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讨论了中国中青年家庭参与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具有\"财富效应\";人力资本风险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替代效应\";房产对青年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但对中年家庭没有\"挤出效应\";综合考察中青年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年龄效应\",但细分年龄段后发现,中年家庭具有明显的\"年龄效应\",而青年家庭的\"年龄效应\"并不显著;家庭财富促进了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具有医疗保险、商业储蓄保险的中青年家庭更可能投资风险性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知识通过优化家庭资产组合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积累,这表现为具有较高金融知识水平的家庭会将资产更多地配置到金融资产上,尤其是风险金融资产上;同时会降低其在非金融资产上的配置,但会提高生产经营性资产的配置.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低资产家庭财富积累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村地区、高年龄组和低教育水平家庭财富积累的边际影响更大.此外,基于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4和2015年最新季度数据的分析发现,金融知识会显著促进家庭财富增长,这进一步证实了金融知识对财富积累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1997-2009年家庭债务与劳动参与率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家庭债务与劳动参与率变动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家庭债务与劳动参与率变动存在非一致性关系,家庭债务每增加1个单位,会促使劳动参与率减少0.246个单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政府应该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银行应该完善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措施,家庭应该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与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和资产期限结构的匹配关系。最后表明,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公司的资产期限与债务期限的匹配关系不大合理,债务期限与资产期限相比较短,应采取一定措施使二者匹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和资产期限结构的匹配关系.最后表明,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公司的资产期限与债务期限的匹配关系不大合理,债务期限与资产期限相比较短,应采取一定措施使二者匹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支付方式,影响着居民的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而实现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路径是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用最大化。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价值最大化。研究发现:家庭使用移动支付对风险资产投资有正向促进作用,对无风险资产投资具有负向影响,且工具变量回归和稳健性检验表明该结果稳健有效;机制分析表明移动支付主要通过改善储蓄账户数目及家庭对金融知识关注程度两个渠道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异质性分析显示移动支付对身体健康、高等收入水平及高等受教育水平的家庭投资风险资产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居民金融知识关注度;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拓宽金融服务边界;政府应积极开展数字人才的培育和储备工作,持续推进移动支付健康发展;强化金融监管,减少家庭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9.
10.
11.
Abstract:We analyze some core features of the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anadian and U.S. economies over the last half century, as they became increasingly financialized economies resting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as the key contributor to economic growth, despite weak growth in real wages and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This growth in consumption spending is highly fragile not only because it is a debt-led growth that has relied on an unsustainable expansion of household indebtedness largely dependent on credit bubbles in the housing market,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perverse form of this indebtedness. Studied from the angle of disaggregated household consumption/saving behavior, it is the poorest and most vulnerable households who have been building up unsustainable debt, thereby presaging increasing financial fragility and crises. 相似文献
12.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受“有限参与”的困扰。与此同时,我国房地产市场却发展迅速,居民对房产的投资是否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发展?采用2011年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CHFS)的数据,侧重于从房产持有角度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房产持有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存在一个5%的临界值,即房产持有对5%以下的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有促进作用,而对5%以上的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呈显著的负效应,这个结论即使在控制了许多传统解释变量之后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3.
14.
国内学者对中国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这些研究成果在变量计量、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目前的成果也存在对中国资产结构、资产市场演变等研究背景考虑不足和成熟计量模型缺失等缺陷。 相似文献
15.
经济适用房与高房价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2005—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房价增长速度与经济适用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并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长期和短期关系以及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经济适用房对全国房价增速起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力先增强后衰减,影响较小且会在10个月后消失;在长期,经济适用房与全国房价增速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估算与实证分析:1998-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开放,国家金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警示我们,在金融业发展、开放与创新中,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结合中国实际,选择微观、宏观和国际市场三大类17个金融经济指标,采用主观赋值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国1998-2007年金融安全指数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影响金融安全的主要风险变量对中国金融安全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违约风险(不良贷款)和国际游资风险构成了中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威胁;资本市场风险与中国金融安全状况同方向变动;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胀风险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笔者采用1997年~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考察了中国家庭债务、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家庭债务、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存在均衡关系,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显著,但家庭债务拉动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较小;从短期波动关系来看,当居民消费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42的调整力度把非均衡状态拉到均衡状态.要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应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注重发挥住房的财富效应并合理配置家庭资产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从不同所有权类型的激励效果出发,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约束下,研究了私有产权与国有产权在产业间的配置问题。基本结论如下:私有制下企业经理工作努力水平、创新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高于国有制下的水平,但私有制下的公共投资低于国有制下的水平:就某一产业来说,从社会整体效益来看,存在国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权衡问题;具体而言,当产业外部收益较大且产业重要程度较高时,应采取国有所有权形式,否则应采取私有所有权形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结构,从而保证其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并以改进的经济模型,通过对我国1978-2006年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其在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失衡,进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整体偏弱,公司业绩与债务水平显著负相关,但由于直接财务效应影响的差异性,以及债务期限结构、公司控制人性质、股权集中度和流通股比重等因素的作用,使债务水平具有较好的托宾Q效应,从而出现效率悖论现象。改善债务期限结构,增强金融机构对外信贷的预算约束和监控力度,加强国有投资主体对控股公司的约束力,强化股权制衡关系,加强证券市场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