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数据为依据,提出上市公司近年理财的现实状况。提出上市公司过度理财带来的风险和面影响,并指出上市公司在理财过程中应当兼顾考虑的各方面情况。  相似文献   

2.
深市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专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深市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特征的分析,发现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对委托理财行为缺乏有效的监控、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受托方的诚信风险较大等问题.建议从强化披露、完善公司治理与相关法规、鼓励上市公司发展主业等方面对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行为进行监管、约束和疏导.  相似文献   

3.
来自证券市场的消息表明,去年上市公司募集资金3400亿元,真正投到项目上的不到10%,相当多的募股资金通过委托理财投向了股市.今年年初以来,开展委托理财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145家,涉及金额达181.13亿元.这种现象已引起广大投资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三问上市公司委托理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德隆系坍塌,股票市场重挫,众多委托理财上市公司高管胆颤心惊。亚星客车董事长李学勤因其曾负责委托7000万资金与德隆系投资公司理财,自感重责难逃,竟然绝食讨债。曾经风光无限的上市公司董事长竟然在职时凄凉到如此地步,只让人唏嘘不已。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明知委托理财的保底收益并不受法律保护,委托投资风险大,上市公司还是乐此不疲?上市公司滥用委托理财时代终结了吗?我们的中小股民,证券市场的忠实拥护者何时才能不需要用脆弱的肩膀承担上市公司管理层为所欲为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张会丽  赵健宇  陆正飞 《金融研究》2021,487(1):169-187
基于员工持股相关理论,本文考察了员工薪酬竞争力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实施员工持股的可能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员工薪酬竞争力越弱,企业越可能实施员工持股;且员工薪酬竞争力越弱,员工持股的锁定期限越长、覆盖人数越多以及员工股比例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员工薪酬竞争力与实施员工持股可能性的负相关关系,只在外部劳动力市场流动性高和内部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以及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样本中显著。上述研究发现表明,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在面临外部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压力和内部较高人力资源成本以及融资约束时,缓解员工薪酬竞争力不足的现实途径。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同时拓展了员工持股、职工薪酬及收入分配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6.
一天之中有6家公司发布理财公告,这在A股市场已不是稀奇事了.如3月12日这一天,就有招商轮船、德赛电池、中福实业、信邦制药、万和电气、闽灿坤B等6家公司同时发布理财公告,涉及金额高达19.835亿元. 这是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忙的一个缩影.进入2013年,上市公司理财热情空前高涨.根据统计,截至3月15日,沪深两市今年已有10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相关理财公告,豪掷500多亿元,理财金额已超过2011年全年,同时已超过去年的七成.统计显示,自2011年开始,上市公司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开始升温,当年共有90家公司动用306.58亿元用于委托理财;2012年,涉及理财的公司增至176家,投资额翻番,达692.77亿元.  相似文献   

7.
公众一直十分认同上市公司应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将社会责任引入到上市公司理财目标的确定中尚未;引起学术界的普追关注.当前只有少数公司意识到在确定理财目标的同时应考虑社会责任.本文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公司理财目标的确定之中,分析上市公司在理财目标的选择过程中社会责任意识所引发的问题和对上市公司长久利益的影响,并针对上市公司理财目标确定的社会责任缺失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展飞 《浙江金融》2006,(2):44-45,40
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业务开始于1996年.2001年上半年达到了高潮。但从2001年下半年股市的大幅下跌使笼罩布委托理财上的光环顷刻间烟消云散。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显示,2003年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接近100家,但是到2004年1月为止,公布在委托理财方面取得收益的上市公司只有1/10。但尽管如此,仍有相当多上市公司频频进行委托理财,越来越突显的委托理财弊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既然实践已证明委托理财行为并不符合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甚至与之背道而驰.为什么还有上市公司屡败屡战,不断重蹈覆辙呢?本文试图用委托代理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步淑段 《上海会计》1999,(10):19-21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指标之一,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极大关注。债权人关心资产负债率,是担心贷给企业款项的安全程度,他们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股东们关心资产负债率,是因为债务资本与股东权益在经营中发挥同样作用,他们判断公司是否需要举债的标准是: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时,股东所得的利润会增大,净资产收益率就会上升。如果相反,则股东的利润就会减少,净资产收益率就会下降。因此,当公司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借款利息率时,股东们希望资产负债率高。当总…  相似文献   

10.
2014年6月证监会发布员工持股计划指导意见,多家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方案。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筹备实施该计划的公司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12.
在我国证券市场短短1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进入新世纪后的近3年是朝规范化迈进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我国股市前所未有的、深刻的调整,公司监管的理念逐步走向成熟:一是观念的转变。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重视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强化公司治理等,已经成为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二是法规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王雄元  张鹏 《会计研究》2007,105(5):25-30
信息保密通过影响信息的公开程度对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信息保密制度作为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保护交易双方利益和促进资本市场效率,但也会因其内在的缺陷性而导致资本市场效率的缺损,因此如何完善信息保密制度并有效协调其与信息披露的关系是资本市场尤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全面探讨信息保密的本质、动机、内容、经济后果以及监管策略等,以便投资者能更好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并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信息保密制度提供建议。同时我们认为,建立信息保密的公示制度并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是规范上市公司信息保密行为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的规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形式.由于我国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模式的特殊性,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亟待规范.本文在对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源及控股股东行为模式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规范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思宁 《银行家》2006,(9):70-72
自“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命题提出以来,有关公司治理的研究曾一直集中在由于股权高度分散而导致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上,即高度分散的股东具有“免费搭车”行为,从而无法有效监控管理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美国和英国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透视策略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上市公司的业绩中 ,投资者特别关注其收益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能力。如何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 ,如何透视公司的盈利质量 ,一直是会计界、投资业的热门话题。本文立足于会计报表分析的视角 ,从现金流量提供盈利质量信息的优势出发 ,结合其他预警提示 ,利用实证资料 ,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剖析 ,提出透视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充分回顾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制度背景,以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对上市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了分离,经验证据发现,在管理层权力的影响下,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非正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的正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却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述评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近年来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目前我国复杂的经济和制度环境下 ,上市公司表现出极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导致资产负债率偏低。本文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 ,对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和综述 ,希望能为这一领域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如何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存在国有股比例过高、偏好股权融资以及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机制尚未健全,资本市场发展失衡等宏观因素导致的。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股权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并改善约束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以提高上市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反收购制度是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证券法》对此未予规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虽对其予以规制,但与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相比,其规定过于简单。必须从反收购决策权的行使模式、我国反收购制度的现状、常见的反收购对策等方面对反收购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