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想法钟红菲一、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原则财政管理体制由分级包干改为分税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关系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分税制改革直接关系到中央和地方利益格局的调整,因而各方均很关注,如何正确处理中央...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对镇江市财政的影响及对策解章,庄成财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利益调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调整是最根本的调整,因此,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必将对整个经济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1.分税制通过取...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下市级财政调控手段初探张炳贤,文化平所谓市级财政调控手段,是指省辖市财政为履行在组织经济发展中的权责,对所辖区域内的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与控制,保证其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财政政策、财政措施以及必要的财政管理办法等。在分税制下,作为市级...  相似文献   

4.
国家财政在10年改革中与时俱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不可逆转之势,磅礴发展,向纵深推进,改革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国家财政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锐意创新,与时俱进。特别是近10年的财政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这10年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财政体制、新的财政模式、新的财政运行机制的10年,是财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各项事业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从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两个方面考察了土地财政的体制成因:财政分权下的预算约束和政治集权下的升迁锦标赛激励模式使地方政府日益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却因推高房价、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失衡、土地违法案件频现和强制拆迁威胁执政基础等原因饱受诟病,建议从改善政绩考核体系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两方面来治理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或财政平衡制度,它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94年至今,分税制财政体制已经运行了十多年,我省转移支付制度也有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不够规范。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财政体制应该兼顾激励与公平。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虽然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但地区间财力差距反而拉大了。通过对分税制激励效应与均衡效应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分税制是激励有余而均衡不足,必须对我国现行财政体制进行改革,使之兼顾激励与均衡。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乡镇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思路高新东本文拟从实践的角度,结合中央对省、省对市县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基本框架,就如何建立乡镇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原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1、收入环比增长分档分成没有真正调动乡镇增收的积...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是一种能够较合理地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预算收入分配制度,目前已为世界上众多国家所采用。我国于1990年,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在划清中央和地方事权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并且已经从1992年6月在浙江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夭津市、武汉市、青岛市、大连市、沈阳市和重庆市共九个地区进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试点。试点证明,由于理  相似文献   

10.
把财政工作比作做“蛋糕”与切“蛋糕”.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然而.在很多人的眼里,财政似乎是管切“蛋糕”的,而不管做“蛋糕”,更谈不上把“蛋糕”做大。这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并充分肯定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大方向和基本制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省以下财政体制并没有真正进入分税制轨道的基本判断,进而提出了"跳出财政看财政"的全局性思维观念,对症下药,结合国情寻求在渐进改革中以"扁平化"为导向,逐步落实省以下的分税制.  相似文献   

12.
现行《预算法》规定:地方财政不允许出现赤字。这种“硬性”规定,使得地方财政收支对称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对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与支出范围作了较为全面的改革与调整,但从五年多的执行情况看,地方财政支 出责任大于收入能力的矛盾比较突出,尽管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政给予了相应的财政补助,但地方财政出现收支制品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据近几年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国2400多个县(市)中,出现赤字或隐性赤字的县(市)财政在决算上的平衡,有相当部分是“技术处理”的结果,与实在的财政平衡相距甚远,从这一点出发,笔者认为,本着权责对称原则,合理划分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来源与支出责任,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以分税制为动力 搞活地方财政的思考孟德才,朱志光分税制是改革财政体制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实质就是转换原有财政分配的运行机制,即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科学界定和划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把收入分成包干转变为分级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关我国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讨论也愈发激烈。1994年分税制的确立,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起点,基本形成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制度架构。但是,由于分税制改革不彻底,长期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关于事权与财权不匹配,财政收入及支出权限划分不清晰等原因,导致地方财政自主权空间逼仄。因此,本文以我国地方财政自主权为题,为规范央地财政关系寻觅新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经验、现实选择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分权体制是经济转型的出发点和重要保障。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从行政性分权到经济性分权再到机制性分权的历程,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博弈关系及其激励约束机制。本文认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的演进具有内生性,伴随着经济转型而展开。现阶段虽仍未达到最优分权程度,但趋势是向行政集权下的机制性分权转型。今后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思路应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改革政府间事权划分方式,明确辖区政府财政责任机制,实行多样化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邵茜  邹旭 《中国证券期货》2012,(10):114-1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和城市外延扩张为特点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土地财政"的基本格局逐渐形成。然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以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困境为背景,通过分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帅 《财会学习》2018,(15):70-71
财政是经济范畴与政治范畴相互交杂的问题,更是安邦治国的根本.本文将针对分税制下的财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分税制下财政体制改革的策略,以便高效地进行分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闫富雄 《财会学习》2016,(20):61-62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集"财政分权与政治集权"于一身,财政分权形成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地方财政收支存在巨大缺口的事实;政治集权又促成了各地方官员的"晋升竞标赛",进而促成了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来弥补财政并实现晋升的执政理念,这进一步扩大了土地财政规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置于同一框架来研究推动中国城镇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制度性因素。经验事实表明,较高的房价水平总是与较大的土地财政规模相联系,而土地财政的形成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密切相关。在对上述经验事实进行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200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经济基本面、城市化率和地区竞争等潜在影响房价的因素后,分税制背景下逐年扩大的财政分权度是引发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的制度性因素;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规模对中国城镇房价水平的高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效应会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扩大而被强化。本文的估计结果对财政分权变量的选取、估计方法的选择和估计函数形式的设定均是非常稳健的。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在"营改增"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正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对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的地方税制系统将产生一定的冲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前分税制下的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本文就针对分税制下财政体制变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