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信息广场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2003年物价水平将适度上涨2003年我国通货紧缩压力将小于2002年,但物价将继续呈现低水平运行的走势。预计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微涨0.5%,商品零售物价在-0.2%~0.3%之间波动,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增长由负转正,但最高增幅不会超过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呈现正增长,预计增长1%左右,比2002年增幅有所提高。其影响因素是:物价持续走低受到多方关注,2003年存在一定的上涨压力;工业生产加速增长有利于物价的回升;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贷款量增加,有利于物价的回升;2003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将明显高于2002年…  相似文献   

2.
5月份,宏观经济指标继续朝着全面好转的方向发展。一是,消费大幅度增长。社会商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月增长11.5%。这是自1997年底经济明显下滑以来最大幅度的消费增长。二是,价格指数下降减缓或由降转升,升幅增大。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1.9%,由3、4月份的降幅扩大重又变为降幅缩小,比上月缩小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1%,由3月份的由正转负及4月份的降幅扩大变为由负转正,再次收复失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2.2%,继 3月份转为正数以来继续扩大战果,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上升幅…  相似文献   

3.
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多数宏观经济指标增长强劲,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持续下跌一年后开始由负转正,生产资料价格强劲反弹,通货紧缩压力明显缓解。但是,对当前价格上涨也有人表示担心。我们认为,短期内物价回升力度有限,不易引发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日电(记者肖瑞)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今天在此间表示,今年内中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结束“负数”局面。今年二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呈现上涨趋势,当月上涨百分之零点七,引起一阵欣喜。但是随后的三月、四月,又分别下降百分之零点二和百分之零点三。 邱晓华认为,消费价格表现出的这种不稳定,显示了当前供略大于求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另一方面,当前物价水平的小幅波动,也是前几年过高物价涨幅的回归。要使物价真正由降转升,还需假以时日。 邱晓华称,得出年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由负转正的理由有六个方面: …  相似文献   

5.
针对物价呈现加速上涨的趋势,中共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物价偏离中央银行规定的控制线越来越远,通货膨胀趋势日益明显。20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其中,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7年12月上涨1.2%。为了抑制物价上涨的加速趋势,我们应当未雨绸缪,将治理通货膨胀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经济可增长8.5%左右,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呈现温和的增长,GDP可增长9%-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2010年投资增速将略有降低,但将继续维持相对高位,消费、外需将同比好转,国民经济增速将超过2009年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资讯     
《企业文化》2010,(1):4-5
我国CPI由负转正 国家统计局在去年12月发布数据,1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0.6%,由负转正。11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PI同比增长15.8%。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增速继续加快。  相似文献   

8.
2010年,我国物价平稳向上,1~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11月当月达到5.1%的年内新高,但物价总水平仍属总体温和基础上的结构性上涨.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上涨3.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5.6%.展望2011年,国内外流动性泛滥、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将推动国内物价上升,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回调将抑制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6.2%.  相似文献   

9.
主要表现在:第一,投资增幅明显回落。1—8月,城镇投资累计增幅降低到30.3%。第二,货币信贷增长明显放慢。8月份,M2余额同比增幅回落为13.6%,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放慢为1—4.1%。第三,物价涨势趋稳。生产资料价格涨势放慢。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高,主要受翘尾因素和食品涨价的影响。扣除这些影响后,反映供求总量关系的物价总水平变动只有0.3个百分点左右。“核心”消费价格(即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消费价格)指数今年以来持续回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能源和交通运输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淑英 《经济界》2002,(1):20-29
中国工业: 2001年以来,中国工业生产保持了比较好的增长态势,但进入下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幅呈下滑之势,企业总体运行状况景气指数不断下行,由2000年第四季度的较为景气区间跌至2001年第三季度的相对景气区间。预计第四季度工业景气将进一步下降。初步分析导致2001年工业景气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工业企业运行的宏观环境急剧恶化。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呈现加速下滑之势,前二季度 GDP增长分别为 1.2%和 0.3%,与2000年同期比,下降了3.6和5.3个百分点。进入第三季度以后,因为“9.11” …  相似文献   

11.
4月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位回落。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稳定增加。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趋缓。财政收入增长加快,支出运行平稳。货币信贷增幅高位趋稳。  相似文献   

12.
一季度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继续回落,新上项目势头减缓。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小幅上涨,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涨幅逐月扩大。外贸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长明显放缓。财政收入增长放慢。狭义货币增幅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文化》2008,(4):89-89
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将由去年四季度的11.2%下降至10.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由6.6%上升至6.9%左右。雪灾和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为国内经济降温、经济运行回到正常状态提供了机会。但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明显缓解,投资反弹的体制性基础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4.
1月份,国民经济开局平稳。外贸进出口继续较快增长,贸易顺差较大。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受季节、气候、节日等因素影响,鲜菜价格上涨较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平稳,钢材价格继续下降,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运行基本正常,受春节因素影响,M0和M2增幅较高;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幅度增加,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较快。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经济增长上跌回升,社会预期有所改观,居民消费物价转正,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缓解。种种迹象表明,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仍然看好,2001年有望延续2000年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国际经济稳步发展,但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9月中下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2000年《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根据IMF的秋季报告,预测世界GDP增长率2000年为4.7%,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这一势头在2001年将有所减弱,预计2001年世界GDP增长率…  相似文献   

16.
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势头。工业生产增长继续加快,产销状况继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国内市场销售增长略有加快,进出日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财政收支增幅回落,货币信贷继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份价格总水平继续受去年末形成的上升走势影响。统计显示,今年1月我国价格总水平呈明显的上涨态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变化呈“农村高城市低”及“食品消费拉动”的特点。 预计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将呈温和上涨态势,涨幅不超过3%,二季度价格总水平可能有较大幅度上涨。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呈现明显上涨的走势,涨幅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结构性因素有所变化,食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作用有所减小,服务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增大,一般工业消费品价格虽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减小,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差距仍较大。从发展来看,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表面性因素的作用有所减小,但不确定因素对价格上涨压力仍很大,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9.
事件一:房地产市场再创新高·楼市“泡沫”令人警惕 事件2009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复苏、回暖、繁荣。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量从3月份的6000多万平方米,迅速增长到6月份的9500万平方米左右。1-11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52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0%,已超过上年全年成交量,2009年全年销售量肯定超过历史高点的2007年。2009年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增幅由负转正,6月份同比增幅由负转正,11月份比环增幅达1.2%,同比增幅为5.7%,全国房价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的货币政策调控和改革带给 1999年的任务是:运用间接调控工具,促使经济回升,尽快扭转物价下滑的局面,防止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发生。 一、1999年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 1999年第一季度经济保持了1998年第四季度的回升势头,表现在:从经济增长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较1998年全年高出2个百分点),GDP增长8.3%(较1998年全年高出 0. 5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国有部门固定资产同比增长22。7%,增幅同比高出12个百分点;从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来看,由于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