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我国存在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基础上,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一些宏观、微观战术思考。  相似文献   

2.
略论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论述了高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内涵及途径。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选取自2004-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将环保数据纳入其中后的数据,力致于研究新疆在该5年内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状况.在查阅各种文献基础上,笔者最终选取循环经济的3R理念来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协调度来衡量最终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根据最终数据进对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类型最进行分析和规整,进而得出总的结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电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分析了两者的评价指标,通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计算出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并对协调度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电网建设评价提供一种协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江苏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江苏52个县市(不包括地级市市区)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县域社会和经济综合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存在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52个县市总体的协调水平较低,表现在绝对数值偏低、所属类别较差、相互之间差距较大,在空间上存在由南向北明显的梯度性格局。最后基于52个县市所属的协调发展类型提出江苏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宏亮 《技术经济》2005,24(5):32-3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从社会大系统的整体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协调发展战咯,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总体框架和路径依赖。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外协调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等战咯思维,体现了人本性、系统性、协调性与持续性的特征,推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9.
胡国君 《时代经贸》2011,(10):39-39
本文选取自2004-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将环保数据纳入其中后的数据,力致于研究新疆在该5年内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状况。在查阅各种文献基础上,笔者最终选取循环经济的3R理念来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协调度来衡量最终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根据最终数据进对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类型最进行分析和规整,进而得出总的结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广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同学理论和复合系统原理,构建广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模型和协调发展水平模型,运用1995—2007年间广西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进而评估广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从实证分析结果看,"九五"以来,广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水平比较低,目前处于弱协调的状态,但呈现逐渐向较高协调发展水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玲 《经济问题》2007,332(4):109-111
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协调区域经济,有利于逐步消除由于非平衡战略所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加强区域联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在现有的经济形式下,从政策与体制等方面的分析,通过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转换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回顾西方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模式的演进历程,在联系西方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理论与实践背景的基础上,对其管理模式、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析,研究和总结了西方国家水资源管理的经验教训,并考虑到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西方水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对我国未来水资源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阶段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单位GDP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来体现中国环境质量的好坏,以人均GDP为影响变量,构建了6个非线性回归模型来实证研究中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不同研究阶段以单位GDP三废排放所体现的环境质量与人均GDP之间遵循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毕节试验区是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建立的全国唯一的地区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建立后,通过煤电开发,全区财政收入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毕节地处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多年来粗放型煤炭开发使得全区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范围扩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协调煤电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既是毕节试验区建设之本,也是试验区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本课题组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煤电开发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其所产生的生态问题研究,提出了岩溶山区煤电开发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对策,为类似毕节的岩溶山区进行煤电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vector of smart grow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Higher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catalytic role in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and ensures a better insertion of individuals in the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However, at present, it faces complex challenges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financing contraction. The aim of our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and to reveal the impact it has on the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novelty of our article resides in the multifaceted analysis we propose combining both qualitative and empirical methods, in the comprehensive sample of EU countries, and in the large time horizon we consider. We first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financial resources allocated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by means of an exploratory technique, called cluster analysis. Our findings reveal a pattern of similarity among EU countries by building smaller but homogenous groups. We then use the vector autoregressive method to complement the cluster analysis by providing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strength, sign, and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expenditure in tertiary education and several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We perform an analysis for each country in the sample. Our findings are mixed, with some countries displaying a greater sensitivity of public financing (channeled to higher education) to changes in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程及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的原因,并指出人类要维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经济经纬》2006,(6):18-21
和谐社会即际关系的和谐,亦即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彼此结成的劳动关系的和谐。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是谋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条件下的和谐社会,这包括:(1)构建市场就业体制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2)构建劳动力所有权、劳动者利益主体地位明晰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3)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根据武汉城市发展相关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构建了城市发展综合指数,运用回归模型对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和工业"三废"分别进行耦合分析并建模,探究武汉城市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环境显著相关,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废水排放总量呈"N"型变化,由于城市非农人口的增加,生活废水排放的增加超过了环境技术进步和工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水减排的贡献,使废水排放总量目前呈上升趋势;武汉废气排放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呈正"U"型,目前也呈上升趋势。基于研究结果分析,提出促进武汉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在“五个统筹”中,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提出既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它对正确认识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病和贫困病,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纳入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轨道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作为城市化水平较落后的省份,面对全球性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压力,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选择“成本内化”的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建立低能耗多元化健康型消费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抑制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耗竭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