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1929年开始,西方各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状态,社会存在着大量失业现象,生产停滞不前,传统的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经济的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西方社会的实际需要。在此背景下,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了他的政策主张,他认为经济经济萧条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政府必须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刺激总需求,才能增加国民收入,摆脱经济萧条。凯因斯认为,对于不同经济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效果不同,在经济萧条时期,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辅以货币政策,能够较快地拉动总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2.
黄蕙 《金融博览》2006,(1):19-19
历经一年的冷热之争,2005年中国经济最终以“高增长,低通胀”的不俗成绩画上了句号,但与此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警灯也随之亮起。为何在宏观调控取得成效后产能过剩问题会如此凸显?过剩产能又将如何消化等等,成为经济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张立群认为,产能过剩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经济萧条时,产能过剩可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偏冷;而从目前中国发展的阶段和大国特点看,产能过剩不一定导致经济偏冷。“只要政策得力,调控好失衡的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GDP仍会保持在8%的合理速度。”国家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世"被一些经济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它必将对中国的经济及社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农业银行在将来中国"入世"后,将会受到那些冲击和影响?农行在中国"人世"的磨合期中又将如何应对?这是农行部门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窥视中国加入 WTO 后宏观经营环境的变迁和农行微观业务经营现状的差异性切入,对农行的经营策略再定位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抛砖引玉。一、中国加入 WTO 后农行宏观经营环境变迁分  相似文献   

4.
赵子青 《时代金融》2009,(9X):79-80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承受着巨大的灾难。股市暴跌,房市低迷,在投资前景一片迷茫的状况下,热钱大量抽逃。然而,自2009年5月以来,逃逸了一年多的热钱又铺天盖地重回中国资本市场,且其增长速度前所未见。这次的卷土重来,逐利而为的热钱将目标瞄准了哪里?又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怎样的演变规律,如何面对当下的挑战,又如何把握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未来之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和德国学者沃尔夫冈合著的《全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回顾与展望》(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19年第一版),从历史视角和全球层面全面阐释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不仅展现了西方国家验证过的历史经验,也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权威读本,寻求能够实现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最艰苦卓绝的阶段,而财政监督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无可估量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到宏观经济的监督管理、小到每一笔公共资金的落实到位,无不凝聚着财政监督工作者的心血。展望十二五,如何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开创科学监督的新局面?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围绕十二五时期的财政监督工作如何开展等系列问题专访国内知名财经学者,共谋财政监督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段力刚 《中国外资》2008,(6):183-184
“孝道”,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学者包括一些国外学者都将其视为中国儒学的核心,在中国的孝道文化中,有相当丰富的内吝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庭规模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养老的伦理学因素分析,我国家庭养老的存在基础已经动摇,而社会养老所必需的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尚未奠定。家庭赡养老人,一方面可减轻社会的负担,另一方面家庭赡养不仅仅提供给老年人物质保障,还能践行孝道,提供给老年人心灵的慰藉。将传统“孝”的观念与中国养老模式相结合,可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之路,充分发挥传统孝道的积极社会作用,建设和谐的中国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8.
水滴 《证券导刊》2010,(17):88-88
从蚕到丝到丝绸,这是中华文明中最神奇的创造之一,丝绸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东方古国悠久文化历史一张绚丽的名片。透过华贵的丝锦,浪漫的西方看到了东方古国的神秘缥缈  相似文献   

9.
从1945年到1974年的三十年间,西方国家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率为4%左右,个别国家如日本达到10%以上。而从1974年到1981年初,西方国家的工业增长率按年平均不到1%,上升最快的只有2%,下降线则达到2—3的负增长。估计这种经济萧条和停滞的状态,还将长期继续下去。其原因是: 一、以美国为中心的体系崩溃了。战后形成的以美国跨国公司对西欧和日本工业生产的控制体系、以  相似文献   

10.
曾涛 《中国传媒科技》2009,(11):117-117
薛涌是一位游走在东方和西方、历史和现实之中的学者。在本书中他对中国发展模式提出了一系列深入思考。比如:中国能够打造出世界金融中心吗?纷繁的大国金融历史能否为中国金融崛起指引出一条“康庄大道”?中国金融又如何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定位?能源消耗已经引发了可怕的生态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大国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能源战略?我们的汽车产业模式该何去何从?面对全球老龄化的日趋迫近,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相似文献   

11.
张琳 《时代金融》2014,(8Z):11-11
近年来,人们突然发现去国外旅游,钱值钱了,可以购买更多东西了,而一些出口企业老板愁眉苦脸,出口利润薄了,甚至还有亏损风险。这些经济现象其实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开始引发各界人士的热议。近9年来,人民币保持了对美元的持续升值,走势明显,从8.07一直到最近的6.14附近。汇率作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价格信号,解释了中国经济的各种现象,折射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等各国的政治经济诉求。归根结底,人民币升值的本质其实就是经济利益的问题。那么人民币升值究竟是利是弊?内在深层次的原因是哪些?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又如何?本文对上述问题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钟伟  何帆  管清友 《中国外汇》2019,(11):29-31
中美贸易摩擦起伏跌宕,令世界瞩目。从钢铝贸易摩擦开始,到试图对中国输美产品发起第四波提高关税措施,从贸易摩擦,到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机制问题,双方磋商协调的领域不断扩展。从中美元首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到当下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关系何去何从?其结果不仅会影响到中美双方,也将影响全球经济和全球治理。在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放缓之际,在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之际,中美经贸磋商会如何演化?中国经济又会承受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突然发现去国外旅游,钱值钱了,可以购买更多东西了,而一些出口企业老板愁眉苦脸,出口利润薄了,甚至还有亏损风险。这些经济现象其实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开始引发各界人士的热议。近9年来,人民币保持了对美元的持续升值,走势明显,从8.07一直到最近的6.14附近。汇率作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价格信号,解释了中国经济的各种现象,折射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等各国的政治经济诉求。归根结底,人民币升值的本质其实就是经济利益的问题。那么人民币升值究竟是利是弊?内在深层次的原因是哪些?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又如何?本文对上述问题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领域话语权提升,为何会令西方媒体如此敏感,他们到底在害怕什么?2月7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又一篇渲染中国威胁的文章,这次的着眼点是中国在制定标准方面的投资正日益增加,正如文章的标题所示《从灯泡到5G,中国与西方争夺关键技术标准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人感动了谁?又到年底。一年一度的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中国工人为2009年度人物的第二名。在解释这一评选结果的时候,《时代周刊》说: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工人的辛苦劳动,才让世界经济渡过难关。一年前,当中国人说要在2009年争取8%的经济增长率时,西方大部分人感到这是幻想。可是中国人做到了,《时代周刊》说,这是谁的功劳?首先是大量的工人,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正在崛起的全球支付业中心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国民消费水平的快速提升,支付业逐渐呈现出从"西方"向以中国为主的"东方"迁移的趋势,仅以全球银行卡的发行量为例,2010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与仁爱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价值何在?不是没有答案,而是答案太多,以至于没有答案.意识到生命与思考生命不是一回事.意识到生命是人性的自觉,思考生命是理性的探索,这两者都是生命的真谛.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表现的不同之一就是中国人重人性的境域,西方人重理性的论域,在中西分隔的漫长历史年代,东方和西方各自偏重地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特征.当理性的思考今天仍在为文明的冲突而绞尽脑汁时,历代中国人却以木讷的内在直觉理性,表现对出自生命真谛的领受和人性的宽容.东方理性异于西方理性之处不在于表达而在于表现,不重于分析而重于呈现,不强在理解而胜于智的直觉.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经济有两大怪:一是花高价把一船船的矿石和原油从拉美或澳大利亚拉回来;二是压低价将一船船的衬衣、鞋子和日用品出口到欧美。高进而又低出,中国经济正陷入令人痛心的“利润黑洞”。  相似文献   

19.
新环境     
或许西方出现了心理落差,面对东方的快速崛起,“谁是老大”的声音从地球的另一端传耘、中国周边海域也呈现摩擦多发、频发和齐发的“乱象”,一时间热闹非凡.中国作为一个成长型、赶超型的大国,持续三十多年的发展速度和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对外部形成了“冲击效应”,又反过来改变着中国未来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宋斌 《中国外资》2003,(11):11-13
<正> 近年来当全球电信市场逐步走向萧条,市场需求日渐萎缩之时,中国的电信市场却始终是一片灰暗中的亮点,它以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不断吸引着全球各大跨国公司的进入。来自世界各地的电信跨国公司们在此上演着新时期的市场竞争中的“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