11
“公允价值”作为一个全新的计量属性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与金融界之间,关于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的争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90年以来发布了一系列涉及确认与计量以及现值技术应用问题的财务会计准则概念公告,随后于2000年2月又正式发表了第7辑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继而在国际国内都掀起了一股“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旋风。目前在国内,讨论的焦点主要是“现阶段公允价值是否可取代历史成本”以及“公允价值加何计量”。大体上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比历史成本更具优越性,且已经具备使用公允价值的条件,所以,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另一种观点认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些弊端,且受客观条件所限,现阶段还不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第三一种观点认为,在现阶段应该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同时并存。笔者比较倾向于最后一种观点,实行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是未来一种趋势,但是,在现阶段还不宜用公允价值完全替代历史成本,即在我国这一特殊国情的条件下,采用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共同计量这一过渡模式还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很多。倡导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运用,例如,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的问题。反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文献,则较多地关注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问题。本文试图结合财务报告的目标,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国外得到了一定的运用,逐渐成为会计计量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是,由于一些特殊情况,我国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更好地推动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有必要认真研究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析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允价值会计(Fair Value Accounting)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其核心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首先是会计计量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允价值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会计界关于公允价值本质有"独立计量属性观"、"复合计量属性观"、"计量目标观"和"检验尺度观"等多种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的形成与不同时期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不同理解和规定密切相关。公允价值是在传统的"基于交易会计"逐步转向"基于价值会计"过程中形成的,公允价值的本质应放在"基于价值会计"体系中进行定位。"基于价值会计"在会计目标定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等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基于交易会计"有一定区别。在"基于价值会计"体系中,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力图实现的一种理想目标,各种计量属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公允价值体现了"真实与公允"会计理念对采用各种计量属性进行价值计量的一种约束和要求。将公允价值狭义地定位成一种具体计量属性,不仅与公允价值在"基于价值会计"体系中的层次地位不符,也与各国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整体精神相违背,还与实务界常用的计量属性之一——"现行市价"有重复之嫌。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代表着会计计量的发展方向,是会计计量领域的一种变革.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结合金融危机的背景,对公允价值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对公允价值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由此提出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比较全面地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导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式确定了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等在内的五种主要会计计量属性。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现值会计计量中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完善现值计量运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对于是否应该在银行的会计计量中继续使用公允价值,金融和会计界出现了两种声音,本文将着力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会计信息产生的利弊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唐小磊 《会计师》2013,(12):10-12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在计量属性中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争议颇多的一个焦点问题。文章从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说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宏轩 《中国外资》2011,(12):79-79
公允价值的产生应该说最早是出于美国的生产经营模式转换导致历史成本功能下降,无法满足客户的决策需求,随着会计学家的研究与会计性能的提高,公允价值的计量应运而生。作为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通过它的计量方式等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本文就公允价值含义、计量方法、优缺点以及展望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界定产权的规则仍以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为主导,这使会计的产权界定和产权保护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对产权经济进行控制的基础性地位难以真正确立。公允价值计量就是基于现值与价值的会计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实质上是价值计量基础的实现形式,是理想与现实的最佳耦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会计可以比较准确地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