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1978—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核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度量技术进步偏向情况。结果显示:1987年后我国工业及大多数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增长率比较低且1990年后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效率的上升速度小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且资本生产效率下降的速度大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同时,大多数行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越突出,则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越明显。这说明我国工业及行业技术偏向的选择并非是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多要素投入框架系统考察了资本、三种技能劳动和不同技能劳动内部之间的替代弹性、行业技术进步水平及其偏向性。研究发现:一是我国细分行业的资本—高技能劳动表现为互补关系,资本—中低技能劳动在多数行业中表现为替代关系,并且资本—低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呈现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倒“U”型趋势,本文测算的要素替代弹性时变特征可以为解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高技能—中低技能劳动在多数行业中表现为互补关系,意味着相比于高技能劳动,资本对中低技能劳动的替代性更强。二是我国细分行业的全部技术水平及国内技术进步水平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多数行业的国内技术进步水平与全部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的差距在2007年之后逐渐缩小,部分行业甚至出现国内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赶超全部技术进步水平增长率的趋势,这一特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表现尤为突出,说明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有向发达国家收敛的趋势。三是我国细分行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和高技能劳动,技术进步增加了资本与高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同时降低了中低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并通过提高高技能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对增长率削弱了收入分配偏向资本的程度,该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给出技术偏向程度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研发及对外开放对其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我国工业行业国内研发及进口、出口、FDI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内研发、出口和FDI使得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即使得资本边际产出的提高多于劳动边际产出的提高,且国内研发的作用远大于出口和FDI的作用,而进口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将数据分为资本品行业组和非资本品行业组分别加以分析,发现资本品行业组国内研发和出口使得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进口与FDI使得技术进步偏向劳动,非资本品行业组的结果和分组之前的结果相差不大。结论是国内研发和对外开放均对技术进步偏向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尽管偏向技术进步被视为可再生能源消费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但现有研究普遍忽视其对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影响。基于偏向技术进步理论框架,运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技术进步的偏向性以及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间的替代弹性,进而判断2000—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的偏向技术进步是否推动了可再生能源转型。研究发现,整体上技术进步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间偏向于使用更多化石能源,且二者之间具有替代关系,这表明整体上偏向技术进步不利于可再生能源转型。分省域看,仅有上海、浙江和湖北的技术进步偏向于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且可再生能源能够有效替代化石能源,这表明上述省份的偏向技术进步有利于可再生能源转型。  相似文献   

6.
借助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利用1985—2013年中国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总体偏向性以及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变化速率。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402,资本与劳动呈现互补特征,且中国的技术进步呈资本偏向性。指出:从技术进步偏向看,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以及资本和技术的缺乏共同导致了目前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中国工业化向高技术发展仍会加强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并将引发一系列问题。认为短期内中国仍需维持一定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应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从影响传导机制、非线性特质角度探究技术进步偏向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偏向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中依然成立;(2)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要素配置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作用于经济韧性的重要机制;(3)门槛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及其子维度与经济调整适应能力不存在非线性作用关系,但与经济创新转型能力具有非线性关系。因此,要合理引导技术发展方向,发挥技术进步偏向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作用,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以技术创新、理念革新与机制鼎新抵御潜在风险,增强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8.
叶樊妮 《经济与管理》2010,24(7):10-12,42
要素投入、技术进步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规模增加推动的经济增长难以保持持续性。运用OECD推介的增长核算方法,对我国1995-2007年的经济增长要素贡献进行估算,指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更大程度上是依靠投入要素的增加,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偏向刻画了技术进步本身的结构性特征,经济社会结构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本文结合发展理论无限劳动供给概念,扩展了Acemoglu的均衡技术偏向理论框架,并从理论上分析得出:二元经济结构会弱化价格效应,从而二元经济结构越严重,技术进步越偏向资本;劳动力市场化会强化技术进步资本偏向,农民工工资上升则会削弱技术进步偏向。实证结论证实了这些推断。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200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实证检验农业要素替代弹性的空间差异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存在显著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表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弱化的“阶梯式”分布形态,而直接替代效应则呈现“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和直接替代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不同区域内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有所差异。对此,提出始终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贯彻落实“大协同和小差异”原则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范围内初次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占份额呈现增长趋势的事实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成为一个重要的解释视角。本文构建了要素收入份额的决定方程,证实了偏向型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寻找其变化的原因。然后利用1980—2007年的跨国经济发展数据,探索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从而导致要素收入向资本倾斜;进一步的,引入现有文献中用于解释收入份额变化的外商直接投资、劳资谈判能力等因素,发现我们的结论依然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充实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收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的技术进步来源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以我国2006-2015年11个沿海各省市的海洋经济相关数据为样本,估算了我国海洋经济的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研究结果发现:除上海市的海洋经济资本和劳动之间属于替代关系,其余各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资本和劳动之间均属于互补关系;同时我国各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技术进步均是偏向于资本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技术进步朝技能劳动方向发展已形成共识,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强度的定量研究还相对匮乏。本文设定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采用标准化系统的贝叶斯方法和FGNLS方法测算我国1979-2010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水平,考察技术进步以多大强度偏向于提高技能劳动生产率,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成因。结果发现:(1)1979-2010年技术进步明显偏向于技能劳动,但其变化强度逐年减弱。(2)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中性技术进步还是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都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人力资本投资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起促进作用,但市场化制度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激励作用相同即呈现技能无偏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如今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环境、技术和经济三个方面.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环境规划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也逐渐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着我国的经济实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由此可见环境规划与技术进步的质量与水平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分别从环境规划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了两者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现状和作用,进而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一个要素替代的框架下研究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性技术进步和有偏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中国36个工业行业1999-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在回归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并计算出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及其中性技术进步和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对中国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RD、进口、FDI水平溢出和后向溢出效应是能源节约型的,出口和FDI前向溢出效应是能源使用型的。第二,RD、FDI水平溢出效应可以显著降低能源强度,RD、FDI水平溢出效应每增加1%,能源强度将下降0.1935%和0.1661%;FDI前向溢出效应可以显著增加能源强度,前向溢出每提高1%,能源强度上升0.2589%。第三,有偏技术进步的要素替代效应是技术进步影响能源强度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内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内生增长理论中,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罗默则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以解释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改进的新古典技术进步模型基础上,构建衡量与资本和劳动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式技术进步要素模型;并利用1985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特征,同时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整体技术进步贡献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贡献较少;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物质资本深化速度的加快并没有带来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与 Malmquist-Luenberger (ML)指数,构建了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判别模型。以 2006-2016年海洋经济投入产出相关数据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时期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增长的差异。研究显示:第一,从全国来看,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第二, 从地区视角分析,技术进步是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绿色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且技术规模的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第三,就技术进步的偏向性角度而言,海洋经济整体上呈现出海洋劳动与资源的依赖性特征,但是大部分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呈现出节约资本,使用劳动和资源的特征,证明我国节能环保政策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