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煤炭企业过去那种以生产要素在数量上的扩大为主,通过大量资源的投入,获得经济高速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煤炭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本文从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必然性。由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决定煤炭企业在实现以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难题,提出了煤炭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重要的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煤炭企业发展的指导性方针,对促进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了解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基本规律,可以对我国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建立在粗放型增长方式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在资源、环境、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和困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不懈的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3.
曹娟 《当代经济》2005,(3):47-48
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有学者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比较得出以下两点重要结论:第一,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技术进步因素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因素。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表明: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1年,GDP就会增加9%。所以要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根本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这是“十一五”时期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因素,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洪文 《经济师》2008,(6):63-65
所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其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内容。现阶段,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调节机制,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相关范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学的角度对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内涵进行论述,并与增长、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对应范畴进行全方位的辨析。得出结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照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并最终实现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王梦茹 《经济论坛》1996,(17):14-15
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王梦茹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今后15年奋斗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需要重视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一些新兴工业化国...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仅仅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是向更高级的增长方式转变,即向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持人们群众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加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选择,一是以加快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改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环境;二是以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以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是以城乡协调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五是以充分就业与公平分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六是以政府转型服务于科学发展保障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认真贯彻这一重要方针,对于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这一根本性转变,必须在“全方位推进”上做文章。一、转变经济调长方式,首先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找准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要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一…  相似文献   

10.
段耀先 《经济论坛》1996,(12):28-29
加速企业技术进步是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段耀先在整个“九五”或以后的更长时期内,工业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来进行,都要有利于实现这个根本转变。根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结合当前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受到行业结构、地区差异和城市规模的约束: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小城市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适合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模式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东部、中部、西部)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本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区效应。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固定效应模型,对1985~2006年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化上看,中国经济增长差异呈现先趋同后趋异再趋同的趋势,并表现出两俱乐部趋同;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且收敛速度先减缓后加速。从空间演化上看,经济集聚和省域差距相伴随出现,增长过程中区域外溢显著存在,促进了经济的趋同演化。  相似文献   

13.
现有文献表明,大多数学者认为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属于要素投入驱动型增长.不可能持续。对此,本文在以前结构转换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通常使用的索洛增长因素核算方程中隐含的效率提高类型与实际不符,由此可导致严重低估实际的综合效率提高;而由Klenowand Rodriguez—Clare(1997)发展的核算方法才是封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解的正确方法。然後对以此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解测算的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据此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第一、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效率提高型快速增长,综合效率提高作出了主要贡献,要素投入也有一定的贡献,但比重较小;第二、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不同于改革前,後者的特征被再次证明主要是依靠要素投入;第三、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综合效率提高,主要来源于二元结构转换效应和经济体制转轨效应,教育和科研开发的贡献属于成长中的因素。所以,也不同于发达市场经济的常规增长方式。这些就是中国式综合效率提高驱动型经济增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和平 《技术经济》2007,26(10):51-52,7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等问题,不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将难以继续保持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此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旅游业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但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旅游业应发挥"保增长、扩内容、调结构、惠民生"功能,实现包容性增长。关注国民福利的改善和提升,实现旅游业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外资代工型增长模式—以中国苏州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资代工型增长模式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商代工资本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模式,在资本形成、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促进了经济的集约化发展。但该模式也面临着外部风险和可持续性的挑战,政府应及时推动本土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促进外资代工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突出。此项研究通过对地区经济差异的统计描述,并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在传统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两个变量来考察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得出了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1)在1978—2002年的长周期样本中,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2)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国资本—劳动比和TFP的提高,进而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影响逐步消失;(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时变特征"源于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和增长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利用"菲德模型"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其中将我国的经济部门按照"菲德模型"的要求划分为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和非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并提出两个假设:①高新技术产业和非高新技术产业的边际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②高新技术产业的边际要素生产率要高于非高新技术产业。然后利用我国两类经济部门1995-2005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主要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实现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运用TFP的变动来对经济增长潜力展开分析,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常见研究思路。从新古典模型出发,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TFP进行估算分解,并构建TFP、GDP增长、资本增长和劳动力增长之间的VAR模型。实证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已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资本要素的有效流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将提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注重进行技术基础的革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