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讯     
《中国老区建设》2009,(2):46-47
杞县农民新疆摘棉“摘”回1600万,枣阳7亿资金建设农田水利,陆河总投入资金4600万修水利,粤北首家禽类项目在曲江奠基,一个电话解决难题,襄阳人力资源市场为农服务,龙岩首支武警森林部队进驻上杭。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关键时刻,还需要政府“挖坑”,即通过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但要注意的是,其一,不能乱“挖坑”:其二,不能重复“挖坑”:其三,不能唯政绩“挖坑”。  相似文献   

3.
江南的经济强镇——余新,最近新冠上了诸多称谓:“高铁时代”、“站台经济”、“同城效应”、“创新创业基地”、“卫星城镇”、“生态文明”、“人居余新”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4.
董登新 《西部论丛》2009,(12):66-68
30年改革开放,我们从“大一统”的公有制经济逐渐过渡到“多元化”的国有控股经济(注:“国有控股经济”这一称谓只是笔者的一种创意,未必妥当,仅在本文中使用)。为此,我们曾经经历了一场“国退民进”的经济改革与经济运动。30年后的今天,一场莫明其妙、突如其来的世界性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5.
磨长英 《广西经济》2007,(11):16-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亳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并明确提出:“推进公平准人,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这“两个平等”,是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理论上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的进一步确立,为实现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剑 《中国报道》2008,(2):68-71
2007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布重要信息: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局面,政府对2007年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进行了准确判断,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功成身退,“从紧的货币政策”登上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5,(5):23-25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一盘棋”中,先后走出了三步棋:“沿海改革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第四步棋落到了中部倔起上。春江水暖鸭先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中部崛起中率先提出“走在中西部前列,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2002年6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即以武汉为核心,包括黄石等周边100公里的8个城市,逐步将其发展成内陆地区最重要韵经济增长极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我国宪法的规定和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充分肯定了集体(合作)经济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共同处于主体地位,阐述了发展集体(合作)经济重大意义。但是,最近一个时期,有些报刊和地区负责人对宪法的规定和江泽民同志的报告置若罔闻,闭口不谈发展集体(合作)经济,却大肆宣扬发展私营经济,甚至提出:“集退私进”,“地方经济要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公然否定集体(合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些言论和观点,不仅严重影响集体(合作)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这些言论和观点必须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泛滥,以坚持集体(合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郑少华 《开放潮》2005,(11):43-44
“混合经济”概念分析 在我国长期以来,从决策者到理论界很多人都认为当代市场经济形态的主流形式是自由主义私有制经济,但这一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事实上,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早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美国后凯恩斯派的经济学家汉森在1946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一书中指出:“自从19世纪末期以来的西方经济已不是纯粹私人经济,而是双重经济,政府已参与企业活动。双重经济并不是私人经济向公有经济的过渡,而是向社会福利为重点的‘混合经济’过渡。“萨缪尔逊也认为:“美国的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在其中国家机关和私人机构都实行经济控制”。他批评“自由放任”时写道:“看不见的手”虽然“是一个有价值的见解,但是经过思考和两个世纪的经验之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学说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去年夏天,湖北省枣阳市遭受6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三个月时间连降七场大到暴雨,累计降雨量达1463.2毫米,超过枣阳多年平均降雨量870毫米的37.5%。全市共有24多万人受灾,倒塌房屋近千间,,受灾庄稼81.95公顷,绝收5.7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3亿元。灾害发生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提前谋划,不等不靠,带领全市人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避灾农业”。一是“稻、渔、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苏州、温州作为“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赢得了奇迹般的发展。虽然两地在发展方略上各有偏得(一个以外向型经济名闻遐迩,一个以个私经济声名远播),但有一点却殊途同归: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两地经济都在向现代市场经济靠拢,都在同国际经济一步步接轨,因而也都各自在为“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注入新的内涵。苏、温两地的发展轨迹还可以告诉我们一个更为朴素的道理:沿袭传统模式不行,守着现有经验不行,立足当地实际,走区域特色之路,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再创辉煌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网络经济的定义及其与信息经济的关系发端于本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正给人类文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在信息革命中出现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两大趋势更改变着现代经济活动的面貌,因此便有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及“网络经济”等新名词。笔者认为,这里“数字化”趋势形成了“数字经济”,也就是现在普遍关注的“知识经济”(确切地说应该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而“网络化”趋势形成了“网络经济”(即“世界经济的网络化”)。笔者认为,信息革命所形成的网络经济可以有两种涵义:若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网络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中国集体经济》2005,(7):19-20
党中央、国务院对集体经济一直十分重视,对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发展”、“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继续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东亚模式过去曾以东亚奇迹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笔者认为,它还将再刨历史性的辉煌。东亚模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赶超型的发展模式。东亚经济起飞,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两百年,历史决定了东亚经济的发展只能采取赶超型,也决定了东亚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依靠三个轮子——政府的“主导”、“夹生”的机制和制度工具、“外向”型经济。东亚经济的这些特点,使得东亚经济在其市场经济体系的培植、发展过程中常易出现各种“不协调”或“扭曲”现象,而金融领域中这些“不协调”或“扭曲”现象便可能成为金融风险的“风源”。  相似文献   

15.
在巴菲特、索罗斯相中中国概念股之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概念”根本上不了台面,原因是什么?华尔街的分析师评价:“中国的股价很难反映中国经济的态势,在中国,经济好并非意味着牛市的到来。”这的确称得上中国的特色了——“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先天职能对于中国股市无效!  相似文献   

16.
酷暑中的7月,中国经济“半年报”热辣出炉,面对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内部调控的种种疑问,这份“半年报”正面做出了回应:上半年中国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6%,这一数据让中国经济“滞胀说”中的“滞”字无从谈起。但在靓丽的GDP数字前,我们需保持一份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后者发展尤为迅猛,并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极大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张,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思想,“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报告以作者的“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和“第三波转型论”为理论依据,对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的理论与方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总体上正由“生存型”阶段转向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型”阶段,传统的低成本粗放型工业化模式进入调整转型期,城镇化将延续快速发展态势,体制改革也将呈现新的特点。在未来几年,中国应实行人本、绿色、创新和协调八字方略。人本战略:由“物本导向”到“人本导向”;绿色战略:由“环资启蒙”向“生态社会”;创新战略:由“加工基地”向“创新高地”;协调战略:寻求内外、产业、区域和城乡四个经济结构的各自均衡和总体协调。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体制的转型。应及时由单向度的经济转轨拓展为多向度的“五环改革”。要准确把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五环改革”的“靶心”,特别要注意摆脱特殊利益集团的束缚和掣肘,从而为发展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9.
项目换新、技术革新、产品出新,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也可能转变为新的经济“亏损点”,让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的大中型亏损企业中,有20%以上并非“历史原因”,而是因为新的经济“亏损点”拖垮了企业。例如,名噪一时的珠海“巨人”集团,在发动所谓“三大战役”(电脑、保健品、医药)后,已陷入了重重困境。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新的经济“亏损点”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决策不讲科学。在现实工作中,不少决策建设项目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经济学的一个规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观察到,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两者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升高。”这种关系被称作“奥肯定律”。“奥肯定律”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率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一种经验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