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依据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调整了实施两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宣布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的最直接原因是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加快,资产泡沫化加剧,通胀预期上升。但是,紧缩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除了考虑国内物价因素以外,还应考虑到国际因素。当前,外围主要经济体增长率下滑、失业率高企,因而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在使用紧缩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防止资产泡沫风险时,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以防经济硬着陆风险。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后,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美国为刺激经济、减少失业,先后启动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着全球以及中国经济。本文首先分析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和内容,然后着重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通货膨胀以及资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VECM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GDP的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调整货币政策,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相似文献   

4.
2008年货币政策在经过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大转变后,2009年又该如何演变?将会有哪些刺激经济的宽松政策出台?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2010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正是依托这一系列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2009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措施,说明了2009年金融运行情况和特征,分析了2010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提出了货币政策建议。本文认为,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环境宽松,有力地支持了经济企稳回升。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需要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因此需要在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均衡增长,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央行继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在内有通胀风险,外有外汇流入压力之下,宽松政策似乎很难延续。2010年,我国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继  相似文献   

8.
2010年对全球经济复苏是极其关键的一年,也是真正考验各国政府大智慧的挑战年。影响全球金融系统性复苏的三大主线是宽松政策的调整、国家财政危机演化和美元走势。由于各国复苏步调不一致,结构不平衡,决定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不会同步。随着全球货币决策进入敏感期和调整期,美元进入阶段性升值周期,一些“潜在风险”正有向“显性风险”演变的趋势,资产价格泡沫被刺破等新的风险正在积聚,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新一轮调整。受此影响,全球本已脆弱的经济仍面临着“双底衰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环球速览     
《经济》2013,(5):92-93
IMF:长期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1日指出,发达国家央行长期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加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其在当天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分析指出,从短期来看,发达国家央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改善了国内银行业状况,并促进了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但从中期来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是世界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的深度转型期,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启动了宽松货币政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扰动,也给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带来了冲击和影响。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是结构性矛盾的凸显期,切实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马勇  王莹曼 《金融评论》2022,(2):1-20+123
本文基于国内97家商业银行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货币政策及其稳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政策利率降低和货币政策波动性增加都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2)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越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银行,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风险承担行为相对更为激进;(3)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效应在不同的经济金融周期形势下具有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在宽松货币环境、信贷扩张期和经济下行期的作用,要分别强于紧缩货币环境、信贷紧缩期和经济上行期;(4)在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更加激进的银行风险承担行为;(5)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加强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这说明基于“双支柱”的组合式调控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货币政策无法兼顾多重目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毛丽冰 《经济》2013,(1):26-29
令人沮丧的2012年已经过去,世界末日没有到来,经济困境已让各国苦不堪言。这一年,国际经济在各种风险因素叠加下风雨飘摇,一方面危机尚待解决,复苏动力仍显不足,疲软的态势很有可能延续到2013年;另一方面,各方利好与宽松的宏观政策相继推出,经济复苏的曙光若隐若现。2012年12月12日,美联储终于在众人瞩目下推出QE4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称,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这说明货币政策取向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链条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本文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释义谈起,就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支付风险的防范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措施和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了2012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提出了货币政策建议。本文认为,2011年,面对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条件向常态水平回归,有效遏制了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2012年,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局面下,中国人民银行需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适度增长,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多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挽救经济。美国除于2008年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11月更提出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希望藉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本文尝试以不同的经济学派的货币理论,分析这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效,并藉此对西方经济学派货币政策的一次文献综述,整理不同经济学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吴木林  刘松 《现代经济信息》2013,(8):100-101,104
从2008年开始,世界各国都陷入了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经济大萧条的恐慌之中,当然我国也被卷入其中。为扭转经济增速的急速下滑,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就包括了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建立VAR模型来分析金融危机期间货币供应量与出口总额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出口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提出后危机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印钞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现状、原因;量化宽松损人利己的特点、性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中国带来了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的影响;中国应必须采取系列相应的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总额高达4万亿元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方案,包括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城乡居民补贴、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减税、扩大银行信贷等在内的十大措施,是中国迄今为止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最为重大的举措.会议还决定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9.
2012年9月,美联储开始进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三轮执行,至此,美国已经持续四年的时间实施极端的货币政策,将利率降至较低水平,对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性质,它将首先造成美元的贬值进而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本文基于此北京,对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证明,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通过影响进口价格和外汇储备来同步造成我国CPI的上涨。  相似文献   

20.
2021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金融发展,国内货币金融环境从极度宽松回归相对中性,宏观杠杆率降幅明显,货币政策空间明显拓宽。2022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方面,房地产市场快速去杠杆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和盈利能力弱化并存,隐性债务严监管下弱资质城投的再融资风险和违约风险趋升。国际方面,中美两国经济金融周期开始错位,需警惕美联储加速退出超寬松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整造成的外部冲击。应对三重压力要求金融宏观调控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货币政策总量宽松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着力提振最终需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定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