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本文以2004年至2010年分析师跟进并出具盈余预测研究报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作为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分析师跟进和法律环境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进与法律环境对于上市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上市公司的负向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在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投资者保护法律环境较弱的情况下,分析师跟进发挥了更强的外部监督作用,表现为分析师跟进与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程度的负相关性更强。在控制了分析师跟进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为从分析师跟进和法律环境两个维度理解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2.
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来自沪深股市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盈余反应系数,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控股股东身份、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国有股比例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是正向的。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业绩预增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且当控股股东为国家股时,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更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而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但在业绩预减的情况下,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是完全相反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盈余管理对董事长变更、CFO变更的影响,以及两权分离度对盈余管理与董事长变更、CFO变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向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CFO越容易变更,董事长却越不容易变更,而负向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CFO越不容易变更,董事长却越容易变更;两权分离度越高,董事长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而两权分离度对CFO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7年—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会特征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董事会规模、会议次数和薪酬激励能够显著影响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具体来讲,董事会规模和薪酬激励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董事会会议次数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董事会结构、独立性和董事持股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05—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同时考虑了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进一步研究了审计质量差异对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股股东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控制权比例的增加由"壕沟效应"转向"协同效应";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身份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两权分离程度以及金字塔控制层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助于识别和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并能够抑制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2008—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盈余管理的不同方向考察盈余管理程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度的正向盈余管理有助于缓和企业投资不足,但过度的正向盈余管理反而会恶化企业投资不足;负向盈余管理往往会伴随产生投资不足的问题。适度的正向盈余管理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监管部门应该能够容忍企业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4~2008年相对较长时期数据,在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内生性基础上,通过混合与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正向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这种相关性较非国有控股企业更显著;国有控股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负向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而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则变成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这种相关性较非国有控股企业也更为显著。这些证据充分说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仍然是短视的,对盈余管理不存在制约作用反而推动了企业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向盈余管理还是负向盈余管理公司,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作用,反而刺激了企业的盈余管理倾向,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9.
以2003~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的视角考察了分析师独立性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与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与投行分析师相比,独立分析师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更明显;在区分盈余管理方向后,分析师跟踪及其独立性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正向盈余管理样本中更为显著。这些研究结论对于加强证券分析师队伍建设,强化其市场信息中介职能,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经验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检验盈余管理对融资约束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具有显著的研发投入-现金流敏感性,且面临着外部融资约束;盈余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盈余管理与技术创新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所有权性质和规模因素后发现,盈余管理对民营制造企业R&D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并且更有利于缓解中小型制造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经验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检验盈余管理对融资约束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具有显著的研发投入-现金流敏感性,且面临着外部融资约束;盈余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盈余管理与技术创新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所有权性质和规模因素后发现,盈余管理对民营制造企业R&D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并且更有利于缓解中小型制造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以2013-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Bootstrap法检验金融关联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股权、债权和控制权三类代理成本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金融关联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股权代理成本及债权代理成本在金融关联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控制权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三类代理成本在金融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政府控制下,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正向相关,说明高管薪酬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反而构成了盈余管理的动因之一;在民营企业中,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并不显著,说明民营企业中高管薪酬激励在一定程度发挥了治理功能并不构成盈余管理的动因。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高管薪酬激励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4.
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其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选取了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8年—201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整体及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整体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众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中,证券投资基金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对于其它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夏立军  鹿小楠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5):145-150,158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是影响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两大因素,同时分别影响其财务报告中盈余管理的程度及其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上市公司可能通过降低信息披露质量来配合其盈余管理。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为了降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监管者需要同时兼顾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行为和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即采取协调监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9年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审计意见、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年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更倾向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但没有发现变更前后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也没有发现盈余管理高低与会计事务所变更存在显著性关系,注册会计师审计并未因高盈余管理而退出高风险审计项目,审计时也未充分考虑盈余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及其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起到了积极的认证和监督作用。在我国,政府性资本占主要地位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多地发挥了正面认证和监督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和数量对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发挥了较大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数量越多,上市公司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风险投资机构总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使得经理人有机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自由裁量权,有目的地干预盈余的产生和报告过程,进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过整理2001~2014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文本,系统考察了管理层如何通过对年报语调的操纵来配合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研究发现,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与管理层语调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具体来讲,当管理层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时,盈余管理水平越高,管理层语调越正面;相反,当管理层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时,盈余管理水平越低,管理层语调越负面。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当公司信息透明度较低、股票不能进行卖空交易时,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对管理层语调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合理地利用公司年报文本资料进行决策,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2003—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并在成本操控和酌量性费用操控中更明显;此外,相较于管理层权力较低的企业,董责险的“风险兜底效应”在管理层权力高的企业更显著。研究结论拓展了董责险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为完善董责险市场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2002~2009年我国A股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东特质的视角,考察了控制权转移、盈余管理与业绩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当年和第二年,当控制权从国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或者从民营企业转为民营企业时,盈余管理与业绩变化呈现出负的相关关系;在控制权发生转移的第三年,盈余管理与业绩变化之间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当控制权转移发生在国有企业之间时,盈余管理与业绩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