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眸“一号文件”从1982至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五个“一号文件”,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个“一号文”正式承认了包产到户的合法性,解放了土地和劳动力,带来了农业生产超常规发展;第二个“一号文”强调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长期坚持下去,并提出要放活农村工商业;第三个“一号文”明确土地承包期延长15年,还提出疏通流通渠道,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多种经济并存,创造了一个竞争促发展的新局面;第四个“一号文”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推动了各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第五个“一号文”在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连年徘徊的情况下,提出要增加农业投人,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可以说,这五个“一号文”的出台,促进了农村的繁荣,增加了农民收入,因而得到  相似文献   

2.
积极发展南平现代烟草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平具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优良基础条件。2008年以来,南平围绕“烟田基础设施、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专业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烟草农业总体建设要求,在全市积极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实践证明,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在促进烟草农业生产降本增效、产生规模效益上成效显著,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南平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对于农业和相关产业实现现代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联产承包,实现生产和收入超常规增长。1978年以来打破“一大二公”形成的对农民的集中管理,通过联产承包把农民从生产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劳动者生产选择的自主权和产品的所有权。使生产的成果与自身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联产联利,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下子焕发出来,成为推动农业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1978~1985年,农业净产值平均增长6.4%,农  相似文献   

4.
推动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进程是垦区“十二五”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垦区引领全国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从分析现代化大农业的内涵、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解决办法入手,针对垦区当前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对如何加快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温州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匮乏,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0.31亩,农业发展受到无法避免的限制.温州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限制和市场需求,使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成为发展温州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供应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番禺市化龙镇农业发展总公司是化龙镇政府为推动全镇的农业发展而成立的一个综合经济实体。这个公司自1993年4月成立以来,积极走科技兴农的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作示范,以技术为纽带,努力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和公司自身的经济建设,在农业的开发、生产、科研、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全镇“三高”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与此同时,农业发展总公司的自身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去年实现产值2500万元,实现利润125万元。  相似文献   

7.
贾步云  王中 《经济师》2022,(9):120-122+125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山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农业“特”“优”发展战略,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打造农业发展平台,现代农业取得显著成绩。立足山西实际,在充分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山西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牢守好“三农”发展底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从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特”“优”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力,加快推进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对河南农业的影响深远,并激化各种矛盾。造成严重冲击的原因是农户小规模粮食生产不具优势。要抓住入世机遇,推动河南农业发展,就需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因此,要实施“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和农民合作”三位一体的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浙江省政府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拉开序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确保灾后恢复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以“共保经营”、“互保合作”形式的政策性保险模式进行试点。2007年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通知》中进一步确定了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陈耀彧 《经济师》2023,(5):144-146+148
供销合作社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任担当。随着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供销社不断探索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一体化社会服务。沧沟乡供销社的实践表明供销合作社是“三位一体”合作发展的良好抓手和综合平台,更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必然选择。文章陈述了沧沟乡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一些成绩,着重剖析了沧沟乡供销社面临缺乏人才和核心竞争力、缺乏运行规范、缺乏自我发展机制的发展困境,并据此提出了组建“农合联”,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和深化基层社改革,创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两个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我国正式提出了“绿色农业”的概念,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一般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合称。“绿色农业”也被称为“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生态农业”或“生物农业”等等,从本质上说,绿色农业是指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它是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指出:要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这是重大的战略决策,指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湘潭县农村经济二○○○年发展战略是要在本世纪末,建设成为“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何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一直是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传统水稻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过程。研究发现:产业园的转型实践活动拥有不同于一般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思维,产业园以类似“领导者+服务者”的双重身份,通过深入洞察传统水稻生产方式痛点问题,依靠制度嵌入、技术嵌入、关系嵌入的方式为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详细指导与服务保障,并基于“需求-响应-实现”逻辑形成引导农业劳作形式与农业生产主体数字化的转型机制,成为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主体。因此,为推进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工作,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要注重确立长期转型计划,对数字生产模式做出前瞻性认知并提供相应服务,为数字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在乡野普及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一批成熟可推广的数字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和新型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耦合度保持在0.5左右,长期处于拮抗阶段,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格局;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局面。基于此,提出推动农业生产绿色集约发展,持续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切实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举措,推动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任弼时作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之一 ,具体领导了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区的农村经济建设 ,阐发了丰富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思想。这些较早的论述包含着许多独到见解 ,构成了一定体系 ,不仅指导了当时农业经济建设 ,而且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宝库 ,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考察任弼时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 ,不仅可以纪念他诞辰 10 0周年 ,而且对于做好农业与农村工作 ,解决“三农”问题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静松 《开放时代》2023,(1):172-188+9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正在使原本以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计农业为基本特征的西南山区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生产方式和种植结构两条主线追踪广西、云南和贵州山区农业在1998年—2018年间的变化发现,当地主粮作物品种的商品化程度极大提高,农化投入品被广泛使用,机械化水平有所提升,产业发展带动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普遍存在;同时,种植结构存在“去粮作”和“耕地种树”的趋势。西南山区农业的整体性变迁从总体上降低了农户生产选择的自主性,从食物自给程度和市场依赖程度两个维度可以描述农户在从生计农业向产业农业转变过程中的分化。当前生产对农业体系多样性和农户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推动西南山区农业的可持续转型需突破来自常规生产体系的限制,生成能够抵抗风险、增强农业抗逆力的替代性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胡佳 《经贸实践》2023,(3):61-62
<正>自“十三五”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以来,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生产管理、灾害预警、产品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初步建立起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农业的基础。要多快好省地发展国民经济就必须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要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首先发展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只有粮食生产发展了,整个农业才能顺利的发展;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是迅速地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经历了“改革之初的城乡循环探索”“农业融入国际大循环的实践”和“乡村振兴下的城乡经济循环系统构建”几个阶段。农业融入“双循环”发展,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是解决农业融入“双循环”发展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2006年1月1日起取消农业税后,农民摆脱了历时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农民负担降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低点,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农业税的取消对推动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后农业税”时代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本文重点讨论的就是“后农业税”时代的县乡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