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征收补偿,主要是对土地征收的直接损失进行补偿,这有失公允.此外,还应该对未涉及的残地损失、工事费用、移迁费、营业损失与租金损失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失地农民的社保权益等进行补偿.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立法还应从这三个角度来完善补偿范围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土地征收问题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认为征地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在我国居于第一位.征地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是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导致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低、补偿范围窄、补偿方式不够灵活,都迫切需要改革.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是征地制度的基础,明确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是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前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征地补偿标准以耕地常年产值为依据,以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发达国家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为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宝贵借鉴.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可通过提高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方式、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式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行立法对征收农民集体的土地具有明显的国家强制特征,土地征用补偿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有:补偿并非针对土地所有权,补偿标准"就低不就高,"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并没有公认的补偿原则,暴露出我国征地补偿机制存在根本缺陷。因此,文章建议,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在立法上应当对土地所有权予以补偿,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土地征收补偿方式多样化,设立独立的征地补偿费评定机构和征地纠纷调解仲裁机制。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经济战略之一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需要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障,土地征收不可避免。解决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立足辽宁,面向沿海经济带,借鉴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先进经验和模式,进一步完善制度,统一政策,科学规划,遵守征收程序,灵活补偿,多元安置,切实兼顾项目建设和失地农民利益,建立有特色、有成效并且符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实际需要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廖雨濛 《当代经济》2014,(24):90-93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未给予农民财产权充分保障.表现为:“公共利益”界定不明;补偿标准过低、测算依据不合理、补偿范围过窄;征地拆迁补偿制度缺失;补偿方式单一;安置责任不明确;补偿金分配不到位;征收程序缺乏正当性;因此,在借鉴国外通行做法,结合国内具体特点,应当采用“概括+排除”的方法界定“公共利益”;扩展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丰富补偿方式;引入司法救济,充分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土地征收补偿的法律存在一些制度、设计理念等问题和缺陷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的途径和建议,希望能够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从而更有效的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与公共设施建设不断的扩大,土地征收是不可避免的,而征收数量也必然会增加,规模也必然会扩大。土地征收的过程中,牵涉到许多权益问题,权益间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土地征收的补偿就是为了调节与解决这些冲突所制定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实践之中表明了,有效解决土地征收的补偿问题,对国家的建设与社会公共的利益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对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李妍 《经济师》2012,7(3):21-23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低、范围窄,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根据"特别牺牲说",在征地中应当确立按照"所有权人所失去的,而不是征收者所得到的"作为补偿原则。在我国特定的土地制度下,农村土地的市场价值不是征地中"所有权人所失去的",因而不应成为补偿的标准。农民在拥有土地时享受到的利益才是土地被征收后"失去的"内容。因此,需要正确评估失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按照农民在征地中"所失去的"为依据制定补偿标准和范围,才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适合国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实体法的缺陷分析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实体法存在着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征地范围过于广泛、补偿制度设计不科学等缺陷。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这使得农民无法享受土地增值收益,造成实际分配不公和土地开发时机被延缓。这需要通过明晰土地产权、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征地范围、确定土地征收合理性补偿标准以及改进土地安置补偿模式来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实体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在土地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制度两个方面存在的缺失,本文运用法律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缺失做出了分析。本文认为,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目的必须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时,对土地的补偿应以市场价格为准,让农民从征收后的土地增值中分享利益。这也是经济学中资源效率配置对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直接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实行“双轨制”管理的背景下,城乡土地征收拆迁市场明显具有买方垄断的特征,征收拆迁补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农地和市地征收拆迁补偿在时间和空间的测算结果表明:地均农地补偿远远低于市地补偿,但农地的人均补偿却高于市地,泰尔指数的测算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土地征收拆迁补偿在不同权重下的差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征收拆迁、土地财政和土地市场等方面的“双轨制”垄断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日本从1951年《土地征收法》颁布至今,已形成了规范的土地征收程序。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征收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在系统总结中日现行土地征收程序的基础上,对中国现行土地征收程序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借鉴日本相关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土地征收程序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中国土地征收程序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田古 《经济研究导刊》2008,(14):160-161
我国目前的国家征收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着宪法层面、统一立法层面以及程序设计层面几个主要缺陷。与此相适应,对该制度的完善也应从这些角度入手。在宪法中,首先要形成关于国家征收补偿的三层内在逻辑结构;其次是时公共利益内涵和公正补偿原则的确定;未来的有关立法,要在制定统一的《国家补偿法》的基础上,从公共利益审查、补偿数额确定以及被征收入救济途径几个方面构建完善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农地产权制度不仅影响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土地征收冲突的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土地征收过程中征收权的扩张和农地产权的缺位。分析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程序,农村土地产权的缺位集中表现在:公共利益模糊、产权主体参与程度不够深入、补偿机制不合理、救济途径缺失。最后,从保障农地产权的角度提出我国农地征收制度的完善必须在理念上确立制约征收权、保障农地产权的立法精神,在法律程序的设计上必须强化对征收权的制约和农地产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问题已成为中国现今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土地征收补偿存在的弊端是引起土地征收问题的主要原因。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的确定,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补偿不仅将有助于解决中国的土地征收补偿问题,而且也体现了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收补偿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存在的农用地,是农民手中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本。土地征收具有强制性,也必然具有补偿性即政府可以依法基于公共利益强行征收农民土地,那么基于公平、正义原则,国家牺牲无责任特定人的合法权益以满足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时,就必须对受到损害的特定成员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各国选择什么样的理论和原则作为制定各自的补偿标准的依据,会直接影响到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付青 《经济研究导刊》2009,(34):118-119
征收的补偿问题,是土地征收中的核心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公权力从个别公民得到不平等的利益时,要么必须予以解除,要么通过赔偿给付给与补偿”,土地征收亦应如此。如果处理不好土地征收补偿的问题,势必会引起社会矛盾的出现,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如何确定征收补偿的标准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试图分别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征收和合理补偿原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徐永赞  辛辉 《经济论坛》2007,(11):126-12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征收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由此引发的矛盾也成为政府和公众普遍关心的大事.在土地征收中,突出问题之一是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叶国栋 《新经济》2014,(14):67-6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作用显得越来越明显。土地征收关系到各个方面,对于平衡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冲突有着重要作用。目前的农村征地补偿制度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若是不加以改进必然会明显减慢社会进步的速度,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在现实的实践中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方面存在的不足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在社会的发展中不仅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增长了许多阻碍。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征收补偿政策现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