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曹登庆,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动力学与控制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航天器、近空间飞行器、航空发动机等复杂结构的非线性耦合动力学与振动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自2006年归国以来,他不仅在涉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开创性的成果,而且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培养了一批顶尖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2.
张文教授主要从事转子动力学和振动研究。他深入现场参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发挥理论优势,把结果推向一般。在复杂转子系统建模理论和方法、转子运动稳定性等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至2006年,负责完成国家“973计划”和基金重大项目等34项研究项目,发表论文144篇、专著和译著4本,论文他引200余次,主持开发工程软件4个。获国家和省部级奖9项,包括: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相似文献   

3.
<正>丁汉,安徽枞阳人,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他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数字制造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将机器人学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在工业机器人、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SCI刊物论文23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2月26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对获得201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的"复杂网络的动态分析与控制"等199个项目进行了表彰。201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经过各级评审,共评选出199项,其中,一等奖19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121项。  相似文献   

5.
贺贤土     
贺贤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学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非线性科学”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高技术863ICF主题专家组成员、秘书长。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部委级奖七项。  相似文献   

6.
《浙江经济》2010,(5):F0003-F0003
在2010年初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一项,这是学校继2006年、2007年获得四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后再次摘得国家科技最高奖。  相似文献   

7.
曲广吉教授是我国航天动力学学科领域的著名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航天器动力学工程》为其代表性大型科学专著。他在航天动力学和控制领域有很深造诣,在40多年的航天科研活动中,为我国复杂航天器动力学的研究发展和工程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复杂航天器动力学工程应用研究的开拓者。1980~2008年的近30年间,根据国际发展和国内需求,他及时提出并独立从事和主持了(现为指导)我国各类复杂航天器多种动力学问题的开创性攻关研充,包括复杂航天器柔性动力学、多体动力学、液体晃动动力学、星体颤振动力学、空间交会动力学、空间对接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正>聂世锋,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在空军、中科院、总参从事雷达、核试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任高级工程师、教授、院长等职。数十年来,聂世锋教授一直潜心钻研,在众多领域攻破了无数难关,开创了诸多科学奇迹。为了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安宁,他研发了30多项科技成果产品并申请了专利,其中有许多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多项获得了国内、国际科技一、二等奖以及金、  相似文献   

9.
《江苏科技信息》2008,(1):13-13
<正> 在2008年1月8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泰州市有2项企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到目前为止,泰州市共获得80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这2项科技成果分别是:泰兴市一鸣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开发的"益生制剂及其增效技术研究与  相似文献   

10.
柔肩担重任,空天展英姿。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教授李云芝作为我国军事航天指挥学科主要创建者,在这全新领域披荆斩棘拓荒不止,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使她获得了"天军大校"的赞誉。今年5月,总装备部研究决定,为李云芝教授荣记二等功。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简称中船重工七○二所),是我国从事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科研单位,也是我国唯一的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和振动噪声性能研究的综合性试验研究基地。60多年来,除了大量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外,该所还成功研制了以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掠海地效翼船、小水线面双体船、援潜救生装备、水环境治理装备、船用推进器等为代表的系列先进产品,自1978年以来共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近60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近400项,为我国国防建设和造船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汇通华城已掌握了中央空调节能运行的关键核心技术,在该领域内获得了27项专利,成为我国中央空调节能控制领域最大的节能设备制造商和节能解决方案服务商。  相似文献   

13.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2):F0003-F0003
鲍晓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世界经济学会会员,《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s》、《ReviewofDevelopmentEconomics》、《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鲍晓华教授2005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与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她以中国贸易政策为主题的博士论文获得“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上海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与博士论文同名的专著获得2008年第16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我国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著作类二等奖,同时获2008年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2(10):111-111
四川大学纺织研究所是1987年经原纺织工业部与国家教委共同批准成立的。现有"材料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两个博士点,学术带头人为吴大诚教授。材料学博士点是由原化学纤维专业博士点转化而来,1990年获博士授予权,该博士点1994年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为2000年新增博士点。本所的学科点现有教授5名,博导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者4名。主要研究方向有高分子表面与界面,高分子共混材料,生物降解和阻燃材料等。历年来,共计培养硕士生110人和博士研究生43人。1996年以来,已承担国家计委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部省级项目20余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60余篇),鉴定成果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相似文献   

15.
刘光鼎     
刘光鼎,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当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并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主持完成的《中国海洋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海区及领域地质一地球物理系列图》及专著获1993年地质矿产部科技一等奖和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经济学是非线性动力学和经济学有机结合的科学产物,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为全面了解大数据非线性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本文依托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使用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从国家、研究机构、期刊共引、被引文献、研究热点、前沿分析六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图谱分析和可视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研究实力较强,中国紧跟其后;文献多集中在经济与计量领域权威杂志;研究热点由理论转向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经济研究》2008,(6):89-91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于2008年9月8日公示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2007年度获奖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4项,公示期间未有异议,评定成果和获奖等级已经生效。  相似文献   

18.
对系统动力学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行研究,概括了能源系统动力学的实质是系统动力学理论与SD模型在分析各类能源问题的实证研究与应用,报告了能源系统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系统动力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能源系统动力学在大数据时代与数据挖掘及GIS等理论结合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宁波市高校院所、企业主导或参与完成的6个项目荣膺国家科技奖,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以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项目"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宁波"国奖第一完成  相似文献   

20.
催化动力学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催化动力学的原理,研究了其理论基础,评述了其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催化荧光分析法等领域以及工业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