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扶贫的效率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方法 文章以新疆27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对贫困县扶贫效率的时间演进和空间分异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新疆2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介于69%~75%。(2)从时间发展演进来看,2014—2018年新疆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效率呈短期波动、大体增长态势。(3)从空间特征分异来看,疏勒县、察县等9个县属于潜力型;莎车县、英吉沙县等7个县属于朝阳型;洛浦县、巴里坤县等3个县属于黄金型;阿合奇县、阿图什市8个县属于衰退型。(4)从投入产出效率来看,新疆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投入冗余集中在农业人口规模和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在现有投入水平下,新疆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效率在人均GDP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产出效益比较低。结论 为提升扶贫效率,针对4种不同效率形态,对精准的扶贫优化策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叠加,深度贫困地区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又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探索统筹衔接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县的366份农户、36份村干部访谈文本,根据多维贫困理论、按照乡村振兴建设总要求,分别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交互耦合的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两者统筹衔接现状。研究发现凉山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二者的统筹衔接处于低协同低发展水平下的低耦合状态,协调度落入0.10~0.19的严重失调区域。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衔接共识、制度设计、优势产业培育、人力建设四个维度提出了二者统筹衔接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我国共减少贫困人口6 853万人。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对比政策实施前后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对于揭示精准扶贫政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的山西省为对象,基于2010—2017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前后的统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不同贫困程度县(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结果]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主要为:贫困县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幅度约为非贫困县的3倍,而其中国家级贫困县的收入差距缩小幅度约为省级贫困县的2倍;共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的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对比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得到的精准扶贫政策效果,揭示出如果忽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时间的变化,则会高估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约1.5~4倍,再次证明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引入控制变量探讨政策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发现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占比、人均农业产值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人均土地状况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水平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精准扶贫政策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效果,且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调研,从精准扶贫和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精准扶贫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农村社区扶贫开发新理念、构建促进型农村社区组织、农村社区在精准扶贫和社区发展工作中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协同发展对策,能丰富和发展精准扶贫理论和社区发展理论,更好地指导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推进和农村社区的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的协同发展,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到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Yaping Wei 《Land use policy》2012,29(2):417-428
The frag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due to decentralised urban development, disorderly mixed land use, and large-scale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poses a threat to urban integrity. There is a need to quantify the fragmentation level in a consistent way for inclusion in planning-related decisions.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urban sprawl, this study develops a quantitative and intuitive index approach that planners can use to analyse multiple fragmentation features of construction land within urban areas. The approach can be used in planning policy reviews for timely land-use assessment and can be integrated into urban planning processes for developing strategic land-use scenarios. The method was applied in Shunde, a typical urban area in southern China, and construction-land fragmentation and its impacts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tire built-up area in Shunde displays a high level of fragmentation. Patches of industrial and rural residence have been identified specifically higher fragmentation level. The shortage of available construction land makes land consolidation within built-up areas very important in planning Shunde's future development. Moreover, the land shortage requires the progressive reduc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fragment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lso indicate that although land fragmentation has been affected by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he existence of rivers and hills in this region, decentralised decisions from hierarchical local governance regimes have greatly exacerbated this situation. Shunde provides examples of typical land-us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quasi-urbanised regions in China; construction-land fragmentation is a greater determina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an construction-land growth.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方法 文章在分析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使用洛伦兹曲线和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33个涉及扶贫开发任务区县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结果 (1)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减贫具有正向带动作用,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减贫的作用逐渐减弱;(2)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一圈两翼”的特征,中心城区及周围区县为经济发展高值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和渝东北秦巴山区为经济发展低值区,贫困空间分布格局与之相反;(3)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格局,在主城都市区形成了明显的高值区,渝东北和渝东南连片特困地区形成明显的低值区;从时间序列来看,耦合协调状态整体呈现逐级正向跃迁的趋势。结论 基于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状态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要完成新时期的扶贫开发任务,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重点做好完善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同时应着力优化扶贫开发工作的体制机制,保证扶贫开发政策的高效执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易地扶贫搬迁户宅基地的复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保障农村社会长治久安,乃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利用广西8市522份易地扶贫搬迁户的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并综合田野调查,分析易地扶贫搬迁户宅基地利用现状及复垦意愿。[结果](1)搬迁户宅基地以一户一宅为主,宅基地房屋具备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低、建成年份早的特征;(2)搬迁户宅基地复垦率有待进一步提高,7.66%的宅基地房屋处于闲置状态,37.13%处于偶尔或照常使用状态;(3)搬迁户宅基地复垦意愿整体偏低,仅29.4%表示愿意复垦;(4)男性、宅基地面积大、未流转承包地、希望以后回农村养老的搬迁户其宅基地复垦意愿较低,而高收入、非农就业的搬迁户则意愿较高;(5)宅基地对于男性和希望以后回农村养老的搬迁户而言,承载着浓厚的精神寄托,对于未流转承包地和务农的搬迁户而言,仍发挥着生产生活功能。另外,宅基地面积越大,其建设成本也越高。[结论]在安置社区软硬件设施均较为完善的现实条件下,影响搬迁户宅基地复垦意愿的深层次因素为乡...  相似文献   

9.
[目的]土地利用区划研究不仅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重要作用,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文章试图探索如何将扶贫因素纳入土地利用区划标准,实现扶贫开发与土地利用区划的创新融合,并选取云南省芒市这一典型贫困地区进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二者融合的内在机制;综合分析法和分区单元归并法进行综合分区;演绎法划分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土地利用保障区;空间迭置法构建芒市土地资源利用与扶贫开发统筹协调发展的措施体系。[结果]最后将芒市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区,即:Ⅰ东北部低山盆地区,Ⅱ东南部中低山河谷区,Ⅲ西南部低山盆地区和Ⅳ西北部中低山地区4个土地利用区域。[结论]理论探讨精准扶贫与土地利用区划的创新融合,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尝试提出各综合区精准扶贫与土地资源利用统筹协调发展的措施体系,对芒市乃至类似地区土地扶贫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研究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也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以重庆市1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为研究区域,系统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探究境内194个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发展模式主要有高科技农业园、农家乐、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其中农家乐是数目最多的类型。(2)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ANN值均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均呈集聚分布。(3)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其中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平均分布密度最高,为6115个/万km2,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平均分布密度最低,仅为2709个/万km2。[结论]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数目还比较少,各地之间存在差异,今后应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开拓发展模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动因浅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研究目的:深入剖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动因,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问题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扩展速度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灰关联法测度了各因素的作用程度。研究结果:社会发展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非农业人口增长是影响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导因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直接原因,经济总量增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并不是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导动因,而国家政策的不连续性、多变性和衔接性较差是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周期波动的根源。研究结论:在当前扩大内需政策实施中,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特别要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的管制,走集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川西北高原藏区是贫困人口聚集区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开展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研究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对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仍然难以准确理解。方法 文章应用地理探测器、空间自相关和GIS空间分析等模型,探究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影响因素对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和贫困发生率变化的交互影响,确定影响贫困变化的各主要因子适宜特征。结果 (1)农村贫困化的空间分布存在三大热点区域和三小热点区域;高—高聚集(HH)、低—低聚集(LL)、低—高聚集(LH)异常值区域。(2)GDP密度、年降水量、湿润指数、人均耕地、人口密度、总辐射等6个因子是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3)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差异显著,存在自然制约型、交通制约型、经济制约型和社会制约型等4种类型。(4)各因子之间呈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关系,两种因子的交互作用增强单因子对贫困化的影响,研究揭示的影响贫困发生率各主要因子最适宜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维度因素对贫困发生率影响及其驱动机制,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参考依据。结论 川西北高原藏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进入后扶贫时代,应当对热点地区、主导因素和不同类型贫困村进行精准施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旅游业,构建多种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精准扶贫是国策,电商扶贫是方法~([1]);国贫县是我国农业农村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其发展状况对扶贫攻坚是非常必要的。[方法]文章基于惠农大数据,对整体贫困县内农业电商发展概况、参与电商人群属性、电商经营水平进行解析,分析了农业电商对贫困县脱贫的作用;从整体贫困县和"三区三州"内贫困县的农业电商发展程度,分析了贫困县开展农业电商与生产环境、优势品种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2016年以来的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采购与交易数据表明:(1)贫困县开展农业电商的覆盖面与整体县基本处在同一水平,(2)贫困县参与农业电商的累计增长率更快,(3)贫困县用户参与农业电商的程度在国家级和省级层面是不同的,(4)贫困县参与农业电商以种养农产品的年轻人较多。[结论]贫困县内的农业电商经营发展水平表明:贫困县的产业扶贫要因地施策,要找准优势产业,要优先扶助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Land distribution is the main co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The main objectives of land distribution are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in rural areas, redistribution of land by developing new land registration, redistributing income through job cre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different land distribution programs and outlines the major demands for development theories. It delivers a review of land policies and rigorous case-studies evidence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It also presents a review of historical and sociopolitical literature to evaluate the trend of land distribution, agro-ecological potential of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various policy debates on land use. In addition, the paper provides a coherent review of case studies to analyze different development theories regarding the concept of land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development theories support multiple understandings of property rights, including community and policy debates regarding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or regions. Moreover, it conceptualized that development theorie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prevent people from being driven out of their land. However, it is unlikely that land distribution is the most efficient policy and political framework in contexts. Therefore, traditional land distribution programs need to be revised considering development theor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测算四川省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并探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缩小其农村收入差距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法]文章使用2013年《四川省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数据,运用离差法对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对贫困县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在所有分位数上均具有显著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作用;在0.25分位数上,劳动能力及道路交通便捷度对农村收入差距具有非常显著的缩小效应,但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道路交通便捷度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逐渐减小,劳动能力的收入贫困差距缩小效应也变得不再显著。[结论]无论是在农村收入差距小还是大的贫困县,实施农村教育振兴政策均有助于缩小农村收入差距;在农村收入差距较小的贫困县,在农村地区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和积极组织劳动力技能培训将有助于减小农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面向SDGs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挑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分析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路径支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是人类、土地单元和土地利用方式三者相互影响与制约的过程,会深刻影响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17个SDGs中,有7个目标与土地利用相关,可归纳为高效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被社会所接受三大目标,以及提高农用土地生产能力、促进工业土地集约与转型利用、建设安全和包容城镇、防治土地污染、恢复生态系统和防治土地退化、消除贫困和实现土地产权安全7项具体目标;面对SDGs的土地持续利用目标,中国在耕地保护、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土地污染治理、土地生态修复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研究结论:为推进面向SDGs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要构建本土化监测指标体系,自然资源相关规划与政策的制定要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以土地制度改革助推土地可持续利用,重视土地科技创新,并加强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和合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精准扶贫作为一种被实践反复证明的高效扶贫模式,通过分析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的现状,对其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估研究,以期对新时期西藏农牧区脱贫攻坚提供合理的借鉴和参考。[方法]文章基于多维评估模型构建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系统,建立计量模型,运用模糊数学法计算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系统的隶属度。[结果]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质量在不断提升,从不同维度的绩效指数变化来看,经济扶贫绩效和脱贫成效两个维度变化趋势明显,其对西藏农牧区整体扶贫绩效系统的贡献度最大,从隶属度来看,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属于良好水平,体现出精准扶贫作为一种高效扶贫模式在西藏的脱贫实践中得以有效应用。[结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农牧区各项改革,以乡村振兴助推脱贫攻坚是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现实所需。因此,西藏农牧区正在逐步实现精准扶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了从面上帮扶阶段向深度贫困地区攻坚阶段的全面转变;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绩效指数在不断提升,巩固脱贫成果,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发展关系是解决当前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所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依旧是西藏农牧区精准扶贫的短板,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紧密结合西藏实际,巩固脱贫成果不返贫,实现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旅游扶贫已成为乡村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探讨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方法]在识别鲁南贫困区域并测度该地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评价该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构建贫困指数识别该区域的贫困状况;运用离差最大化决策法对鲁南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进行比较排序,并分析鲁南不同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IPA方法分析鲁南贫困县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可行性。[结果]鲁南绝大部分县区贫困指数较高,贫困程度较深;各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水平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利用贫困指数与潜力指数将鲁南县区划分为高贫困—高潜力、低贫困—高潜力、高贫困—低潜力及低贫困—低潜力4种类型,其中山亭区、蒙阴县、沂南县、泗水县等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高,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相对较好,其他县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可行性相对较低。[结论]鲁南各县区进行乡村旅游扶贫时需正确认识区域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条件实现脱贫,旅游扶贫可行性较低的区域应积极探索其他的扶贫方式,切勿盲目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现有研究对宅基地退出补偿进行了大量探讨,但缺乏对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系统性研究。构建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是实现搬迁农户宅基地有序退出、助推脱贫攻坚的关键。[方法]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进行归纳和比较,从易地扶贫搬迁背景、搬迁农户的安置模式、补偿模式等方面剖析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特性,构建了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概念模型,提出了基于效率和公平视角的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研究框架。[结果]易地扶贫搬迁与农户宅基地退出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利益协调关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两者之间扮演着政策驱动角色;易地扶贫搬迁具有福利性质,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主要包括宅基地使用权价值和宅基地发展权价值。[结论]在厘清宅基地退出补偿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搬迁农户期望受偿价格测算思路和方法,认为构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对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索京津冀城市群县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与驱动因素机理。研究方法:DEA模型、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Tobit模型。研究结果: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群县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为0.709,年均效率显著提升,整体效率差异程度有所收敛。不同省市、不同层级区县效率均值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化,空间集聚态势显著增强,“核心—外围”现象持续凸显。受区县行政级别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双重梯度差距影响,不同因素的作用机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研究结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亟需严控县域城市用地低效蔓延,促进产业形态和资源配置转型升级。打破行政级别壁垒,完善产业和功能的县际传导,深化城市群核心区域对于外围区县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