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明生  李泽广  刘欣 《财经研究》2004,30(12):130-140
通过对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金融结构宏微观变量间存在着相背离的悖论.经典的金融制度结构理论对此悖论的解释是苍白乏力的.在探讨我国金融结构悖论的形成机理时,需要引入"中国特色"变量:融资选择权约束、银行效率、企业成长周期和居民资产组合偏好与内外部约束等因素,从而构建新的逻辑框架来解释这一悖论.  相似文献   

2.
住房商品化是为解决与改善劳动者的居住条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住房商品化同时劳动力也出现商品化进程。住房作为特殊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在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再生产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没有被较好地兼顾。劳动力商品化与住房的商品化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悖论,这些悖论也是当下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根源。应从劳动力商品化和再生产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劳动者的住房问题,将住房问题纳入社会生产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讨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中,一直存在着各种声音,有人认为其是一种不受现实事物左右的价值观念,还有人认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是用理论对研究方法的一种验证,更有人认为是解释了会计研究方法的种种特点。显然,这些观点的产生都是经过推理而衍生出来的结论,而并非是对会计规范研究的定量分析,很难在现实的实践中得到验证,这也造成了对会计规范研究方法本质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对每一项都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讨。由于会计规范研究方法是随实证研究方法引进的,以为引进就是正确、科学并具有权威性的,所以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经验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是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该模型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分析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得到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是保证其出口的重要条件,从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内销企业的结论。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却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未必高于内销企业,甚至低于内销企业,即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目前,对于"生产率悖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验分析,并没有提出一个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文章从扩展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角度,建立了一个旨在解释"生产率悖论"的数理模型。尽管该模型对"生产率悖论"具有解释作用,但是并没有否定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作用。文章进一步使用较新的LP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并运用统计法检验了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大部分行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总之,文章研究认为生产率只是企业出口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也重新构建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传统的贸易模式不能持续,而且国内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凸显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紧迫性。对于地域广阔、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的中国,地区间产业转移似乎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但是,目前中国地区间产业转移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如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且以省际转移为主,产业转移对拉动内需和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产业转移会拉大地区间发展差距等。文章说明了这些误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作者关于产业转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王宇 《经济师》2006,(1):258-259
信用悖论是存在于商业银行界的授信分散化的理论要求与信贷集中的现象相互矛盾的现象。数据显示,中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不但没有充分分散化,而且有更加集中的趋势,这样不但给单个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整个银行业也潜伏着信用危机。文章分析了信用悖论的含义。中国商业银行存在信用悖论的原因,最后给出了三个可行的解决办法:加快建立完善征信系统,将银行内部评级外部化;集中贷款给经营情况负相关行业,对冲信用风险;鼓励金融创新,积极使用信用衍生工具,将信用风险通过市场对冲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严格的学术规范是实现中国经济学研究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思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先驱者之一,但凯恩斯却极力贬损马克思及其《资本论》,而且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既没有具体引证或注释马克思的任何相关文献,在专门介绍其理论先驱者的相关论述时也唯独没有介绍马克思,其目的是为了掩饰其"伪原创者"的实质。因此,他对待马克思的这种态度是有违学术规范的。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马克思对待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包括古典经济学家和他严厉批评的庸俗经济学家的态度,即使用现在流行的西方学术规范来衡量,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因此,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应当继承马克思的研究精神,坚持严格的学术规范和研究态度,以此真正实现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之也带来许多与经济发展悖论形态的矛盾、冲突和危机.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悖论,在新的高度上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持久发展,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对经济发展中悖论的理性反思和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学者围绕"中国的官僚政治制度"来破解所谓"李约瑟难题",但会导致逻辑"悖论".李约瑟本人与王亚南都认识到"李约瑟难题"实质是个"韦伯命题",但他们都没有对这个"韦伯命题"给出最终答案.其实,"韦伯命题"和"李约瑟难题"的解就在《资本论》之中.由于中国的"地主经济"封建制不同于西欧的"领主经济"封建制,劳动力难以变成商品,从而货币难以变成资本,造成了中国资本主义制度难产;资本主义难产又导致了中国近代的科技落后,从而沦为后发展国家.不过,在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世界的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也只能通过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基于"李约瑟难题"研究的方法论启示是,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真正破解这类所谓"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精神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市场经济浪潮。从传统角度而言,在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凭借深厚的知识积淀和技术研发能力进行技术创新,进而实现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中,科研机构与企业扮演着不同角色。科研机构承担科学技术的研发拓新而企业负责将技术成果商业化,并投放市场,这两种行为之间由于存在价值观、目标、组织认同等分歧而难以共存。因此,在这种两难选择下,按照权变理论的逻辑,科研机构与企业通常只能二者选其一。基于新的悖论整合思想研究认为,科研机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学术创业是可以存在的。通过对学术创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不同悖论进行归类,提出对包括二元情境、二元能力、二元领导等在内的组织二元性的认识,并建立一个动态管理模型,从而形成学术创业型组织中悖论的管理思想体系。最后,以杨代常科研团队为案例对动态管理模型进行验证,探讨二元能力培养方式,以期为学术创业发展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944年7月,44国代表起草并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希望建立一种国际货币体系来实现国内的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并使各国在不限制国际贸易的条件下实现外部平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下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后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认识到,在布雷顿林体系下,有一个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特里芬"悖论,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形成了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在新的体系下,出现了新"特里芬"悖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亟待建立一种全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产业同构问题,并认为高度的产业同构将导致区域内的恶性竞争。然而,长三角地区大多数产业并没有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相反,该地区的产业同构现象与高速增长现象始终相伴相随,尤以制造业为甚,从而产生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的"悖论"。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的认识,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文章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悖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精神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市场经济浪潮。从传统角度而言,在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凭借深厚的知识积淀和技术研发能力进行技术创新,进而实现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中,科研机构与企业扮演着不同角色。科研机构承担科学技术的研发拓新而企业负责将技术成果商业化,并投放市场,这两种行为之间由于存在价值观、目标、组织认同等分歧而难以共存。因此,在这种两难选择下,按照权变理论的逻辑,科研机构与企业通常只能二者选其一。基于新的悖论整合思想研究认为,科研机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学术创业是可以存在的。通过对学术创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不同悖论进行归类,提出对包括二元情境、二元能力、二元领导等在内的组织二元性的认识,并建立一个动态管理模型,从而形成学术创业型组织中悖论的管理思想体系。最后,以杨代常科研团队为案例对动态管理模型进行验证,探讨二元能力培养方式,以期为学术创业发展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进入到了攻坚阶段.此间,尽管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但也存在和积累了若干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用西方的主流经济学来分析,很难讲得通.被称之为中国经济"悖论".以下就三个典型悖论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经过十年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问题集中体现为,中国证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投机者的天堂,投机气氛浓重,导致市场起伏较大,波动剧烈,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微观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状况,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宏观层面的实际情况.股市作为一种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并没有真实、完整地体现出来.面对我国证券市场必将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整个市场的不稳定及引发的市场的脆弱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下面谈一点对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资产定价理论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但由于资产定价理论存在的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不断接受着各种实践检验的挑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经典资产定价理论存在着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悖论,这些悖论突显了资产定价基本思想在未来资产定价理论发展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于志华  胡正明 《生产力研究》2007,(10):123-124,142
提出对服务补救悖论的正确理解;通过整理国外服务补救悖论的研究线索,对服务补救研究结论的差异性进行解释;对服务补救悖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服务企业在服务补救管理中如何服务补救悖论现象,提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科学标准的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杜金沛  邢祖礼 《财经研究》2005,31(12):41-53
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的运用历来都存在争议.文章在对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区分的缘起、内容和产生后果的分析基础上,对经济学的"科学性"标准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经济学研究中忽视甚至无视价值判断等一系列规范性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规范方法的运用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经济学本身的学科属性决定的.实证主义经济学和规范主义经济学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9.
均衡价格定理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和基本信念.在经济哲学的视域中,均衡价格定理存在着三个悖论,即经济人理性与非理性的悖论、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专制的悖论、竞争与垄断的悖论.经济人理性与非理性的悖论反映出均衡价格定理对经济活动主体的片面认识.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专制的悖论暴露出均衡价格理论的折中主义方法难以揭示现实中的经济矛盾.竞争与垄断的悖论则体现出均衡价格理论的机会主义思想特征.均衡价格定理的三个悖论挑战着它的理论完满性和理想性,折射出其理论的庸俗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成为一门炙手可热的专业,高中生也接触到了会计学,这也突出了会计学的重要性.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是会计学中最基本的职能,"会计管理"的概念,是树立在"会计是一种管理运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这一认识基础之上的.本文认为,通常讲的"会计",就是指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是当今社会比较重要的工作之一,每个企业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会计,所以,"会计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职业,对"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也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会计管理"概念的详细解释,引导高中生对"会计管理"概念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