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经历了2022年的“破净潮”之后,2023年理财产品净值逐渐回升,其中固收类产品的收益表现最佳,2023年上半年理财公司固收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4.43%,但由于股市低迷,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仍不理想。与净值回升相对的是,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降,2023年6月,人民币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1%,再创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主要是因为市场利率水平较低,且金融机构发行的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的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2.
卜振兴 《中国外汇》2023,(24):64-68
<正>银行理财在经历市场冲击后,机构投资行为、理财产品形态以及投资者行为发生明显变化。理财公司面对当前挑战,需要在实现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做好长远规划和基础能力建设。经历2022年年底债券市场波动引发的理财产品“破净潮”和“赎回潮”后,2023年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收缩,导致银行理财市场的规模有所下降,客户产品的诉求较为单一,底层资产趋向集中,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向来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净值波动,导致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有些不信任和“小失望”。其实,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并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就是产品出现了问题,其看似打破了银行理财“保证收益”的神话,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净值型产品已经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绝对主流,“破净”体现的是净值转型后,底层资产价值随市场变化而出现的真实波动,对此,投资者应理性看待,银行机构也需要审时度势、内外兼修,积极做出应对。  相似文献   

4.
薛小玉 《金融博览》2022,(12):12-13
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元年,也是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元年。30万亿元银行理财步入“联考季”。站在岁末节点,银行理财交出了一份亮点多多,同时又存在一些“丢分项”的合格“答卷”。2023年,从破局到重塑,银行理财又将再出发。新的一年,银行理财将如何续写蝶变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5.
2021年,银行理财过渡期整改任务基本完成:“打破刚兑”目标初步完成、存量业务整改基本完成、资金空转有效减少;产品体系持续丰富,积极创设各类创新产品。2022年重点关注推进真净值、中小银行理财转型和现金管理产品整改。对债市而言,理财产品“破净”现象或将成为常态,需警惕负面影响;后续理财公司规模集中度或继续提升;现金管理产品资产配置或继续向短久期、高评级债券品种集中,可继续关注大金融品种的利差压缩机会。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回撤甚至“破净”。投资者要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做好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提高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2022年资产管理市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回撤和“破净”(即单位净值低于1)。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出现了大面积净值回撤甚至跌破净值的情况,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理财产品“破净”的原因主要包括产品净值化转型、基本面及预期变化、货币政策调整及市场情绪等。对此,投资者要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对理财产品的研究,做好适当性管理,坚持价值投资。  相似文献   

7.
白利倩 《理财》2014,(10):77-77
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在互联网金融的催生之下,各家银行理财产品都不断推陈出新,无论是收益率还是产品数量,都有相应的提升。尤其在货币基金“宝宝”收益率的带动下,银行高收益率理财产品也相继增多,破五冲六,甚至个别产品能达到8%。然而,进入2014年下半年,理财产品更趋向于理性,银行理财也回归到“5时代”。  相似文献   

8.
传奇 《时代金融》2012,(28):29-30
<正>近日,16家上市银行次第公布了2012年半年报。与此前部分市场人士的悲观预测不同,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并未随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淡出而变得波澜不惊,相反,各家上市银行加大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并在产品设计、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使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降综观目前的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超5%的产品都已经很难找到。虽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上半年以来,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基金业绩不佳,楼市前景难以捉摸,银行理财收益率不尽如人意,信托市场却延续火热景象。产品发行频频H{现“秒杀”,信托产品越来越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的通知就股份减持作出新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9月26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破发、破净、二级市场减持范围、分红不达标等减持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随着非标投资受限,银行理财难以继续依靠非标增厚收益,面临较大的资产配置压力,权益投资便成为了重要的替代选择。资管新规明确规定,银行理财可以通过公募基金进入权益市场,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可以直接进行股票投资。此外,监管层曾多次表态,鼓励银行理财进行权益配置、提升专业化投资能力、深度参与资本市场。例如,2022年3月16日,银保监会强调:“要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子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之前,2020年6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推进银行与基金公司、银行与保险公司等各类机构深度合作。”2020年7月,  相似文献   

12.
对整个银行理财市场来说,2015年是布满荆棘的一年.全年多达5次的“双降”迫使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几乎呈现没有反弹的单边下滑态势,从2015年年初的稳居5%以上一路下跌至年末连4%都岌岌可危的水平,跌幅之大超出市场预料.2015年上半年,A股牛气冲天,吸引各路投资者入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备受拷问.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大额存单发行、存贷比限制取消等监管政策的相继出台,“银行理财市场将被取代”“银行理财产品的存在失去意义”等言论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13.
近来,曾经7日年化收益率高达7%甚至8%的互联网理财“宝”们收益率全线下滑,跌回“5”时代。相比而言,逢一季度末揽储压力上升,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小幅回升,反而把理财“宝宝”们的风头压过去了。  相似文献   

14.
周栋栋 《理财》2014,(6):88-89
近期银行理财的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一般在5.3%左右,信托理财的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在8%~11%。为什么信托理财收益这么高?在此,为大家简单做个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澌暘 《中国金融》2023,(20):52-53
<正>银行理财规模庞大,投资受众广,是涉及金融市场稳定、民生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乃至国家稳定的重要行业。截至2022年底,全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27.65万亿元,占2022年GDP的22.85%。由于银行理财行业的系统重要性,防范金融风险便尤为重要。对此,监管机构相继颁布了《关于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理财产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等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6.
白利倩 《理财》2022,(11):24-25
<正>10年前,很多稳健投资者投资理财的首选恐怕非银行理财不可,然而经过10年沉浮,银行理财已发生了太多变化。2002年,光大银行先后发行的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和“B计划”拉开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大幕,至2022年末已有20年。从出现到如今,特别是近10年,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结构、收益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郑梦 《中国金融》2023,(22):74-75
<正>2023年9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额为亏损1380.90亿元,投资收益率为-5.07%,引起广泛关注。全国社保基金自2001年投资运营以来,从200亿元人民币起步,到2022年权益总额高达25336.56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7.66%,资产规模增加了126倍,其中,累计财政性净拨入10912.04亿元,累计投资增值14424.52亿元,后者占总资产的56.9%,即累计投资收益已超过“本金”。从市值规模上讲,在世界各国300只最大养老基金中,全国社保基金位列第九名。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资金利率中枢较2022年有所上行,但债券收益率曲线大幅平坦化下行,信用利差全线收窄,等级利差多收窄。展望2024年,预计资金利率中枢将先抑后扬,债券收益率上半年将低位震荡,下半年将震荡上行。高等级信用利差将低位震荡,等级利差分化。  相似文献   

19.
刘银平 《金融博览》2023,(11):78-80
<正>今年前三季度,受债市“走牛”的影响,固收类理财产品整体业绩表现较佳,但9月份债市再迎“小寒潮”,导致理财产品“破净”率持续上升,投资收益率有所回落。不过,该轮债市波动不及去年末,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幅度不算太大。整体来看,中低风险、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表现要优于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之年,也是推动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关键一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金融业态,信银理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运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掀起高质量发展新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