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贷需求与融资渠道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江苏、河南和四川三省986户样本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贷需求抑制现象:三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实际信贷需求和名义信贷需求被抑制的问题,且农户信贷需求抑制程度从东部到西部呈递增的趋势。本文使用Probit模型来分析农户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户主年龄越大、承包土地面积越多、家庭人均资产越高,农户对非正规融资渠道的偏好就越强;家庭人均收入越高,农户对正规融资渠道的偏好就越强;参加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偏好正规融资渠道,具有正规渠道融资经历的农户偏好非正规融资渠道;相对于江苏,四川的农户更倾向于正规融资渠道,而河南的农户更倾向于非正规融资渠道。政府的金融改革政策必须考虑不同地区农户信贷需求与融资渠道选择的差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政府和农户的视角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均衡模型来预测其供给效率,按照农户的需求偏好将农村公共产品分为不同的圈层,提出了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图层结构理论,在圈层结构中,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与农户的需求偏好成正比,不同的公共品供给圈层对应着不同的效率,政府供给意愿与农户需求偏好的契合对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效率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我国农村金融增量改革的进展和农户融资约束的现状2006年以前的农村金融进行改革主要是对存量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由于存量农村金融机构的外生性,缺乏农村社会人格化信用的支撑,主要服务于政府政策支持的领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与渠道偏好视角研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融资诉求效应。研究方法:二元及排序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在农户潜在融资需求方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对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进作用明显。流转规模越大,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流转合同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稳定性和农地可抵押性增强,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2)在融资渠道偏好方面,流转后农户沿着“非正规渠道—非正规与正规两者兼有—正规渠道”的偏好路径转变,逐步增加对于正规渠道的偏好。流转规模扩大及流转合同的签订会显著提升农户对正规渠道的偏好。研究结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会引致农户产生融资诉求效应,增加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使农户融资渠道向正规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朱正国 《南方农村》2012,28(7):58-62
广东云浮市郁南的农村金融改革是以完善培育农村金融市场为方向、着力于解决市场失灵并将农户推进市场的嵌入式改革。这包括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帮金融机构解决向农户征信的高成本问题;发挥政府的管理优势,将农村熟人社会的传统信用转化银行认可的市场信用;利用金融杠杆放大效应,发动市场化的金融扶贫工程等。这种改革更好地发挥了市场本身的力量,也更便于政府介入后将农村金融市场发动起来后就能够顺势退出而避免出现新的市场失真。郁南的金融改革表明,在纠正市场不足时,政府应该从既能激发市场力量,又便于政府管理和功成而退的原则出发,优先介于点,并要预备退出计划。这种最佳介于点可能是政府通过奖励引入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担保机构和金融扶贫资金。  相似文献   

6.
周静  杜啸森 《山西农经》2022,(20):181-183
农户是乡村振兴的主体,鼓励农户脱贫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资金支持。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处于滞后阶段,农户融资面临多维度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农户融资的困境,提出破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现实困境的路径,以期改善农户生产经营融资约束难题,切实推进农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7.
时斌 《农业经济》2022,(5):78-80
随着全国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的家庭农场政策,农户获得融资的机会增加,农场主利用融资进行生活性和生产性投资,构架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缓解收入贫困和能力贫困。文章通过借鉴美国金融服务家庭农场举措,提出我国家庭农场模式下农户融资反贫困的对策建议,即完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健全融资体系,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缓解农户融资难题,以提高家庭农场竞争力,促进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林权证》作为农户对其所拥有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合法凭证,使得山区农户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抵押物。作为一种正式的融资渠道,林权抵押贷款无疑会对农户的融资偏好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地区3县(市)598户样本农户融资偏好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农户在资金需求时首先会求助于正式渠道,其中林权抵押贷款对于农户的融资偏好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户均拥有的林地面积、户主年龄、贷款用途限制、政策性信贷补贴是影响农户偏好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高效生态农业与农村金融的关系,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过程中的农户融资需求现状。针对农户融资特点与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如何通过农村金融创新服务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陕西省324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信贷需求和融资选择偏好进行分析,并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影响农户融资选择偏好的因素,以及不同信贷偏好类型之间的相对风险比(RRR)。结果表明,64.51%的样本农户具有贷款需求,且生活性贷款需求高于生产性贷款需求;农户贷款选择顺序第一位是亲朋好友,其次是信用社和银行。贷款经历对所有选择偏好都有显著影响;总收入越高、农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更偏好于选择正规机构;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越偏好于选择非正规渠道;购买保险数量对非正规渠道融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被动选择还是主观偏好:农户融资为何更加倾向民间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农户潜在融资需求的视角,运用Logit和Probit模型对农户意愿性融资渠道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判别农户融资过程中更加倾向民间渠道的原因究竟是主观偏好还是被动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基本特征、信贷环境、社会资本以及信贷需求特征变量均显著影响民间融资渠道选择;农户融资选择过程中更加倾向民间渠道是在充分信息条件下被动选择的结果,而非农户融资的主观偏好;以往基于显性信贷需求得出的研究结论,由于忽略了农户潜在融资需求的数据样本和融资选择行为的意愿性特征,因此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供求主体借贷行为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农业大县巴彦县为例,通过对200户农户的实际调查走访,得到县域农村金融市场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基本情况,探讨了农村金融供求主体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利用Logit模型对实际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县域农村农户借贷资本主要用于生产性支出,正规金融机构在信贷资金供给方面处于占优地位,农户的借贷行为偏好是一种被动偏好,农户类型和生产性资产是农户能否获得借贷资本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都江堰市典型乡镇的3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在农户问卷调查、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景观分析、数理统计等多种手段,研究了3个行政村居民点灾前2007年和灾后2010年的格局变化与农户生计特征。结果表明:①地震灾区典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在灾前灾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②典型农村居民点总体上处于在规划引导下从分散向聚集的转变过程中;③居民点的空间变化对农户生计的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9年CHFS调查中10292个数据,研究融资渠道对农户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融资渠道对农户家庭创业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分维度来看,自有财富、正规融资、非正规融资对农户家庭创业决策均具有正向影响。对自有财富进一步分类回归结果显示,存量资产对农户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为正,流量资产影响为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无党员身份的农户家庭正规融资和非正规融资影响更大,有专业技能的农户家庭非正规融资的影响更大,有务工经历的农户家庭自有财富影响更大。为此,本文从提升农户家庭存量资产能力、完善农村金融贷款体制、拓展非正规融资来源等方面提出拓展农户家庭创业融资渠道,促进农户家庭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其关键在于农业问题的解决.然而,农户融资困境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农户农业自身和农村金融体制两方面对农户融资困境做出了分析,以对后续研究化解农户融资困境的对策分析有益.  相似文献   

16.
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地农信社纷纷改进金融服务,全力支持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德阳市农信社系统急灾区群众之所急,帮灾区群众之所需,把支持灾后重建,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截至2008年末,全市农信社已累计发放用于中小企业灾后重建、农户恢复生产生活、农户灾后重建家园、农村重建基础设施贷款共计17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改革成效及深化改革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不论是要消除农村金融体制结构性失衡,还是要消除农村金融功能性失衡,均需要立足于四点:有利于克服信息对称;有利于克服缺乏抵押品所带来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增加金融资源对农户的“可得性”;以市场化模式来增进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秸秆有效处置需要政府和农户相互协作。文章研究不同行为主体秸秆处置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并进一步解析不同偏好类型农户秸秆还田决策的约束条件。[方法]基于适度社会化个体偏好理论,通过分析政府和农户不同决策策略下的支付函数,采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了农户和政府之间的动态演化模型,分析双方演化稳定状态的不同参数要求。[结果](1)秸秆处置选择上,相对焚烧意愿强的自利型偏好农户,社会型偏好农户的还田意愿更强; (2)不同偏好类型的农户在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其偏好会发生挤入或挤出效应,即由自利型偏好转为社会型偏好或者相反。[结论]解决秸秆焚烧等现象的有效措施是促使农户偏好结构的转变,增加挤入效应,减少挤出效应。由此获得的政策启示是,加强政府政策宣传、技术推广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以及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培育,促使自利型偏好农户向社会型偏好农户的转变,对提高农户秸秆还田等农村环境治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舞阳县为例,通过16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研究农户的融资需求和供给状况,发现融资门槛高、民间融资两极分化和信用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户房屋抵押贷款融资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农户融资的规模远不能满足旺盛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农户缺乏农村金融组织可以接受的融资担保物。长期以来,我国农户将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用在了房屋、家具等非生产性长期资产的购置方面。探索我国农户家庭房屋抵押贷款融资方式,通过对农户家庭房屋进行评估,确认和计量其价值,明确其产权,规范其产权交易的方式,可以为农户融资开拓一条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