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侠 《新西部(上)》2009,(8):140-140,103
本文立足文本,通过<氓>的解读,分析其经典意义,探讨妇女问题.内容分为两大块:前一部分着眼于文学意义的剖析,从语文的角度感悟人物形象的心路历程;后一部分着眼于哲学意义的剖析,从诗教的角度讨论现实生活中妇女的婚恋问题.文章主张妇女克服爱情至上的不良婚恋观,强调妇女权益的捍卫,呼吁广大妇女作自信、自爱、自强的新时代女性.  相似文献   

2.
孟菲 《理论观察》2012,(3):85-86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接骨师之女》,通过描述祖孙三代女性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华裔女性在封建男权社会以及美国霸权文化中的奋力抗争.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加以解读,讲述她们如何在双重压迫下,努力摆脱束缚,探寻非殖民化女性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3.
梁珊珊 《新西部(上)》2013,(10):90-90,101
本文从中西方两位女性主义先驱所表现出女性意识的相似性角度分析了凯特·肖邦和铁凝的小说一《一小时之间》和《玫瑰门》。解读了两位女主人公路易丝与司绮纹在男权社会的顺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斗争。揭示出女性解放的必然与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在《左传》中记载看一些女性的形象,例如:德貌双馨的庄姜、息妫;深谋远虑、宽容大度的晋文公之妻姜氏、怀赢;恃宠谋私乱国晋献公的宠姬骊姬等。她们的存在使春秋时代这块历史的大画布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也更加富有人情韵味。了解《左传》,了解春秋,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重视这些使历史流光溢彩的女性人物。  相似文献   

5.
6.
《大淖记事》与《红高粱》作为上世纪80年代两篇重要的力作,虽然在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上有所不同,却在人性的展示上有着共同之处:游离于世俗礼教,崇尚自由。但因两位作者生存经历及时代背景的不同,在人性的审美观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8.
美国的后现代派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已经不再是作家个人想象和虚构的结合。而是事实与虚构的巧妙结合。这种事实与虚构在小说中交相辉映的手法,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现象的高度关注。汤婷婷的《女勇士》和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虽然分别属于不同时期和不同背景之下的文学作品,但是其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却十分相似,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梧桐雨》《长生殿》两剧对同一题材的表现在主题思想、人物表现等方面出现的大不同 ,是两剧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 ,对剧作的主题思想在认识上不同 ,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程度不同 ,对封建女性的看法不同等原因造成的。两剧不同的面貌体现作者不同的思想意图 ,却带给读者不同的艺术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0.
朱俊清 《魅力中国》2014,(12):91-91
“女书”是由古代女性创造的神秘文字体系,它是女性文化的载体。本论文以小说《雪花与秘扇》中一对“老同”的女书信件为基础,分析小说中女性友谊发展的过程,并进一步阐述这种友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闫歌 《魅力中国》2013,(20):100-100
摘要: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自毛女》在中西方舞蹈艺术科学整合之中,又突出了芭蕾中国化的艺术风格。几十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并推动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大繁荣和太发展。本文时其艺术风格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流露出浓厚的女性意识:肯定女性追求爱情自由;鼓励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支持女性积极争取文化权利。这些都反映出作者开放进步的女性观。但一些作品又反映了作者重视贞节的腐朽态度。蒲松龄的女性观是复杂而矛盾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之工作》和《五七指示》分别写于1919年12月1日和1966年5月7日。两文跨越的时空很大,但认真研读,反复比较,就能看到其中仍有一种合乎逻辑的联系,从中不难发现晚年毛泽东和青年毛泽东对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追求有着连续性、一贯性和统一性。所不同的是,和《学生之工作》相比,《五七指示》增加了"批判资产阶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作品优美的格调,她在含泪中回忆寂寞的童年,沉浸了全部身心,投放了自己全部的感情和力量,从《呼兰河传》中可以看出她一生中跋涉的每一步所留下的痕迹,感受到她在艰难的跋涉中的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15.
陆丽明 《魅力中国》2013,(25):130-13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理想王国的构粲,设计了一套理想的社会制度,涉履政治、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改革。本文拟从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有关女性的论说入手,探讨柏拉图对女性的看法,讨论柏拉图是否为一名女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张捷 《环球财经》2013,(3):32-35
显然,西方是在给公众洗脑,通过美好的文学作品的包装,灌输一些他们需要的私货很多人戴着玫瑰色的眼镜看西方的“法制社会”,似乎西方的法制社会自来就是“普世”和阳光灿烂的。中国老百姓认知西方社会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其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7.
《理性的毁灭》集中论述了德国现代非理性主义从谢林到法西斯主义崩溃的这一生命小循环过程,其间非理性主义的浮沉暗喻着这样一个问题:非理性是有限度的。以非理性为主义在某种情况下适应了某种潮流体现了创造性、超越性,而又在某种情况下体现了不适应性、紊乱性。必须清楚:非理性的限度在哪里,怎样克服非理性的限度。以便有助于我们既把握理性,又把握非理性,成功的进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以"价值观"为主体和核心,强调"利"服从"义"之价值原则,追求"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讲话》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思想范本,而这种"中国化"实质就是"儒学化"。而在中国传统文艺道统分崩离析的语境里,《讲话》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意识形态纲领,根本上说就是中国新文艺道统建构的一次伟大尝试。而《纪要》作为激进道德主义文艺话语的范本,则标志着这一道统建构由于"陷入"了道德乌托邦与革命乌托邦所营构的话语漩涡中而出现了脱轨与反转。因此,回顾和反思《讲话》《纪要》,就是从根本上重建和延续"马克思主义儒学化"文艺思想这一道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先生认识老中国的思想结晶,书中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等等问题做了深入阐发。本文则旨在对书中的理性与唤起理性的士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梁枝文 《中国西部》2014,(35):116-119
<正>人这一辈子总得为了点什么而痴迷的话,我的痴迷就是曾经动荡年代里的人和事。那些荡气回肠的,哀怨凄美的,或者索性就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茶米油盐。叶广岑的《豆汁记》写的就是柴米油盐,读此书如吃豆汤饭,豆汤简单朴素,却比某些珍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