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规划好农民的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不只是城市方面的事情,对城市化要有全民的观念,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新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中要统筹城乡发展所明确指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城市化时必须考虑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我们研究城市人口从目前4亿(占总人口39.1%)如何增长到7亿(占总人口50%以上)时,也必须研究农村人口如何从现在的8亿减少至将来的6亿,还必须研究全国人口的发展变化状况.过去和现在的经验都说明城乡只有协调发展,共同走向富裕,才有健康稳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刘韬 《北京房地产》2004,(11):90-91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老年人口大国,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据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北京大学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网站提供)。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共有设市城市667个,建制镇1.9万个,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6亿,占总人口的36.09%,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我国已明显步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在这时期,以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我认为,就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编制出一个规划,应该是当务之急。以前,我们既有土地利用规划又有城市总体规划,而没有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均衡地发展城市的规划。这种规划应能体现快速发展的城市在整个国家的布局问题。本文以此为题,说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施展 《集团经济研究》2006,(36):161-16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速居世界前列,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9%,在未来的20年内将有3亿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化问题日渐明显.因此,研究体育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规律和作用,对于城市化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满怀憧憬和希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符合城市化发展型曲线规律。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国总人口9.62亿,城市人口1.72亿,城市化率17.92%。1996年,我国总人口12.24亿,城市人口3.73亿,城市化率30.48%。自此,  相似文献   

6.
王菁 《上海房地》2000,(12):44-45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90年代以来,我国老年人口平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已经符合国际老年人口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比重的10%以  相似文献   

7.
包宗华 《房地产导刊》2005,(20):i0022-i0023
到2004年,我国城镇中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3%以上。预计到21世纪中叶,城市中的老年人将达到30%左右。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将从2000年的094亿人(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人(占总人口的226%)。老龄化的现况和发展趋势,要求我们要及时地把研究和推进老年住宅列入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争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是世界上早期城市发祥地之一。自上古时代至18世纪后期欧洲爆发工业革命之前,我国的城市发展从未间断。据统计,19世纪初期,当世界平均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时,我国的城市人口已达4%。但是近代以来,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一方...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进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郊区化发展阶段。至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不远的未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这里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各…  相似文献   

10.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问题刘世坚叶效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据估算,到21世纪初,我国城市化水平将由目前的30%发展到40%,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增至40个以上,城市总人口将增至1~1.2亿,城市流动人口也将...  相似文献   

11.
到2004年,我国城镇中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3%以上。预计到21世纪中叶,城市中的老年人将达到30%左右。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将从2000年的0.94亿人(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人(占总人口的22.6%)。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2000年我国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并以每年3%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1.4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2%。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现根据统计资料来观察近年来几个不同时期我市老年人口及其各年龄段人口分布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1.3%。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还有继续加快的趋势。随着城市化及城市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占全部城市能源消耗的比例也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道路上行使的汽  相似文献   

14.
一、发展权益指数年金的必要性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世界人口变动的一大趋势,也是我国人口变动的一大趋势.按照国际标准,人口老年型的具体指标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老年人口大国。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且每年正以3%的速度递增,到21世纪中叶,全国老龄人口预计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正确认识老龄化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将是本世纪前期我国一项十分紧迫、艰巨的任务,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城市人口增长极快。全球范围城市化的特点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增长最快。例如:1925年世界上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数仅占全部城市人口的14%,1960年增长到31.6%,1981年更增加到41%。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却有所不同:1952年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人口数占全国城市人口比重曾高达43.8%,1985年反而下降到35%。这期间,增长最快是20~50万人口的城市,这类城市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由16.1%增长到31.2%,增长了一倍。出现这种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  相似文献   

17.
南京是国际上看好的21世纪亚太地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目前拥有总人口640万,城市化水平74%,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城市人口高度密集,交通流量大幅提高.南京地铁的修建对解决南京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保护南京古城风貌、提升南京城市现代化水平产生了重大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瑜 《上海房地》2012,(9):28-30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加,2011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直接促成了城市用地的快速扩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新城区建设,城市范围越来越大。然而,城市环境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产生了许多城市问题.其中包括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而备受关注的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问题》2012,(2):103
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上海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了首部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报告》指出,虽然我国一直以来是农业大国,但是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得人口结构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在统计学意义上,中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预计到2020年,中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规划》指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分析人士认为,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容量增长的持续动力。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亿多人,乡村人口减少了1.3亿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这部分人口的住房需求十分庞大,假设人均住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