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历史哲学体系发达,但国内学界将周易作为历史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多见。但事实上,周易在对人文环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人事变更及对历史发展的认识,进而成为人类文明可共享的一种宝贵资源。周易历史哲学在总结历史盛衰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历史盛衰之哲学基础,并力图透过历史现象,寻求形上学之依据,将历史哲学之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之精神密切联系,将历史发展之原则融入到时时变易之流,将历史作为个人生命与族群生命的展现。  相似文献   

2.
李小利 《魅力中国》2011,(15):63-64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哲学发展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一直持续至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有时候表现出理性,有时出现偏颇。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脉络进行了明晰的臃理。这对我们全面、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不仅推动着我们的历史认识论思考,也提供了一种重新评价学术史的视角。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作为西方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本,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也呈现出新的学术史意义。在历史认识可能性与可靠性问题上,柯林武德对历史语言、历史想象等方面的阐述,既启示着海登·怀特这样的后现代主义者,也指出了评价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的"适当边界"。在历史认识客观性与价值判断问题上,柯林武德的建构主义立场,既揭示了实证主义者重构论立场的不足,也彰显了后现代主义者解构论立场的过激之处。  相似文献   

4.
阴阳说观照下的周易历史哲学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历史哲学是将周易的范畴研究置放于历史哲学的架构之内,而阴阳学说是周易哲学体系的基础,本文在周易阴阳学说的研究基础上,从三个方面着手,将历史之流变视为阴阳之变化的体现,试图理顺该学说对于中国历史哲学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胜 《黑河学刊》2010,(5):11-13
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使对历史真理性的认识转移到“作为话语存在的历史”。历史话语涵盖历史事实与历史真实两个层面,是通往历史真理的一条途径;然而这一途径并非绝对,只有结合人自身及生活的世界。才能通向本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聂成学 《发展》2010,(1):134-134
历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就实质而言,它是一种感受和理解历史的过程,亦即认识历史的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师生的角色地位虽有差别,但他们都处于认识主体的位置上,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历史。而作为客体的历史由于其固有的过去性,人们不能直接地感知它。要认识历史,必须借助历史教材这个中介。  相似文献   

7.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圆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四年后的10月,世人的目光将再一次被吸引到太空--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即将成为现实。 "太空"领衔着中国高新科技的前沿,在这金秋"嫦娥奔月"的科技十月,谱写出的是新中国不断自主创新的新篇章。 当58年前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科技历史的新发展,中国科技在一片从"无"到"有"的"废墟"中不断重建,就在这一不断重建过程中,中国人以一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科技创新精神,一次次奏响在金秋的十月。 而十月,不仅是国庆的十月,也是科技的十月。本期专题我们试图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中国科技路径,并从历史中寻找创新的哲学与智慧。  相似文献   

8.
卢梭作为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在卢梭的哲学思想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政治理论,同样贯穿着深刻的历史哲学思考。卢梭将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路径划分为自然的平等时期、社会的不平等时期和社会契约的平等时期三个阶段,认为在这一演进变化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历史更是一部人性史,将人性的展开图景同样划分为人的自由本性、人的社会异化和人的天性复归三个层次,并且认为这种强烈的历史感和人的逻辑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理性主导的时代,卢梭通过重新对理性的历史考察以及对道德情感的高扬,一方面肯定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另一方面通过历史主义原则和人性理解视域,使历史研究摒弃单一的纯理性思维,凸显启蒙时代下历史哲学的价值维度与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分析怀特海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后,从哲学层面进行把握。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演说集《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教育思想与过程哲学有着很多相似性,教育哲学不是孤立的,其教育思想渗透着过程哲学的萌芽,是过程哲学的一部分。同时,意识到这点有利于更好地吸收怀特海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1931年的江桥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时过八十一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科学的理论认识这一历史事件,还其本来面目,作正确的历史评价,符合当前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樊旻倩 《新西部(上)》2007,37(10):118-120
该文在分析怀特海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后,从哲学层面进行把握.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演说集《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教育思想与过程哲学有着很多相似性,教育哲学不是孤立的,其教育思想渗透着过程哲学的萌芽,是过程哲学的一部分.同时,意识到这点有利于更好地吸收怀特海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格观念扭曲、诚信意识淡漠、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胡塞尔创立的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有助于理解在生活世界中展现出的历史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根本任务。将其应用在理想信念教学中,可以使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真正认知的基础上,自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第二部分十分精辟,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二十九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认真领会我们党和国家在这一进程中创造的宝贵经  相似文献   

14.
"实践哲学"是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称谓。实践哲学的任务在于把普通大众从"常识"的世界观中解放出来而上升到"健全的见识",这实质上是一种领导权斗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从批判黑格尔等人的"抽象的人"出发,提出了"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的前提与基点,人的解放与自由个性全面发展是与历史转向世界历史阶段的程度一致的,马克思正是在世界历史理论中完成了人学思想的深刻变革,超越了历史上的一切关于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序言中宣称他在认识论上发动了"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进行的"哥白尼式革命"就是其先验批判哲学的发端:第一,推动了哲学研究活动的转向,为认识论研究开拓了新天地;第二,康德在认识论中高扬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性作用;康德对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系统考察之后,提出了认识发展阶段的思想。从人类认识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场革命构成了人类认识史的一次重大转向,并对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日本历史认识形成的教育及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认识问题成为当前困扰中日关系的首要问题。仅从文化方面讲,中日两国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角度确实存在差异,但是这一说法无法成为让中国人理解日本政府否认历史甚至篡改历史的理由。中国民众对历史问题的敏感反应让许多日本人无法理解,直接导致了日本民众对中国持友好态度人数比例的下降。我想大多数中国人并不希望看到中日之间的矛盾升级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我们决不推卸责任,但也不会放弃立场,本文仅就日本的历史文化教育对其国民历史认识的影响加以论述,希望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8.
珠海唐家湾受"近代化"风气之浸润,出现了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的一个历史人物群体,这是在一特殊的历史境遇中出现的独特文化现象,中西文化融合与演进的结果。它亦赋予了岭南文化的时代风格和地域特色,丰富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内涵。其在当下的"文化价值再造"是深入认识珠海历史文化精神的重要基础。探索唐家湾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将为珠海的文化发展支撑起一个完整而具体的历史谱系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一、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历史方位的误认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准确地把握它所处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这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藉以制定的根据.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1936年宣布实现社会主义之后,一直为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左"的认识所统治,其根源就在于建立苏联模式的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处历史阶段的"超前认识".后来东方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表明,斯大林的这一误认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的"和谐世界"战略为中国首度提出,其理论构建涉及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内涵;其次是构建和谐世界战略理论的思想前提,此间又包括其详实丰富的历史基础与奥妙精深的哲学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