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掀起了一股企业购并的浪潮,随着这股浪潮的蔓延,购并案例所涉及的金额、规模越来越大,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企业购并的目的也由以往单纯的扩大经营规模、多角化经营转向整合行业市场、提高竞争力.企业通过购并战略,在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起到了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市场划分的作用.然而,企业购并交易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购并战略的成功.美国的一份权威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并购之后真正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和良性发展的,仅占全部案例的30%~40%.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与购并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回顾了各种理论背景的学者对企业文化与购并的研究;首先讨论了企业文化差异以及民族文化差异对购并绩效的影响,并对影响文化差异与购并作用机制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企业文化差异对整合的影响,总结了文化差异可能引发的冲突、冲突的演变以及管理,并列示出文化整合(文化适应)的四种模式以及购并双方选择一致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文化整合与运营整合(任务整合)、员工个体层次整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企业进行购并之目的在于通过并购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企业在完成了对目标公司的收购后,企业购并的目标实际上还远未达到.购并后的企业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并购目标,其关键在于对购并后企业的整合.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失败的并购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购并后企业整合的失败.因此,决定企业购并是否成功,除与企业购并战略的制定、购并过程的具体战术实施有直接关系外,购并后的企业是否能进行有效整合、最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否真正有所增强,也是决定企业购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周志 《辽宁经济》1998,(8):42-42
由于企业购并涉及巨额的财务交易和有关庞大企业的经营成果、经营智慧和管理得失等,企业购并的会计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它也是会计中最复杂、争论最多的领域之一。目前处理企业购并的会计方法有多种,笔者在此仅做一简要论述。一、购买法。这种方法是企业购并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魏江 《产权导刊》2002,(9):27-29
企业购并后整合管理是购并双方战略性资源和能力的转移和运用,实现购并价值创造的重要保证.波特对"财富500强"公司的研究表明,由于购并后双方大多不能很好地进行整合,在收购5年之后,70%以上的公司又把这些业务不相关的企业重新剥离了出去.由于整合管理实务性非常强,且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对于企业来说难以把握,而且企业购并后整合包括资产剥离和资产重组两个方面,哪些资产要剥离,哪些资产要转移,人员问题如何处理等都非常棘手,对企业购并后如何有效整合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郭垒 《发展》2002,(9):36-39
企业购并是当前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全球每年的购并交易数以万计,大大影响和改变了国际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格局。一般来说,购并会产生种种有利的各种效应,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很多企业购并后并没有达到其目标的要求。麦肯锡公司研究了1990年—1995年150起购并交易,发现30%的交易严重损害了股东的收益;20%损害了部分收益;33%创造了少量回报;17%创造了大量的回报。该公司通过对大量失败案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整合管理不善,如财务混乱,交流沟通不够,无力留住有价值的人员,组织结构调整失效,忽略文化差异等是…  相似文献   

7.
梁冶 《环球财经》2005,(3):26-30
最近,美国大公司间再度掀起购并潮,其规模之大、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是近几年来少见的。业界称其为美国历史上“第六次购并浪潮”。回溯2004年底到今年年初,这是美国企业购并烽烟最浓的季节。仅去年12月,美国总共签订了价值3080亿美元的企业购并协议。进入2005年后,这一势头依然不减。随着一系列轰轰烈烈的企业购并案尘埃落定,人们开始思考是何原因导致近期美国企业购并的集中爆发,这一轮购并狂潮究竟意味着什么?与前几次美国企业购并浪潮相比,这次是否有些新意?从本刊驻美国特约记发回的报道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而我们更为关心的是,这次美国购并潮是否会蔓延到全球?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如何?以及中国企业能否从第六次并购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8.
论购并后整合战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购并活动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未能实现购并后的整合(PMI)是购并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PMI战略的定义和诠释,指出了实施PMI战略是实现购并后公司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程兆谦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29-33
获得员工信任是购并整合能否顺利实现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认为,建立信任关系就是购并企业满足员工期望的过程。文章建立了员工的ERG期望模型,以此为中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新的信任形成模型,并提出了购并企业获得被购并企业员工信任的三个策略,包括生存保障策略、积极关系策略、推动成长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企业间购并的发展历程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间的购并活动就逐步拉开了帷幕。1984年7月,保定纺织机械厂和保定市锅炉厂以承担被购并企业所有债券和债务的形式分别购并了保定针织器材厂和保定市风机厂,从而开创了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间购并的纪元。1986年以后,北京、沈阳、重庆、郑州、南京、无锡、成都、深圳、  相似文献   

11.
李福祥 《发展》2000,(7):26-2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购并已进入我国经济活动的“视野”.并对国企战略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导购并活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是管理层.购并有关当事人的共同职责.其中购并实施中目标企业购并价格确定的规范化尤为关键而重要。笔认为从我国现阶段来说比较科学的思路与方法是在评估.计量目标企业价值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徐杰 《辽宁经济》2002,(10):14-15
购并是一个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实现自身目标,达到扩张经济实力的一种经济行为。就目前购并市场供求关系,由于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濒临破产企业数量大,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许多有被并意愿的企业找不到买主,购并企业在购并目标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企业选择购并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目标企业分析、目标企业价值估价和购并价格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安杰 《山东经济》2001,(4):43-44
现代企业理论将企业视作一种资源拥有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而进行讨价还价后达成的合约,而博弈理论正是研究在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自身战略选择的问题。企业购并可以视作一个旧合约的结束,一个新合约的达成,其本质是资源所有之间利益的重新安排,在此过程中,博弈活动不可避免,要达到购并博弈的预期目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必须满足纳什均衡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是广厦集团大规模实施兼并战略进行扩张的一年。集团先后兼并控股了上海合力建设工程公司、重庆第一建筑集团公司、南京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走出了我国建筑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的新路。其中购并重庆一建是我国建筑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购并重组案,以其特定的含义人选中国建筑业’98十大新闻。  相似文献   

15.
<正> 进入90年代以来,外商来华投资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新动向是购并国有企业。这种做法发展很快,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热点,已经和可能给我国国有资产保护带来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警惕:外资购并国企问题日渐突出 近年来,我国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将国有企业改造为法人公司,可以进行产权转让,使外资购并国有企业有了合法条件。同时,不少国有企业即使是利税大户,效益很好,却面临资金紧张的困难局面,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利用外资热情很高,又给外资的进入带来了机会。正是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外资购并国有企业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迅猛发展。 1992年香港中策公司从收购山西太原橡胶厂起至1994年底,在大陆成片、成行业地购并国有企业百余家,造成令国人震惊的“中策现象”。此波稍息,1995年8月外资购并上市公司又掀波澜,继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通过联合购入“北京北旅”4002万股法入股之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又签约认购占“江铃汽车”总股本20%的B股,今年1月25日“四川广华”又正式公布将其3500万股国有股以每股2.1元的价格转让给美国公司,创1996年外资购并上市公司先例。  相似文献   

16.
企业资产重组是解决计划体制下资产无法流动造成企业的生产因素利用不足的一种方法。显然,资产重组的主要目的是促成资源的合理流动,使低效或无效的资产存量通过重新组合来提高其利用效率。企业资产重组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资产存在形式和不同所有制就要采用不同的资产流动和重组方式。企业的购并作为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大致分为水平合并、  相似文献   

17.
候放 《上海国资》2002,(4):14-17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外商来华投资将在数量上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而且投资的格局将在产业布局、规模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出现诸多变化:从产业分布上看,制造业仍将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但服务业引进外资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制造业;从规模结构上看,外商投资将呈现大项目增多、平均规模扩大、大中小项目并举的发展趋势,来自发达国家的外资比重将会明显提高;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南沿海仍将受到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企业界大大小小的购并案此起彼伏,涉外并购也接连不断,资产重组已成为经济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企业将曙光再现的希望寄托在兼并重组上,然而并非所有的"整合"均能带来一派生机,难逃困境甚至越陷越深的企业屡见不鲜。日前,美国大通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华庆成先生在"企业资产重组"研讨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其多年的专业经验,提醒中国企业在进行涉外购并时应加强风险防范。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资金少、市场占有额小,技术、管理、营销比较落后,因此,华庆成认为国企购并对象的选择应以行业对口为佳,这样双方在管理、技术、市场等方面拥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可减少购并的难度。同时企业应明确自己的强  相似文献   

19.
谢健 《浙江经济》2003,(14):22-24
家族企业作为我国民营企业最普遍的制度安排,在经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虽然人们对家族企业的外部产权制度较为关注,但我们认为家族企业的外部产权制度自然变迁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一般需要经过家族原始产权的几代稀释,逐渐演化为公共公司等现代企业的制度形式,也可能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陷入严重困境的家族企业通过外部购并等手段,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而脱离家族制。  相似文献   

20.
范俊铭 《黑河学刊》2004,(5):41-42,44
我国民营企业合并重组中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把经济规模等同于规模经济、把经济范围等同于范围经济、购并后的企业组织以资本运营替代生产经营、政府与企业在购并中的角色及功能紊乱等。而“互补联合体”这种并购模式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行的。我国的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应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尝试转变经营机制,进行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联合经营,实现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我国民营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