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多项计量检验,比较了不同计量模型之后,笔者选取了能够修正面板异相关和自相关的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研究表明,(1)碳强度同人均GDP之间存在"N"形关系。(2)第二产业比重同碳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第二产业比重越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就越高。(3)对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进行的情景分析表明,如果产业结构不改变,没有实施另外的政策,经济增长速度本身难以引致碳排放强度的大幅下降,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本文运用1996-200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污染排放在内的6类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染指标以及估计方法的选取.就本文选取的部分污染指标(工业废水排放、二氧化硫排放)而言,也存在以相对低的人均收入水平越过环境倒U型曲线转折点的可能.并且,包括人口规模、技术进步、环保政策、贸易开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在内的污染控制变量分别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排放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昌南  刘俊仁 《经济地理》2012,32(3):146-152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采用江西省1990—2008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通过回归二次和三次多项式简化型模型检验了经济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的EKC曲线与经典倒U型EKC曲线形态不同,除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以外,其他环境质量指标与人均GDP的演变轨迹呈U型+倒U型(N型),江西省总体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处于向好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我国的修正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类在创造和享受极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吞噬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恶果。对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先发展、后治理”进行反思,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是每个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提出的背景及我国现实发展条件的分析,对EKC提出质疑并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能也没有条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而应该走一条“成本内部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假说,是用于研究经济发展(收入)与环境关系而设计的一种模型和方法。本文以江苏为例,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而寻找突破EKC拐点的发展路径。影响经济与环境的原因比较复杂,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国民素质等因素有关。在运用EKC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产业转型,积极主动地治理环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加快环保项目的研究和转化,从技术上突破环境治理的难题。建立一套科学的环境政策机制和监管制度,从机制、制度上保障环境质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假说,是用于研究经济发展(收入)与环境关系而设计的一种模型和方法.本文以江苏为例,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而寻找突破EKC拐点的发展路径.影响经济与环境的原因比较复杂,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国民素质等因素有结构,优化经济发展,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加快环保项目的研究和转化,从技术上突破环境治理的难题.建立一套科学的环境政策机制和监管制度,从机制、制度上保障环境质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负荷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湖南省1990—2008年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数据,建立起湖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正相关,目前正处在上升阶段,只有工业废水排放量处在下降阶段。因此,湖南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化是湖南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如国家或者省份的时间序列样本数据,样本量的过少可能会使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检验受到影响。本文将研究企业产出与污染排放的关系,由于采用了样本量巨大的微观企业数据,从而得出的计量结论更令人可信。检验结果认为:企业污染排放量与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不过企业污染排放量与其人均产出之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企业层面存在的倒U型EKC为企业提高产量缓解环境压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飞速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外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及对外贸易是否影响环境发展两个方面。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评述。  相似文献   

10.
外商投资与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发达国家是否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这一命题进行了论证.认为此命题的研究应根据东道国的环境标准、投资者本身因素及引资来源地等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认为这种情况存在于全球范围。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的引资状况和外商投资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现状,发现相对于大型跨国公司来说.中小型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最后,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北京市1989~2006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了北京市经济增长与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计量模型,绘制了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北京市正在走上高增长、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产业结构的优化、环境政策的强力实施、环境技术的后发优势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是北京市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广州市的经济增长和废水、工业废气排放的关系为例,选取了广州市1982~2004年经济增长与废水、废气排放等环境数据,建立了人均GDP与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模型,并绘制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发现,广州市的经济与环境发展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倒u形,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曲线已位于转折点,人均GDP与工业废气排放量曲线已接近转折点,表明该市进入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序时期,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产生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同时也说明了广州市目前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并进入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序时期。  相似文献   

1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其在中国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出发,利用中国各个省市区1989~2004年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其进行估计,以此剖析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因此,我国不能盲目重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而应该走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We set up a simple dynamic macroeconomic model with (i) polluting consumption and a preference for a clean environment, (ii) increasing returns in abatement giving rise to an EKC and (iii) sustained growth resulting from a linear final-output technology. There are two sorts of market failures caused by external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effort. The model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turning point and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public policies aimed at a red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 Moreover, the model offers a potential explanation of an N-shaped pollution–income rel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is compatible with most empirical regularitie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环境和经济增长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产业集聚是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现象。产业的集聚对区域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产业集聚过程引起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中国2012年工业行业产业集聚水平测算,分析了中国产业集聚与环境影响的整体关系,同时利用甘肃省2012年工业企业相关数据,对产业集聚与环境影响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进行检验,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因素对环境影响的作用。中部、西部地区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引发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环境影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已经步入经济、环境双赢的发展局面;关于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产业集聚过程有着特有特征:轻工业为主的产业在在集聚过程中,环境影响会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环境影响有下降趋势,而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在集聚过程中,所引发的环境影响将更加突出。加大产业集聚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与增长速度,将有效地降低产业集聚造成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offer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empirical finding that the pollution-income relationship (PIR) for flow pollutants is 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i.e. inverted-U shaped, but that the PIR for stock pollutants is monotonically rising. We analyse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with two pollutants: The flow pollutant causes immediate damages, but the stock pollutant harms the environment only in the future. Hence, a succession of myopic governments lets stock pollution grow with income. In contrast, the flow pollutant follows an EKC whose downturn might be caused by the neglect of future damages and by ever rising stock pollution: Without the stock pollutant the PIR for the flow pollutant can increase monotonically. We also show that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EKC for the flow pollutant lies at lower levels of income and of flow pollution if stock pollution is high and harmful. This casts doubts on most empirical EKC studies because they assume that the turning point occurs at the same income level in all countries. However, it is consistent with recent empirical findings that the income level at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EKC varies across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0-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均收入、收入类别与六种污染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取决于污染指标的选择,在样本期内,部分污染指标呈现出倒U型EKC关系;在倒U型曲线的转折点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临界水平高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临界水平.  相似文献   

18.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theory suggeststhat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ng run may reduce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 we use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to isolate eightdifferent factor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origins of changes in emissions to air over theperiod from 1980 to 1996. Among these factorsare economic growth, changes in the relativesize of production sectors and changes in theuse of energy. Given constant emissions perproduced unit, economic growth alone would havecontribut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emissions. This potential degradation of theenvironment has been counteracted by first ofall more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and abatementtechnologies. In addition, the substitution ofcleaner for polluting energy types and othertechnological progressions and politicalactions have reduced the growth in emissions.Consequently, the growth in all emissions hasbeen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economic growth,and negative for some polluta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licymakers mayreduce emissions considerably through creatingincentives for lower energy use andsubstitutions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forenvironmental damaging energy types, inaddition to support environmental friendlyresearch or to conduct direct emission reducingactions, such as abatement requirements orbanning of environmental damaging products.This is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countries andsectors with relatively high energy intensitiesand low pollution abat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