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迎接入世 趋利避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我国“入世”的大背景1.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的日渐深入,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这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顺者昌,逆者落后、遭淘汰,这是冷战后一大特点。我国不仅适应而且抓住了这一历史潮流,适时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充分利用机遇,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过去多少年在国内绕“小圈子”不能解决的问题,到国际上绕“大圈子”解决了问题。市场问题、资金问题、技术问题、管理技能、信息问题等等,无一不是在国际间绕“大圈子”得到较好解决的。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东南亚联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均是这一趋势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3.
瞿文 《工商之友》2001,(3):10-12
协议同意把范围广泛的美国出口商品的市场准入提高并且消除障碍。承诺包括:  相似文献   

4.
5.
<正>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入世后其前途和命运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入世后我国许多行业的产品将会受到冲击,其中,汽车工业可能是受冲击最大、负面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南京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内部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加入WTO对南京服务业的影响,提出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入世"对我国引进外资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WTO规则要求与甸外资政策调整方向,认为主要是市场准入及国民待遇两方面,同时分析了“入世”后外资规模、结构、流出流向地域、投资主体可能发生的变化,最后提出了应对“入世”挑战、加快吸引外资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建国以来,我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分散经营到国家统制的高度集中体制,又在改革开放中逐渐从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国家垄断外贸体制,向市场经济下的外贸体制转变。多年来国家推行这种体制的结果,使得传统的专业外贸公司成为一种很特殊的企业,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对国家政策的过分依赖性。多年来,专业外贸公司在国家政策这顶保护伞下生活得异常滋润,但入世之后,这种好日子恐怕要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11.
<正> 为适应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加入 WTO 的需要,中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更多外资银行将进入中国。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法律课题。  相似文献   

12.
履行入世承诺中国获得高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中旬,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联台发布2004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积极评价了中国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入世后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准入是指东道国是否给予、在何地及何种条件下给予外资银行在本国设立机构和开业的法律规定。本文对市场准入加以限制的原因和限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协调市场准入限制与 WTO 自由化的矛盾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适应入世需要完善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后,已经议论了多年的“入世”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入世”意味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这将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就加入WTO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浅陈管见。一、加入WTO对拉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据一些国际组织测算,中国加入WTO,每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近3个百分点,相当于300多亿美元,同时每年可增加10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从长远来看,中国加入WTO必将大幅度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在短期内,“入世”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企业的倒闭、夕阳产业的…  相似文献   

15.
16.
<正> WTO 协议所约束和规范的主要是针对成员政府的涉外经济行为,而且这一涉外经济行为主要是指成员政府的决策与立法的实施过程,而不管其决策和立法的制定本身。也就是说,WTO 作为一个成员主导和非权力决策的国际经济组织,它自身没有什么决策  相似文献   

17.
18.
<正> 关于入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议论已不绝于耳,对于我国传媒产业影响的议论也早就有了。现在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我国所有关于入世的谈判,在大众传媒方面并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因此,入世对我国传媒产业  相似文献   

19.
20.
“非典”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