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一)“十五”交通运输业发展成就。“十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继续坚持改革与发展战略,使交通运输能力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于光远同志十分重视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强调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应当把交通运输业的成果包括在内,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关于交通运输业性质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于光远同志认为,交通运输业是劳务部门而不是物质生产部门。他在《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重要而又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本身创造着使用价值和价值,又保证着整个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因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同步进行,使交通运输的能力不能储存和调拨,因而必须以能力“闲置”的形式超前发展。旧中国留给我们的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极为落后的烂摊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40多年努力,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处于滞后状态,成为国民经济的严重制约因素。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状况,真正使交通运输业超前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其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魏亮 《经济师》2012,(1):77-78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先行和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交通运输业进行绩效评价,可以将企业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行为取向引导到绩效上来,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创造良好企业绩效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介绍了基于突变级数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然后建立了交通运输业突变指标体系,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方案,最后引用实证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指导思想和建设方针,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改革开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它倡导的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关注的是人的生存、人的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顺应人民的新期待,实现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必须继续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在转变中谋求新的发展,以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 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是促进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发展和优化的客观需要。在我国的第三产业中,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这几个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而言,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随着我国“入世”进程的加快,我们更为紧迫的任务是考虑入世后将给我国服务行业带来的种种影响。交通运输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人世所产生的影响。由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与国际惯例相比有很大差距,交通运输业所面临的压力更大。当然入世不仅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及早地进行准备,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对策,是能抓住这个机遇五得挑战的。一、入世后对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影响交通运输业包括道路运输…  相似文献   

9.
苗长虹 《经济地理》1994,14(2):46-51
区域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战略──以河南为例苗长虹(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对国民经济整体而言,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系统。它们之间能否做到有机协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城乡社会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较大发展,而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交通运输主要是针对陆上的旅客和货物进行运输,运输任务比较繁重,它的巨大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做好交通运输工作,有利于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建国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78年全国运输网总长度已达118万公里,比解放初增加 5倍多,几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固定资产总值达到8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运输体系,为满足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及国防战备对运输的需要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以及我们工作中的错误,使得运输业发展缓慢,不仅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方面也很不适应,运输能力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运量的增长。从1952—1978年二十六年间,我国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价格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在计算项目各种方案的收入时,需要采用方案本身所生产的产品价格,在计算项目各种方案的支出时,需要采用方案所使用的各种物资的价格。这两种价格指标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评价结论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最后决策的正确与否。究竟采用什么价格合理的问题国内外经济学家都在进行研究。目前,对于国民经济评价中的价格有着几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采用  相似文献   

13.
机械工业是制造技术装备的部门,直接关系到各部门的发展,也关系到占领国际市场的份额。这就决定了机械工业发展的步伐既要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节奏合拍,又要体现自己的特色。 山西省机械工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各个部门发展并置身于整体规划之中,不仅要重视提供先进的装备,又要重视超前因素,才能使所制造的设备,成为技术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现象,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原因入手,来探讨它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对策。一、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一)从劳动力转移的方式看,是以兼业型为主、分离型为辅,在人数上呈上升趋势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转移的劳动力并不放弃农业,他们农闲打工,农忙务农,或一人在外打工,妇女老人在家种地。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种地养家糊口,外出打工赚钱。兼业型为主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方…  相似文献   

15.
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结构亦称为宏观运输结构,是从国民经济角度考察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比例关系,这种关系揭示了运输业与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基于这一点,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宏观运输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运输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但整体上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以期能为运输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它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相互依存共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就可持续道路运输管理发展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提高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公路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主要载体,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公路建设对新安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巨变的促进作用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8.
姚新胜  王清宇  徐杏 《经济地理》2006,26(4):573-576
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建立了几个交通运输区域特征评价的宏观性指标,并以我国近几年来交通运输业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计算,就东、中、西部地区的运力和运量分布进行了区域特性分析,揭示了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某些区域性特征关系,结合四川省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数据实例分析,为新形势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选择和政策制定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低碳经济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创新道路运输发展模式,为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本文重点对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此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载体,同时又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铁路运输业作为交通运输业中主导运输力量,其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为突出。作为交通运输体系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及所创造的间接的经济效益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铁路运输业在发展及管理的过程中对其成本的管理影响着铁路运输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从铁路运输业的现状及成本管理中的问题着手,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为铁路运输业的成本管理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